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

huǒ hóng [ huo hong]
繁体 火紅
注音 ㄏㄨㄛˇ ㄏㄨㄥ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火红 huǒhóng

(1) 火焰般的颜色;常指火焰的鲜红色

火红的太阳
flaming;red as fire

(2) 火色

火红的晚霞
fiery

词语解释

  1. 指物体燃烧发红。

    宋 苏轼 《十一月三日访庆老不见惠州追录》诗:“卷卷长廊走黄叶,席帘垂地香烟歇;主人待来终不来,火红销尽灰如雪。” 宋 陆游 《农家》诗之一:“大布缝袍稳,乾薪起火红。”

  2. 像火一样的红。

    宋 梅尧臣 《和江邻几避暑》:“鬱气若甑炊,初阳如火红。”《老残游记》第二回:“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緑的碧緑。”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九:“还有火红的、鹅黄的、雪白的山芍药花,满山遍野的,都开开了。”

  3. 比喻旺盛、有生气。如:火红的年代;火红的青春。

引证解释

⒈ 指物体燃烧发红。

宋苏轼《十一月三日访庆老不见惠州追录》诗:“卷卷长廊走黄叶,席帘垂地香烟歇;主人待来终不来,火红销尽灰如雪。”
宋陆游《农家》诗之一:“大布缝袍稳,乾薪起火红。”

⒉ 像火一样的红。

宋梅尧臣《和江邻几避暑》:“鬱气若甑炊,初阳如火红。”
《老残游记》第二回:“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緑的碧緑。”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九:“还有火红的、鹅黄的、雪白的山芍药花,满山遍野的,都开开了。”

⒊ 比喻旺盛、有生气。

如:火红的年代;火红的青春。

火红的国语词典

像火一样红的颜色。

如:「她穿了一件火红的洋装,相当抢眼。」

火红的网络释义

火红

  • 火红:汉语词语
  • 火红:湖南邵阳籍歌手
  • 火红:80后女作家
  • 火红:口袋妖怪
  • 火红 (汉语词语)

  • 火红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huǒ hóng,意思是火焰般的颜色,常指火焰的鲜红色。
  • 火红造句

    我们要把火红的青春献给壮丽的事业。
    看到她的笑脸就如同看见一轮火红的太阳,让我感到十分的温暖。
    那经霜的枫叶火红火红的,像一簇簇火苗,冲天燃烧。
    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这里的风景简直无与伦比,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杏叶;还有蔚蓝的海水荡漾着。
    蓝天上挂着一轮火红的太阳,就像一只红彤彤的苹果,又像一只火红的灯笼。
    火红的朝阳从海的边缘缓缓地升了起来。
    庙会张灯结彩游人纷至沓来最耀眼的是火红的糖葫芦。
    火红火红的太阳就快下山了,我跑下楼,目不转睛的望着美丽的日落。
    火红的枫叶,即使只是一片,也会感激露珠的滋润,怀念微风的柔和,向往太阳的温暖。
    孩子说,秋天是红色的,朝霞火红火红。
    火红的叶片像一只只张开的小手掌,如同无形的巧手裁剪而成的艺术品。
    今天天气格外热,一个火红火花的太阳,几片洁白的云,就连一阵微微风也没有。
    如果你种下的是凤凰花,夏天你将收获一片火红。
    任何时代,夕阳必会西沉,它燃尽一切的丑陋与肮脏,一切都终结于一片火红之中。
    火红的朝阳从大海上冉冉升起。
    它是一个火红的太阳,可以照亮大地。
    道路两旁长满了漂亮的小花,金黄的、火红的、雪白的,让人感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冒着泡的火红滚烫的岩石,即使在冰冷的海水里,依然是发着暗暗的红色。
    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汉字详情

    huǒ [huo]
    部首: 414
    笔画: 4
    五笔: OOOO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
    四角: 9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fo2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xuɑhuax/xuaa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