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旧时墓穴内加固用的灰泥构筑。
明 王廷相 《雅述下》:“予葬先君,始为灰鬲,心亦未敢必其坚久;及葬先母夫人……开壙视之,已坚如石,击之有声,用锹鑱削,分毫不能入。”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墓穴内加固用的灰泥构筑。
引明王廷相《雅述下》:“予葬先君,始为灰鬲,心亦未敢必其坚久;及葬先母夫人……开壙视之,已坚如石,击之有声,用锹鑱削,分毫不能入。”
灰鬲的网络释义
灰鬲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2) 同本义
灰,死火余烬也。——《说文》
毋烧灰。——《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
火过为灰。——《字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纸灰之类。——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又如:灰灭(灰没。像灰烬般地被消灭);灰榇(盛放骨灰的木匣,亦指骨灰);灰罐(灰礶。盛墨的罐子);灰枵(灰烬和腐木。喻消亡);灰火(火灰);灰末(灰粉)
(4) 灰尘
民间食盐,杂以灰土。——《宋史·食货志》
已衄而灰。——《韩非子·说林上》
素醰灰丝。——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路上都是灰;灰壤(尘埃);灰朴朴(尘垢满身;土头土脑);灰头灰脸(满面风尘的样子)
(6) 石灰的简称 。如:灰户(烧石灰的窑户);灰酒(下少许石灰澄清的酒);灰钉(石灰和铁钉);灰土(石灰土)
(7) 灰浆
和灰
形容词
(1) 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面色灰死。——《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灰黪(暗灰色);灰鼠(灰色松鼠;也指灰鼠皮);灰不答(形容颜色陈旧暗淡);灰黑(浅黑色)
(3) 沮丧 。如:灰颓(灰心颓丧);灰气(丧气)
(4) 指辈分小 ——常为贬意。如:灰子灰孙;灰孙子(辈份很低的人;比喻低人一等的人)
(5) 暗淡;懊丧 。如:灰念(心志寂静不动。即灰心);灰哑(阴暗沉寂);灰洞洞(灰雾弥漫而昏暗之貌)
(6) 肮脏 。如:灰塌塌(肮脏杂乱貌);灰容土貌(形容面容龌龊丑陋);灰烟瘴气(喻污浊)
动词
(1) 烧毁;燃烧
不灰之木。——《抱朴子·释滞》
(2) 又如:灰焚(焚烧成灰,烧光);灰死(烧死;火灰熄灭)
(3) 碎裂 。如:灰首(头颅碎裂);灰殒(灰身,灰粉,灰身粉骨,都指粉身碎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oi1 [梅县腔] foe.1 [陆丰腔] foi1 [东莞腔] foi1 [宝安腔] foi1 [客英字典] foi1 [台湾四县腔] foi1 [客语拼音字汇] foi1 [海陆丰腔] fo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灰 | 呼恢 | 曉 | 灰 | 平聲 | 灰 | 合口一等 | 灰 | 蟹 | huai/xuoi | xuɒi |
详细解释
gé
名词
(1) 古国名。鬲国 ,相传为夏方国。西汉在其地设鬲县。如:鬲氏(古国名。即鬲国)
(2) 通“膈”。横隔膜
食饮不下,鬲塞不通。——《素问·风论篇》
(3) 又如:针鬲(用针刺横膈膜);鬲要(膈腰。指心胸);鬲肝(膈和肝)
(4) 通“槅”。大车轭
鬲长六尺。——《周礼·考工记》。孙诒让正义:“鬲,即槅之借字。”
(5) 县名 。汉置。在今山东省德州市东南
(6) 水名 。发源于河北,流入山东
动词
(1) 通“隔”。阻隔
鬲闭门户,毋得擅上。——《汉书·五行志中》
别异蛮夷,鬲绝器物。——《汉书·南越王赵佗传》
(2) 又如:鬲闭(隔离闭塞);鬲咽(因消化器官阻塞而下咽困难);鬲塞(阻塞);鬲蔽(阻隔);鬲绝(隔断);鬲子(格子)
(3) 另见
lì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本义:古代炊器。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 同本义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鬲如(形状突起高绝如鬲鼎的样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k7 lit8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客英字典] gak7 lit8 [宝安腔] lit8 gak7 [梅县腔] lit8 [台湾四县腔] gak7 lit8
◎ 潮州话:罗耶8(历),gêh4(keh) lêh8(lê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隔 | 古核 | 見 | 麥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耕 | 梗 | krek/kaek | kæ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