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迹

miè jì [ mie ji]
繁体 滅跡
注音 ㄇ一ㄝˋ ㄐ一ˋ

词语释义

灭迹 mièjì

(1) 消灭做坏事的痕迹

消赃灭迹
destroy the evidence;erase the traces of one's crime

词语解释

  1. 亦作“ 灭跡 ”。消灭痕迹或踪迹。

    《战国策·齐策三》:“ 苏秦 恐君之知之,故多割 楚 以灭迹也。”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跡扫尘,斩其梟帅。”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或偶知其私事,与同则可,不同则彼恐事泄,思害人以灭迹也。”

  2. 从世俗社会中消失行迹。谓退隐。

    三国 魏 曹植 《潜志赋》:“退隐身以灭迹,进出世而取荣。” 明 高启 《树屋佣赞》:“当是时, 申屠子龙 灭迹 芒 碭 之间,以树为屋,自同佣人。” 清 顾炎武 《哭杨主事廷枢》诗:“灭跡遂躬耕,犹为义声唱。”

  3. 犹绝迹。

    陈毅 《初游青岛》诗:“一切寄生虫,灭迹不待言。”

  4. 见“ 灭迹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灭跡”。

⒉ 消灭痕迹或踪迹。

《战国策·齐策三》:“苏秦恐君之知之,故多割楚以灭迹也。”
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跡扫尘,斩其梟帅。”
三国魏嵇康《家诫》:“或偶知其私事,与同则可,不同则彼恐事泄,思害人以灭迹也。”

⒊ 从世俗社会中消失行迹。谓退隐。

三国魏曹植《潜志赋》:“退隐身以灭迹,进出世而取荣。”
明高启《树屋佣赞》:“当是时, 申屠子龙灭迹芒碭之间,以树为屋,自同佣人。”
清顾炎武《哭杨主事廷枢》诗:“灭跡遂躬耕,犹为义声唱。”

⒋ 犹绝迹。见“灭迹”。

陈毅《初游青岛》诗:“一切寄生虫,灭迹不待言。”

灭迹的国语词典

消灭踪迹。

灭迹的网络释义

灭迹

  • 灭迹,指消灭做坏事的痕迹。如:消赃灭迹。
  • 灭迹造句

    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
    天庭王朝!莫不是早已消声灭迹数十万年的那个神秘王朝?
    如遍布地球的恐龙就是难以适应变化的硕大无朋,最后灭迹于地球上。
    ……变迁中,上古神灵佛界与万恶之魇鬼界在一次正邪之战中一夜之间消声灭迹。
    尘世如烟,有你的绽放,一切都在风中消声灭迹,因为有我梦绕魂牵的莲塘,我们的爱就不会决堤,哪怕我的泪挥洒如雨。
    或教禼以台章所指淮西事为言,禼喜白桧,簿录飞家,取当时御札藏之以灭迹。
    而仙华宫的宫主经过此战后直接回到回到仙华宫后千年没有离开宫门,而仙华宫的弟子也开始在这片大陆上消声灭迹了。
    而且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飞镖刚刚掉在地上,零点一秒钟就消声灭迹了。
    大杂院靠着一条臭水沟,北京城没有下水道,家家户户的屎尿和生活用水不是倒进渗坑里,就是倒到临近的臭水沟里,沟里污物淤积,用来毁尸灭迹最好不过了。
    抢劫并杀死独自居住的邻居后,两歹徒想到警察会来抓他们,竟再次返回现场,点燃屋子企图焚尸灭迹。
    或许是科技的日新月异本就代表着所有的人事物注定都要坦然面对进化与革新,黑胶唱片在此后的时代里默默消声灭迹。
    倘若不知,急访明师,低心求指大道,打三关,扒开九窍,而三尸亡形,九蛊灭迹,关窍通彻,法轮常转,性根长存,命根永固,七情顿息,六欲不生,三毒消灭矣。
    数百年前,一场皇鬼大战,三大皇鬼,将皇,鬼皇,以及最强的修罗皇,都从鬼界和人界消声灭迹。
    如果你杀人放火,我便帮你毁尸灭迹。
    他尝试灭迹掩盖痕迹以甩掉追踪者。
    文中记述了犯罪份子沈长平、沈长银兄弟杀害十几个人的事,他们用硫酸焚尸灭迹。
    数百年前,诛邪大战尾声之时,飘渺派法力高深的三位祖师突然神秘遁世而去,同时大举兴风作浪的魔道亦消声灭迹,而从此天下太平了。
    捕去后拘于煤渣胡同宪兵队,每日非刑拷打……直至十月中旬,竟于病中被暴敌杀害并掩尸灭迹。
    当务之急是想法毁尸灭迹,不留尾巴!
    宗旨:保护珍稀,濒危鸟类黑嘴鸥及其栖息地,使这一物种不被灭迹。

    汉字详情

    miè [mie]
    部首: 414
    笔画: 5
    五笔: GOI
    五行:
    仓颉: MF
    四角: 108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威( 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2) 同本义

    灭,尽也。——《说文》

    灭,绝也。——《尔雅·释诂》

    国之灭亡无日矣。——《礼记·乐记》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谷梁传·襄公六年》

    以小畜大灭。——《吕氏春秋·情势》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

    灭韩亡 魏。——《战国策·魏策》

    (3) 又如: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断绝亲族间的关系);灭户(全家皆死,宗嗣断绝);消灭(使消灭;除掉;灭亡);毁灭(摧毁消灭);灭夷(消灭);灭劫(毁灭的灾难)

    (4) 消失,隐没

    何(荷)校(木枷)灭耳。——杜甫《戏为六绝句》

    尔曹身与名俱灭。

    (5) 又如:灭抹(埋没);灭名(名誉尽失);灭身(丧身,毁灭自身);灭没(湮没;隐没);灭景(隐没形影,指隐居)

    (6) 熄灭

    火不灭。——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灭却(熄灭);灭息(熄灭)

    (8) 淹没

    过涉灭顶。——《易·大过》

    (9) 涂抹改动 。如:灭刺(让名刺上的字迹消隐,指不愿投刺干谒);灭青(指古代用刀削改竹简上的字句)

    英文翻译

    extinguish; wipe out, exter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mit6
    ◎ 潮州话:mig8(mîk) [揭阳]mêg8 [潮阳]miag8

    宋本广韵

    [j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YOPI
    五行:
    仓颉: YYLC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动词

    (1) 追踪;追寻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如:迹附(追随)

    英文翻译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ak7 [客英字典] ziak7 [海陆丰腔] ziak7 [陆丰腔] ziak7 [宝安腔] ziak7 zit7 [东莞腔] ziak7 [梅县腔] ziak7 zit7
    ◎ 潮州话:z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資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tsĭɛkciek/z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