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无止境

màn wú zhǐ jìng [ man wu zhi jing]
繁体 漫無止境
注音 ㄇㄢˋ ㄨˊ ㄓˇ ㄐ一ㄥ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永无休止的时候,指永远不会停止或没有边际。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名称】:漫无止境 【拼音】:màn wú zhǐ jìng 【解释】:指永远不会停止或没有边际。 【近义词】:漫无边际 【示例】: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的。

漫无止境的国语词典

永无休止的时候。

如:「让他知道这件事以后,只怕他又将闹个漫无止境了。」

漫无止境的网络释义

漫无止境

  • 漫无止境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àn wú zhǐ jìng,是指永远不会停止或没有边际。
  • 漫无止境造句

    一个人不要起脸来可真是漫无止境。简·奥斯汀。
    他们坐在那里,谁也不说话。特雷西可以想象,他们还要熬过那乏味的、漫无止境的岁月。没有爱,没有乐趣。这就是查尔斯受到的惩罚了,特雷西想。她忽然感到了解脱,那束缚过她的阴郁锁链终于崩断了。西德尼·谢尔顿。
    一向喜欢做手工,慢慢细细地做,总给人一份岁月悠长,漫无止境的安全和稳定。
    他们走进了沙漠,举目四望,只见一片黄沙漫无止境,心中不禁一颤,不知何日方能找到绿洲。
    我明白,欲与你告别,长路漫漫无止境。
    来自世界各国的真实人类与虚拟人形之间的战争,在无尽的滑鼠敲打与程式跑台之中漫无止境的开跑了!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漫无止境的。
    他在去纽约的火车上身边的旅伴跟他大谈特谈自己,而且说个没完没了,甚至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使他觉得在车上渡过的那三小时简直长得漫无止境。
    一张草席铺在树下,他拿了一兜炒过的花生倒在草席中间,如一座山样隔开着彼此,边吃边扯些漫无止境的话题。
    人应当忍于希望的诱惑,活得像河流一般绵延而深情。静静穿过悲伤的茫茫平野,欣悦的深深山谷,穿过生命中那些漫无止境的孤独和寒冷。

    汉字详情

    màn [man]
    部首: 331
    笔画: 14
    五笔: IJLC
    五行:
    吉凶:
    仓颉: EAWE
    四角: 36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2) 同本义

    诸山崩,鸿水溢。——《三国志·吴主传》

    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世说新语·文学》

    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

    (3) 又如:漫溢(水满向外流);漫口(堤岸被水冲溃);水漫金山;漫溃(水涨破堤而出);漫泄(水满外流);漫流(水势很大的河流);漫然(浩大的样子);漫滋(形容水涨溢漫延);漫衍(泛滥)

    (4) 充满;遍,周遍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漫天彻地(弥漫天空,充满地面。形容势头极大);漫山(满山,遍山);漫天盖地(遍布天地之间);漫野(遍野);漫荡荡(遍布的样子)

    (6) 用泥糊 。如:漫墙(用泥糊墙);漫抹(涂抹)

    (7) 隔

    你这不去,惹的大的们恼了,这才“漫墙撩胳膊,丢开手”了。——《醒世姻缘传》

    (8) 污;玷污

    又欲以其辱行漫我。(辱行:坏品行)——《庄子·让王》

    形容词

    (1) 放纵;散漫;不受约束

    公漫久矣。——欧阳修《新唐书》

    (2) 又如:漫家(不受门户限制的学派);漫天要价(无限度地乱要价)

    (3) 广远的样子 。如:漫沙(广阔的沙地);漫天过海(形容没有边际);漫衍(绵延伸展的样子);漫演(连绵不尽)

    (4) 长的样子;辽远的样子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三国魏· 曹丕《燕歌行》

    (5) 又如:漫远(漫长遥远);漫长(长得没有尽头的);路漫漫;夜漫漫

    (6) 模糊

    其远古刻尽漫失。——姚鼐《登泰山记》

    (7) 又如:漫失(模糊剥蚀);漫略(文辞模糊简略);漫暗(模糊不清);漫剥(因剥蚀脱落而模糊不清)

    (8) 平缓 。如:漫岗(坡度很小的山脊);漫坡(较缓的斜坡)

    副词

    (1) 随便;随意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又如:漫然(随便的样子);漫抄(随手写录);漫书(随意书写);漫言(随便地说);漫叩(随便发问);漫识(随手记载);漫题(信手书写的文字)

    (3) 徒然

    漫劳车马驻江干。——杜甫《宾至》

    (4) 遍;普遍

    漫撒子(种籽)。——《齐民要术》

    (5) 都;全

    漫不敢可否事。——胡铨《上高宗封事》

    英文翻译

    overflow of water; sprea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an5 nem1 [梅县腔] man5 [海陆丰腔] man6 nem1 [东莞腔] man3 [客语拼音字汇] man4 [宝安腔] man3 [客英字典] man5
    ◎ 潮州话:bhuang6(bũang)[潮州]bhuêng6[饶平、揭阳、潮阳]muan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半去聲合口一等muɑnmuanh/muann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zhǐ [zhi]
    部首: 447
    笔画: 4
    五笔: HHH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LM
    四角: 21100

    详细解释

    名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屦校灭止。——《易·噬嗑》

    举止高。——《汉书·五行志》

    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动词

    (1) 停住,中断进程

    止,停也,息也。——《广韵》

    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羽飞乃止。——《三国志·诸葛亮传》

    雪止。——《资治通鉴·唐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渐拍断止。

    (3) 又如: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4) 阻止,不让进行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相如止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

    相如固止。

    使人止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清· 狄夷散人《玉娇梨》

    (6) 又如: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7) 驻守 。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8) 居住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商颂·玄鸟》

    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10) 停留,逗留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论语·微子》

    (11) 又如: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副词

    (1) 仅;只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印二三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只十有一日。——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

    止露尻尾。

    (3) 又

    止有剩骨

    (4) 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

    英文翻译

    stop, halt, desist; de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东莞腔] zi3 [海陆丰腔] zh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宝安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市上聲開口三等cjix/tjiiotɕĭə
    jìng [jing]
    部首: 334
    笔画: 14
    五笔: FUJ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GYTU
    四角: 40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竟声。本义:边境,国境)

    (2) 同本义

    境,疆也。——《说文新附》

    至齐境。——《吕氏春秋·赞能》

    (3) 字本作“竟”

    亡不越竟。——《左传·宣公二年》

    边竟有人焉。——《庄子·天道》

    其竟关之政尽察。——《荀子·富国》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送至境。

    屯于境上。——《史记·魏公子列传》

    起视四境。——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4) 又如:出境(离开国境);入境(进入国境);境宇(国境,疆土);境人(境内之人;本地人);境头(结果;亦作“景头”。神佛点化人制造的幻境);境土(疆域;领地);境会(在边界上聚会)

    (5) 境况 。如:境物(四周的环境与景物);家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境象(景象;情境)

    (6) 居所,地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潜《饮酒诗》

    士大夫出其境。——《明史》

    (7) 地步,境界 。如:处境(所处的境地);困境(困难的处境);佳境(美好的境界)

    (8) 佛教指成为心意对象之世界 。如:尘境;色境;法境等;境头(所谓前身的情景。多指神佛点化的梦兆)

    (9) 景象,景物

    槛外诸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英文翻译

    boundary, frontier; area,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2
    ◎ 客家话:[梅县腔] gin5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gin4 [东莞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海陆丰腔] gin3 gin5 [沙头角腔] gin3 [宝安腔] gin3 [陆丰腔] g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影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kĭɐŋkiengx/ky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