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渟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水清而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东望坳泽……其水澄渟,冬夏不减。” 唐 王季友 《鉴止水赋》:“鉴於水者,不在於广大而在於澄渟。”
喻清静,平静。
晋 孙盛 《老聃非大贤论》:“值澄渟之时,则司契垂拱;遇万动之化,则形体勃兴。” 唐 白居易 《狂吟七言十四韵》:“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浄无尘。”
引证解释
⒈ 谓水清而静。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东望坳泽……其水澄渟,冬夏不减。”
唐王季友《鉴止水赋》:“鉴於水者,不在於广大而在於澄渟。”
⒉ 喻清静,平静。
引晋孙盛《老聃非大贤论》:“值澄渟之时,则司契垂拱;遇万动之化,则形体勃兴。”
唐白居易《狂吟七言十四韵》:“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浄无尘。”
澄渟的网络释义
澄渟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éng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登声。本义:水静而清)
(2) 同本义
澄,水清定也。——《集韵》
澄,水静而清也。——《增韵》
水色澄碧。——黄肇敏《黄山纪游》
(3) 又如:澄水(清澈而平静无波的水);澄江(清澄明澈的江水);澄泉(清泉);澄酒(清酒,淡酒)
(4) 清澈,透明
心澄体静。——徐干《中论》
(5) 又如 :澄空(晴朗无云的天空);澄明(澄澈明洁)
(6) 静,宁静
公退则敛膝澄坐以养心。——方孝儒《静斋记》
(7) 又如:澄凝(沉静的);澄谧(清静);澄宁(清静安定)
动词
(1) 让水中物沉淀;使清静;使清明 。如:澄心(使心情清静);澄叙(清理整饬)
(2) 靖,安定 。如:澄远(安定边疆)
名词
(1) 水名
(2) 即今浙江省台州地区的灵江
(3) 海南岛上南渡江的支流,在澄迈县境
(4) 另见
dèng
动词
(1) ∶使液体中的杂质沉淀分离
皆以杏仁澄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把水澄清了;澄汰(澄去泥滓;汰除沙砾。多用于指甄别、挑选);澄结(沉积);澄沙汰砾(除去杂质,使之纯洁)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ang2 cin2 [海陆丰腔] chin2 [客英字典] chin2 [宝安腔] cin2 [东莞腔] cang2 can2 [陆丰腔] chin3 [梅县腔] chin2 [台湾四县腔] tsii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棖 | 直庚 | 澄 | 庚二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二等 | 庚 | 梗 | drang/deang | ɖʰɐ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水积聚不流
渟,止也。——《广雅·释诂三》
渟涔障溃。——《文选·马融·长笛赋》
(2) 又如:渟洄(渟滢,渟潆。水回旋不进的样子);渟洿(停滞不流的样子);渟涵(水积聚;水泽)
形容词
(1) 深 。
(2) 如:渟泓(积水深的样子)
(3) 水明静清澈的 。
(4) 如:渟渟(水平静的样子);渟澂(水静而清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n2 [客英字典] tin2 [海陆丰腔] tin2
◎ 潮州话:胎英5(庭)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庭 | 特丁 | 定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dʰieŋ | d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