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激切
(1) 激烈直率
(2) 激励
词语解释
激烈直率。
《汉书·贾山传》:“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然终不加罚,所以广諫争之路也。”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昔称 韩非 善著书,而《説难》、《孤愤》尤为激切。”《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何小姐 原是个性情中人,他怎肯矫同立异?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逕,所以寧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
犹激励。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行不脩饰,名跡无愆;操不激切,素风愈鲜。” 刘良 注:“志操不待激劝切磋,自有纯素之风。” 宋 苏辙 《书论》:“则其所以告諭天下者,常丁寧激切,亹亹而不倦。”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读书方有志於古今,学门更激切於时事。”
高亢凄切。
三国 魏 曹丕 《答繁钦书》:“梦与神通,寤而悲吟,哀声激切。”《南史·庾域传》:“初发 蜀 ,有双鳩巢舟中,及至,又栖庐侧,每闻哭泣之声,必飞翔簷宇,悲鸣激切。”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二:“ 李尚书 訥 夜登越城楼,闻歌曰:‘ 鴈门山 上鴈初飞’,其声激切。”
激动;感奋。
唐 高适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诗:“感时常激切,於己即忘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然而我以前也就过几次舘,也有人荐的;就是现在这个舘,是 继翁 荐的,虽是一般的感激,然而总没有这种激切。” 冰心 《去国·斯人独憔悴》:“说着觉得十分激切。”
急切,迫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疗病》:“人无贵贱穷通,皆有激切所需之物。”
引证解释
⒈ 激烈直率。
引《汉书·贾山传》:“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然终不加罚,所以广諫争之路也。”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昔称韩非善著书,而《説难》、《孤愤》尤为激切。”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何小姐原是个性情中人,他怎肯矫同立异?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逕,所以寧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
⒉ 犹激励。
引《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行不脩饰,名跡无愆;操不激切,素风愈鲜。”
刘良注:“志操不待激劝切磋,自有纯素之风。”
宋苏辙《书论》:“则其所以告諭天下者,常丁寧激切,亹亹而不倦。”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读书方有志於古今,学门更激切於时事。”
⒊ 高亢凄切。
引三国魏曹丕《答繁钦书》:“梦与神通,寤而悲吟,哀声激切。”
《南史·庾域传》:“初发蜀,有双鳩巢舟中,及至,又栖庐侧,每闻哭泣之声,必飞翔簷宇,悲鸣激切。”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二:“李尚书訥夜登越城楼,闻歌曰:‘ 鴈门山上鴈初飞’,其声激切。”
⒋ 激动;感奋。
引唐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诗:“感时常激切,於己即忘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然而我以前也就过几次舘,也有人荐的;就是现在这个舘,是继翁荐的,虽是一般的感激,然而总没有这种激切。”
冰心《去国·斯人独憔悴》:“说着觉得十分激切。”
⒌ 急切,迫切。
引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疗病》:“人无贵贱穷通,皆有激切所需之物。”
激切的国语词典
激烈率直。
激切的网络释义
激切
激切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2) 同本义
激,水碍袤疾波也。——《说文》
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孟子》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孙子·势》
泉水激石。——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激激(急流声;水势湍急的样子);激浪(怒涛);激射(喷射,冲击)
(4) 鼓动人心,使有所感发
激而发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激于义而死。——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激众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激烦(麻烦);激作(振奋激励);激拔(激励提拔);激奖(激励劝勉);激聒(嘟囔);激激聒聒(嘟嘟囔囔)
(6) 抑制 。如:激贪(抑制贪婪);激贪厉俗(抑制贪婪之风,劝勉良好的世俗)
(7) 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 。如:他被雨水激着了
(8) 快速变冷 。如:把西瓜放在冷水里激一激
形容词
(1) 迅疾;猛烈
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史记·游侠列传》
(2) 又如:激水(湍急的水流);激矢(急飞的箭);激合(迅速集合);激迫(急迫);激辞(激烈的言辞)
(3) 高亢;激昂
振声激扬。——《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激卬(振奋昂扬);激楚(声音高亢凄凉;又为古代歌曲名);激抗(高亢);激壮(激昂雄壮);激宕(激越跌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giep8 [梅县腔] git7 [海陆丰腔] git7 giep8 [东莞腔]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gab6 gid5 gieb6 [客英字典] g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叫 | 古弔 | 見 | 蕭 | 去聲 | 嘯 | 開口四等 | 蕭 | 效 | keuh/kew | kieu |
详细解释
qiē
动词
(1) (形声。从刀,七声。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2) 同本义 。如:切花(从植株上剪下的花枝或枝叶);切心(比喻痛切);切肺(祭祀所用的肺);切象(切,割取。取象以作比喻);切腹(剖腹自杀);切菜;切肉
(3) 治骨。加工珠宝骨器的工艺名称 。如:切错(治理器物);切玉(割玉);切镂(镂刻;雕刻)
(4) 切磋。指学行上切磋相正 。如:切切(相互敬重切磋勉励的样子);切正(切磋相正);切直(切磋相正);切摩(切磋相正);切磨(切磋相正);切责(互相切磋责勉);切厉(切磋砥砺)
(5) 直线、曲线或面等与圆、弧或球相交于一点 。如:切面;切球;切圆
(6) 另见
qiè
动词
(1) 摩擦;接触
切,摩也。——《广雅》
不待切脉。——《史记·扁鹊仓公传》
可切循把握。——《淮南子·原道》
(2) 又如:切齿(咬紧牙齿。形容痛恨);切磨(摩擦;摩搓);切摩(摩擦);切循(抚摩)
(3) 契合。与…相一致 。如:不切实际;译文不切原意;切正(恰切平正);切用(切合实用);切至(犹切当);切事(切合情事);切病(切中弊病)
(4) 一定要
诸位切不可乱动。——《老残游记》
(5) 又如:切照(依照;按照);切须(必须;切要);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务必不要);切戒(务须避免);切莫(务必不要);切须(务必)
(6) 靠近;贴近
切于身心。——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切倚(相依相偎,十分亲昵);切邻(近邻);切心(贴身);亲切(亲近;密切)
形容词
(1) 急切;急迫
切问而近思。——《论语》。皇疏:“犹急也。”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迨诉频切。——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切如是。——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出国心切;激切(言语直而急);心切(心情急迫);切峻(急切严厉);切事(迫切的事);切问(急切问难);切紧(迫切、要紧)
(3) 深;深切
切,深也。——《汉书·霍光传》注
(4) 又如:切恐(深怕);切爱(深深的爱);痛切(悲痛而深切);切究(深究);切怛(深切悲伤);切谢(深切感谢)
(5) 恳切;率直
直言世谏。——《汉书·东方朔传》
(6) 又如:切谓(恳切地说);切劝(诚恳地相劝);热切(热烈恳切);切至(恳切周至)
(7) 严厉
故为政以苛为察,以切为明…大败大裂之道也。——《文子·上礼》
(8) 又如:切责(严厉谴责);切让(严厉责备);切厉(严厉)
(9) 激烈
旋以论事过切,为宰臣所非。——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
(10) 又如:切论(激切的议论);切愕(谓激切直言)
(11) 严重 。如:切手(致人死命的招数)
(1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iet7 [客语拼音字汇] qiad5 [客英字典] ciet8 [东莞腔] cet7 [海陆丰腔] ciet7 [宝安腔] cet7 [沙头角腔] ciet7 [台湾四县腔] ciet7 [陆丰腔] tsia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砌 | 七計 | 清 | 齊開 | 去聲 | 霽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tsʰiei | cheh/c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