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

huǒ jiàn [ huo jian]
注音 ㄏㄨㄛˇ ㄐ一ㄢ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火箭 huǒjiàn

(1) 由装有易燃混合物的壳体组成的装置,燃烧生成的气体向后排出,从而产生反作用力把它发射到空中。用于燃烧弹或者爆破弹,或者作为发射装置(如发射救生索或者捕鲸鱼叉)

连放火箭。——《广东军务记》
火箭频发。
炮火火箭纷纷打射。
rocket

词语解释

  1. 古代用引火物附在箭头上射到敌阵引起焚烧的一种箭矢。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诸葛亮 围 陈仓 , 曹真 遣将军 费曜 等拒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昭 ( 郝昭 )於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知州 苗继宣 ,拍泥以涂藳,积备火箭射贼。” 清 顾炎武 《汝州知州钱君行状》:“贼以火箭射城上,城上发礮应之。”

  2. 现代利用反冲力推进的飞行装置。用以发射人造卫星、人造行星、宇宙飞船等,也可装上弹头制成导弹。在一般用语中,火箭也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简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用引火物附在箭头上射到敌阵引起焚烧的一种箭矢。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诸葛亮围陈仓,曹真遣将军费曜等拒之”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昭(郝昭 )於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二:“知州苗继宣,拍泥以涂藳,积备火箭射贼。”
清顾炎武《汝州知州钱君行状》:“贼以火箭射城上,城上发礮应之。”

⒉ 现代利用反冲力推进的飞行装置。用以发射人造卫星、人造行星、宇宙飞船等,也可装上弹头制成导弹。在一般用语中,火箭也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简称。

火箭的国语词典

为航行于大气及外太空而设计的喷射推进工具。可用以发射人造卫星、太空梭等。亦可装上弹头,作为攻击性武器,如火箭弹。

火箭的翻译

英语: rocket, CL:
德语: Rakete (S)​, Raketen (S)​
法语: fusée (astronautique)​

火箭造句

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火箭升空了。
逐渐升空的火箭载着通往地狱的感伤,给你的思念,便是即使被背叛而亡也没有丝毫怨恨的包容。
你上天下地,像腾空而起的太空火箭,引领我们飞向浩瀚宇宙。
火箭炮、坦克都用伪装掩蔽着。
我在成长,很慢,大叔却如火箭一样成长,很快。
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有样飞翔。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我没有安排出行。一是因为考虑到各个景点一定人满为患,二是不想错过火箭与开拓者的关键一战。
火箭希望接下来的客场之旅能一帆风顺。
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火箭样飞翔。
火箭似一条长龙,在天空中划过绚丽的曲线,慢慢升入浩瀚无边的宇宙。
赛季初的时候,火箭是众望所归的西部决赛球队。
世界上火箭力学专家,有如凤毛麟角。
瞳仁亮晃晃的,仿佛两支就要射出去的火箭,目光炯炯地盯牢他。
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发射塔,等待火箭升空。
火箭要升天了,科研人员们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出现失误,那么多年来的心血都白费了。
指挥员一声令下,我军的上千门火箭炮一齐发射,敌人心胆俱裂,望风而逃。
一瞬间,火箭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火箭飞得真快,一眨眼工夫不见了。
他跑的速度很快,犹如火箭一般穿梭而过,真令人惊讶。
他在火箭专家面前,班门弄斧,大谈什么力学推进,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汉字详情

huǒ [huo]
部首: 414
笔画: 4
五笔: OOOO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
四角: 9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fo2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xuɑhuax/xuaa
jiàn [jian]
部首: 624
笔画: 15
五笔: TUE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TBN
四角: 88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2) 同本义

箭,矢竹也。——《说文》

其利金锡竹箭。——《周礼·职方氏》

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尔雅·释地》

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礼器》

箭筹八十。——《仪礼·乡射礼记》

(3) 又如:箭笋(箭竹嫩笋);箭茁(笋芽);箭萌(小笋);箭筠子竹(一种竹棍子);箭笄(竹制的簪子)

(4) 搭在弓弩上发射的竹制武器

自关而东谓之矢,关西曰箭。——《方言九》

吾奈无箭何?——《韩非子·十过》

急湍甚箭。——吴均《与朱元思书》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船往如箭。——《资治通鉴》

(5) 又如:箭羽(箭上的羽毛);箭衣(古代弓箭手穿的衣服。后来成为一种长礼服);箭壶(盛箭的囊袋);箭袖(又名马蹄袖。一种便于射箭的袖口,上面较长可以盖住手,下面较短)

(6) 古代置计时器漏壶下用以指示时刻之物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

(7) 又如:箭水(漏壶的水);箭刻(箭漏的刻度);箭漏(古代计时器。漏壶);箭滴(漏箭随水浮沉,不断移动。滴:漏壶滴水)

英文翻译

arrow; type of bamboo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en5 [陆丰腔] tsian5 [海陆丰腔] zien5 [客英字典] zien5 [沙头角腔] zien5 [东莞腔] zen5 [梅县腔] zien5 [宝安腔] zen5 [客语拼音字汇] jian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賤仙A開去聲開口三等仙Atsĭɛncienh/zie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