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害威

miè hài wēi [mie hai wei]

词语释义

从印楝种核中提炼出的高效、低毒的广谱性植物源活性成分与苦参碱复配而成的杀虫剂。

汉字详情

miè [mie]
部首: 414
笔画: 5
五笔: GOI
五行:
仓颉: MF
四角: 108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威( 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2) 同本义

灭,尽也。——《说文》

灭,绝也。——《尔雅·释诂》

国之灭亡无日矣。——《礼记·乐记》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谷梁传·襄公六年》

以小畜大灭。——《吕氏春秋·情势》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

灭韩亡 魏。——《战国策·魏策》

(3) 又如: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断绝亲族间的关系);灭户(全家皆死,宗嗣断绝);消灭(使消灭;除掉;灭亡);毁灭(摧毁消灭);灭夷(消灭);灭劫(毁灭的灾难)

(4) 消失,隐没

何(荷)校(木枷)灭耳。——杜甫《戏为六绝句》

尔曹身与名俱灭。

(5) 又如:灭抹(埋没);灭名(名誉尽失);灭身(丧身,毁灭自身);灭没(湮没;隐没);灭景(隐没形影,指隐居)

(6) 熄灭

火不灭。——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灭却(熄灭);灭息(熄灭)

(8) 淹没

过涉灭顶。——《易·大过》

(9) 涂抹改动 。如:灭刺(让名刺上的字迹消隐,指不愿投刺干谒);灭青(指古代用刀削改竹简上的字句)

英文翻译

extinguish; wipe out, exter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mit6
◎ 潮州话:mig8(mîk) [揭阳]mêg8 [潮阳]miag8

宋本广韵

hài [hai]
部首: 322
笔画: 10
五笔: PDHK
五行:
仓颉: JQJR
四角: 30605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 mián),从口,丰( gài)声。从“宀”、从“口”,意思是言从家起,而“言”又往往是危害的根源。本义:伤害,损害)

(2) 同本义

害,伤也。——《说文》

害所得而恶也。——《墨子·经上》

斗怒害也。——《荀子·臣道》

害者,利之反也。——《韩非子·六反》

周知其利害。——《周礼·职方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邪曲之害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恐其害己。——《韩非子·五蠹》

(3) 又如:害心(害人害物的心思。即杀心);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害虐(伤害虐待);害身(伤害身体)

(4) 妨碍,妨害

害,妨也。——《字汇》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他设置重重障碍,这可害了我

(6) 谋杀,谋害

复行扰害。——《广东军务记》

医言无害。——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他在去上班的路上被害;他为仇人所害

(8) 妒忌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 招致某种后果

你这负心汉,害天灾的!——关汉卿《救风尘》

(10) 加祸

鬼神害盈而福谦。——《易·谦彖》

(11) 怕羞 。如:害羞;害碜(感到牙碜。比喻怕羞、害臊或发怵)

(12) 感觉 。如:害乏(感到疲乏);害饥(感到饥饿);害疼(感觉疼)

(13) 患病,发生疾病 。如:害不好(生病);害夏(夏季长期发烧的病);害黄病(生黄疸病);害疯(得了疯病)

(14) 怕 。如:害慌(害怕;发慌)

(15) 因怀孕而恶心、呕吐、食欲异常 。如:害孩子;害喜

名词

(1) 灾害。祸害

时多疾病毒伤之害。——《淮南子·脩务》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中》

有公害。——清· 黄宗羲《原君》

一己之害。

天下释其害。

(2) 又如:害咎(灾祸);害患(祸患);害灾(灾害)

(3) 人身重要的部位 。如:要害(身体上的致命部分)

(4) 险要的处所

守位以仁,不恃隘害。——张衡《东京赋》

(5) 恶人 。如:为民除害

形容词

(1) 有害的 。如:害虫;害兽

英文翻译

injure, harm; destroy, kill

方言集汇

◎ 粤语:hoi6 hot3
◎ 客家话:[梅县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5 hot7 [客语拼音字汇] hoi4 [东莞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5 | hot7 [海陆丰腔] hoi6 hot7 [沙头角腔] hoi5 [宝安腔] hoi3 [陆丰腔] hoi6
◎ 潮州话:ha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ɣɑighad/hay
wēi [wei]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DGV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HMV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威力;威风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2)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定)

(3) 尊严,威严

畏威保位。——《明史》

吏惮其威。

(4) 又如:威荣(尊严与荣华);威法(威严的法令);威神(尊严的神灵);威裕(威严和宽仁);威敬(有威严,令人敬重);威光(威严的光芒);威棱(声势威仪);威德(威严与恩德);威锋(威德);威权(威势与权力);威灵(声势威仪);威声(威严的名声);威神(威仪的神灵);威化(声威德化)

(5) 虐害。通“畏”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

(6) 刑罚 。如:威威(处罚罪犯);威令(刑法或军政命令);威辟(重刑苛法)

(7)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百户为“威”,设中、前、后、左、右五所,每军百户曰威。——《南疆逸史》

形容词

〈方〉∶漂亮的

楹联贴好了,徐炳华得意地问众人:“威不威?” 傻子权竖起两个大拇指,大声说:“威呀”!—— 陈残云《香飘四季》

动词

(1) 畏惧。通“畏”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常棣》

威,畏也,可畏惧也。——《释名·释言语》

见怀思威。——《国语·晋语四》

(2) 震慑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战国策》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英文翻译

pomp, power; powerful; do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1
◎ 客家话:[梅县腔] wi1 wui1 [海陆丰腔] wui1 [客英字典] vui1 [台湾四县腔] wui1 [客语拼音字汇] vui1 [陆丰腔] wui1 [沙头角腔] wui1 [东莞腔] wui1 [宝安腔] w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ʔĭwəiqyoi/v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