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血
词语释义
因体内某部分出血而出现在粪便或脑脊液中的血液,肉眼看不到,用显微镜也不能查出。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见〖隐血〗。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目的为了早期发现、诊断直、结肠癌,建立了一种检测便潜血的新方法。
2、常用的大便潜血试验的方法就是依靠化学色素转化来检测微量血液。
3、只要采取反复多次行粪潜血试验和全结肠镜检查等措施,则可以减少或避免右半结肠癌的误诊和漏诊。
4、许多其他条件可能会导致有潜血出现在粪便中。
5、同样重要的一点是要认识到,粪便潜血化验结果呈阴性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大肠癌或息肉。
6、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粪便潜血检测中结果呈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此人一定患有结肠癌。
7、在一种特殊卡上涂上少量粪便样本用于潜血检查。
8、许多患者的粪便潜血检测结果呈阴性,但却患有结肠息肉。
9、如为阳性,是几个加耗一般出现尿潜血要考虑是由肾脏的问题或者是由尿路感染引起的。
10、相对的,粪便潜血试验阴性者中,2%患有末期肿瘤,无大肠直肠癌案例;
11、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者中,26%经过直肠镜证实患有末期肿瘤,9%发现出大肠直肠癌;
12、粪便潜血检验每年一次,以检查粪便中是否潜血,粪便潜血是结肠癌的可能徵兆。
13、对160名病人和320名正常人进行判别的结果与通常采用的大便潜血试验比较,假阴性率降低到23.75%。
14、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消化道反应和粪潜血轻度和重度疗效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
15、本文应用珠蛋白脂质体建立了胶乳凝集实验测便潜血。
16、方法:以间接血凝反应为依据,应用脂质体建立胶乳凝集实验测定便潜血。
17、为检测1例恶性肿瘤,可能需要邀请264位患者进行大便潜血试验,或者60例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或者53例患者进行结肠镜检。
18、结直肠癌常用的筛查手段包括大便潜血试验、乙状结肠镜检查、全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检查等。
19、结果:发现干化学试纸条在尿蛋白、尿潜血和尿白细胞的测定中均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20、结论氨基黑可以很好的显出某些渗透性客体和非渗透性客体表面的潜血足迹。
21、实验室检查项目中有肝功能、尿潜血、肝功能、贫血、尿蛋白5项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2、出血呈间歇性、自限性,多为黑便和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23、原则上建议每个人在40岁以后每年都进行一次直肠指检及粪便潜血检测,来检测隐藏或“藏匿”的血液。
24、粪便样本,可用来测试潜血(见下文)。
25、结论:临床工作中尿分析仪潜血检测与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应联合进行,不能相互取代。
26、尿液标本需送到实验室做潜血试验以排除有无隐形失血,髋关节活动度必须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有关节脱位或髋臼骨折。
27、本文应用珠蛋白脂质体建立了胶乳凝集实验测便潜血。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好、特异性强。
28、其他有价值的发现包括直肠肿瘤,血性粪便或大便潜血。
29、胃液潜血阳性不能作为判断胃内出血或恶性肿瘤的一项客观独立指标。
潜血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2) 同本义
潜,涉水也。——《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
潜龙。——《易·乾龙》
潜虽伏矣。——《诗·小雅·正月》
游鱼潜绿水。——曹植《情诗》
沈潜相克。——《书·洪范》
潜龙腾渊。——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潜水
(4) 隐藏
潜服贼器不入宫。——《周礼·阍人》
潜醢以食夏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又
潜避两炮台中。
(5) 又如:潜晦(潜藏养晦。又指隐藏才能);潜德(韬养隐藏的内涵、美德);潜逸(隐逸);潜户(隐藏的洞穴);潜包,潜苞(包藏);潜光(隐藏光彩);潜名(隐姓埋名)
(6) 深隐;隐居 。如:潜居草野(隐居在民间);潜而不用(小人当道,圣人只宜潜藏,不可有为);潜夫(隐者);潜升(谓或隐或显);潜户(深隐的门户)
(7) 专心 。如:潜志(专心致志);潜研(专心钻研);潜修(专心修养);潜神(犹专心)
(8) 潜入水中 。如:一只大水鼠从此岸潜下
(9) 埋葬
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山海经》
(10) 暗流
东望泑泽, 河水所潜也。——《山海经》
(11) 又如:潜演(水在地下流动);潜源(潜伏着的水源)
(12) 测量;探测
形容词
(1) 深;沉
夫雷霆必发,而潜底震动。——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
(2) 又如:潜林(高深的树林);潜深(幽深隐蔽);潜渫(深浚);潜寐(深眠);潜运(深谋);潜润(深深沾惠)
(3) 无形中 。如:潜毁(潜移默化地毁谤);潜息(无形中止息);潜移(无形中变化);潜溃(无形中毁坏)
副词
(1) 秘密地;暗中
同恶潜谋。——《周书·文政》
于是潜行而去。——《战国策·秦策》
随风潜入夜。——唐· 杜甫《春夜喜雨》
多潜易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封奏时潜易。
(2) 又如:潜地(偷偷地);潜息(悄悄止息);潜目(偷看);潜使(秘密出使);潜师(秘密出兵);潜逸(秘密逃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xiě
名词
(1) ∶“血”(
)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2) 另见
xuè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2) 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血,祭所荐牲血也。——《说文》
取其血膋。——《诗·信南山》。笺:“血以告杀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大宗伯》
血祭盛气也。——《礼记·郊特性》
叩其鼻以血社也。——《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汉· 扬雄《法言》
(3) 又如:狗血喷头;贫血;呕心沥血;心血;血海的干系(关系非常重大的责任);血映征袍(喻战斗激烈);血肉蹀躞(死尸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4) 指妇女的月经
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为度。——张介宾《景岳全书》
(5) 又如:血分(妇女的经血);经血;血崩(经血过多)
(6) 悲痛的泪水
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唐· 顾况《伤子》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屯》
(7) 又如:血泪
(8) 血脉
气血俱动。——唐· 李朝威《柳毅传》
动词
(1) 用鲜血涂沾
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汉书》
(2)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谓杀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飞溅的鲜血);血点,血踪(犹血迹)
(3) 杀伤,杀害
挥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楼记》
(4) 又如: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搏斗或屠杀);血场(指战场);血沟(条状的流血伤口)
(5) 染,涂
形容词
(1) 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亲附疏,割犯血。——汉· 扬雄《太玄》
(2) 又如:血叔(嫡亲的叔父);血胄(后裔);血胤(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犹血统);血嗣(指子孙);血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3) 喻赤诚 。如:血气之勇(指一时感情冲动而产生的勇气)
(4) 喻红色
杜鹃灿烂,血艳夺目。——《徐霞客游记》
俄有赤龙长千余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血殷(暗红);血旗(指红旗);血紫(紫红色)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iet7 [海陆丰腔] hiet7 [客语拼音字汇] hiad5 [台湾四县腔] hiet7 [客英字典] hiet7 [沙头角腔] het7 [宝安腔] het7 [陆丰腔] hiat7 [东莞腔] h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血 | 呼決 | 曉 | 屑合 | 入聲 | 屑 | 合口四等 | 先 | 山 | huet/xuet | xiw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