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移火变

huī yí huǒ biàn [ hui yi huo bian]
繁体 灰移火變
注音 ㄏㄨㄟ 一ˊ ㄏㄨㄛˇ ㄅ一ㄢˋ

词语释义

谓节序改易。

词语解释

  1. 谓节序改易。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黄锺十一月》:“日往月来,灰移火变。”参见“ 灰管 ”、“ 改火 ”。

引证解释

⒈ 谓节序改易。参见“灰管”、“改火”。

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黄锺十一月》:“日往月来,灰移火变。”

灰移火变的网络释义

灰移火变

  • huī yí huǒ biàn
  • 灰移火变(灰移火变)
  • 谓节序改易。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黄锺十一月》:“日往月来,灰移火变。”参见“ 灰管 ”、“ 改火 ”。
  • 汉字详情

    huī [hui]
    部首: 414
    笔画: 6
    五笔: DOU
    五行:
    仓颉: KF
    四角: 408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2) 同本义

    灰,死火余烬也。——《说文》

    毋烧灰。——《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

    火过为灰。——《字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纸灰之类。——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又如:灰灭(灰没。像灰烬般地被消灭);灰榇(盛放骨灰的木匣,亦指骨灰);灰罐(灰礶。盛墨的罐子);灰枵(灰烬和腐木。喻消亡);灰火(火灰);灰末(灰粉)

    (4) 灰尘

    民间食盐,杂以灰土。——《宋史·食货志》

    已衄而灰。——《韩非子·说林上》

    素醰灰丝。——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路上都是灰;灰壤(尘埃);灰朴朴(尘垢满身;土头土脑);灰头灰脸(满面风尘的样子)

    (6) 石灰的简称 。如:灰户(烧石灰的窑户);灰酒(下少许石灰澄清的酒);灰钉(石灰和铁钉);灰土(石灰土)

    (7) 灰浆

    和灰

    形容词

    (1) 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面色灰死。——《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灰黪(暗灰色);灰鼠(灰色松鼠;也指灰鼠皮);灰不答(形容颜色陈旧暗淡);灰黑(浅黑色)

    (3) 沮丧 。如:灰颓(灰心颓丧);灰气(丧气)

    (4) 指辈分小 ——常为贬意。如:灰子灰孙;灰孙子(辈份很低的人;比喻低人一等的人)

    (5) 暗淡;懊丧 。如:灰念(心志寂静不动。即灰心);灰哑(阴暗沉寂);灰洞洞(灰雾弥漫而昏暗之貌)

    (6) 肮脏 。如:灰塌塌(肮脏杂乱貌);灰容土貌(形容面容龌龊丑陋);灰烟瘴气(喻污浊)

    动词

    (1) 烧毁;燃烧

    不灰之木。——《抱朴子·释滞》

    (2) 又如:灰焚(焚烧成灰,烧光);灰死(烧死;火灰熄灭)

    (3) 碎裂 。如:灰首(头颅碎裂);灰殒(灰身,灰粉,灰身粉骨,都指粉身碎骨)

    英文翻译

    ashes; dust; lime, mortar

    方言集汇

    ◎ 粤语:fui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oi1 [梅县腔] foe.1 [陆丰腔] foi1 [东莞腔] foi1 [宝安腔] foi1 [客英字典] foi1 [台湾四县腔] foi1 [客语拼音字汇] foi1 [海陆丰腔] f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恢平聲合口一等huai/xuoixuɒi
    [yi]
    部首: 505
    笔画: 11
    五笔: TQQY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DNIN
    四角: 279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禾,多声。本义:移秧)

    (2) 同本义。泛指移植

    移,禾相倚移也。——《说文》。徐灏注:“ 戴氏侗曰:‘移,移秧也。凡种稻必先苗之而移之,迁移之义取焉,别作。 灏按:禾苗茂密乃移种之。’”

    (3) 又如:移花(移植花木);移根(犹移植);移种,移莳(犹移植)

    (4) 假借为“迻”。移动

    则民不移。——《国语·齐语》。注:“徙也。”

    弗能移也。——《国语·晋语》。注:’动也。”

    徐趋皆用是,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礼记》

    移兵先击。——《史记·魏公子列传》

    撤兵移营。——《广东军务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移顺天府。——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移户(所迁移的民户);移帐(迁徒篷帐);移籍(移居);移垦(迁徙垦荒);移寝(迁徙卧处);移寓(移居,迁居);移步(挪步);移云掩月(喻以假代真,巧加掩饰);移船泊岸(自动迁就);移窠(指婴儿满月时移入他人的房中);移山(移动山岳)

    (6) 转移

    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史记》

    (7) 又如:移奖(把奖赏转移给他人);移茶客人(旧时上海妓院的定例,初次逛院的客人要挑选一个合意的妓女。这种嫖客称“移茶客人”);移商刻羽(移商拨羽。奏出优美动听的曲调);移赃(转移赃物或赃款);移营(转移营地)

    (8) 变动;改变

    时位之移人。——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世易时移。——《吕氏春秋·察今》

    守节情不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不知几移。——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9) 又如:移天换斗(喻力大谋高,能使天地星辰改变位置);移心(改变心意);移志(改变意志;动心)

    名词

    移文,古时官府文书的一种。与牒相类,多用于不相统属的官署之间 。如:移会(古代官府文书的一种);移告(移文告假);移知(移文通知);移劾(移文弹劾);移报(移文报告);移复(移文回复);移牒(以正式公文通知平行机关或人)

    英文翻译

    change place, shift; move about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陆丰腔] ji3 [客英字典] ji2 [沙头角腔] ji2 [梅县腔] j2 [台湾四县腔] ji2 [东莞腔] ji2 [海陆丰腔] r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 潮州话: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弋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jĭeje
    huǒ [huo]
    部首: 414
    笔画: 4
    五笔: OOOO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
    四角: 9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fo2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xuɑhuax/xuaa
    biàn [bian]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YO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CE
    四角: 0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孌( 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名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英文翻译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方言集汇

    ◎ 粤语:bi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