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迹
词语释义
灭迹
(1) 消灭做坏事的痕迹
词语解释
亦作“ 灭跡 ”。消灭痕迹或踪迹。
《战国策·齐策三》:“ 苏秦 恐君之知之,故多割 楚 以灭迹也。”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跡扫尘,斩其梟帅。”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或偶知其私事,与同则可,不同则彼恐事泄,思害人以灭迹也。”
从世俗社会中消失行迹。谓退隐。
三国 魏 曹植 《潜志赋》:“退隐身以灭迹,进出世而取荣。” 明 高启 《树屋佣赞》:“当是时, 申屠子龙 灭迹 芒 碭 之间,以树为屋,自同佣人。” 清 顾炎武 《哭杨主事廷枢》诗:“灭跡遂躬耕,犹为义声唱。”
犹绝迹。
陈毅 《初游青岛》诗:“一切寄生虫,灭迹不待言。”
见“ 灭迹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灭跡”。
⒉ 消灭痕迹或踪迹。
引《战国策·齐策三》:“苏秦恐君之知之,故多割楚以灭迹也。”
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跡扫尘,斩其梟帅。”
三国魏嵇康《家诫》:“或偶知其私事,与同则可,不同则彼恐事泄,思害人以灭迹也。”
⒊ 从世俗社会中消失行迹。谓退隐。
引三国魏曹植《潜志赋》:“退隐身以灭迹,进出世而取荣。”
明高启《树屋佣赞》:“当是时, 申屠子龙灭迹芒碭之间,以树为屋,自同佣人。”
清顾炎武《哭杨主事廷枢》诗:“灭跡遂躬耕,犹为义声唱。”
⒋ 犹绝迹。见“灭迹”。
引陈毅《初游青岛》诗:“一切寄生虫,灭迹不待言。”
灭迹的国语词典
消灭踪迹。
灭迹的网络释义
灭迹
灭迹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威(
)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2) 同本义
灭,尽也。——《说文》
灭,绝也。——《尔雅·释诂》
国之灭亡无日矣。——《礼记·乐记》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谷梁传·襄公六年》
以小畜大灭。——《吕氏春秋·情势》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
灭韩亡 魏。——《战国策·魏策》
(3) 又如: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断绝亲族间的关系);灭户(全家皆死,宗嗣断绝);消灭(使消灭;除掉;灭亡);毁灭(摧毁消灭);灭夷(消灭);灭劫(毁灭的灾难)
(4) 消失,隐没
何(荷)校(木枷)灭耳。——杜甫《戏为六绝句》
尔曹身与名俱灭。
(5) 又如:灭抹(埋没);灭名(名誉尽失);灭身(丧身,毁灭自身);灭没(湮没;隐没);灭景(隐没形影,指隐居)
(6) 熄灭
火不灭。——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灭却(熄灭);灭息(熄灭)
(8) 淹没
过涉灭顶。——《易·大过》
(9) 涂抹改动 。如:灭刺(让名刺上的字迹消隐,指不愿投刺干谒);灭青(指古代用刀削改竹简上的字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mig8(mîk) [揭阳]mêg8 [潮阳]miag8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动词
(1) 追踪;追寻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如:迹附(追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ak7 [客英字典] ziak7 [海陆丰腔] ziak7 [陆丰腔] ziak7 [宝安腔] ziak7 zit7 [东莞腔] ziak7 [梅县腔] ziak7 zit7
◎ 潮州话:zi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積 | 資昔 | 精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tsĭɛk | ciek/zi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