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艘
注音
ㄘㄠˊ ㄙㄡ
词语释义
供漕运的船。明 沉德符《野获编·河漕·徐州》:“宜仍遣漕艘之半,分行其中,以防意外之梗。”清 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中:“若漕艘不至京师,米价翔贵,於事体未便。”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居数年,或荐之漕艘,授童子读,遂至京师,考取供事。”
词语解释
供漕运的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宜仍遣漕艘之半,分行其中,以防意外之梗。”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若漕艘不至京师,米价翔贵,於事体未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居数年,或荐之漕艘,授童子读,遂至京师,考取供事。”
引证解释
⒈ 供漕运的船。
引明沉德符《野获编·河漕·徐州》:“宜仍遣漕艘之半,分行其中,以防意外之梗。”
清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中:“若漕艘不至京师,米价翔贵,於事体未便。”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居数年,或荐之漕艘,授童子读,遂至京师,考取供事。”
漕艘的网络释义
漕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曹声。本义: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同本义
漕,水转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说文》。按,车运谷曰转,水运谷曰漕。
漕转山东粟。——《史记·平准书》
转漕给军。——《史记·萧相国世家》
穿漕渠通渭。——《汉书·武帝纪》
岁漕关东谷。——《汉书·食货志》
关东漕粟。——《史记·河渠记》
(2) 又如:漕船(运输官粮的船只);漕粮(清初自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奉天等省征纳白米,转运京师,叫做“漕粮”)
名词
可供运输的河道
今日听了这些话,心里方才水落归漕。——《红楼梦》
英文翻译
transport by water; canal transport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o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u2 co2 [宝安腔] cau2 [海陆丰腔] cau2 co2 [梅县腔] zau5 zo5 cau2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o2 [客英字典] cau2
◎ 潮州话:徐欧5(曹)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u2 co2 [宝安腔] cau2 [海陆丰腔] cau2 co2 [梅县腔] zau5 zo5 cau2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o2 [客英字典] cau2
◎ 潮州话:徐欧5(曹)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曹 | 昨勞 | 從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dzʰɑu | zau/dza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舟,叟声。《说文》从木。本义:船的总称)
(2) 同本义 。如:粮艘(运粮船)
(3) 海中大船
艘,海大舡也。——《艺文类聚》
量词
(1) 用于船只计数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资治通鉴》
(2) 又如:两艘油船;三艘巡洋舰
英文翻译
counter for ships, vessels
方言集汇
◎ 粤语:sau1 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eu1 [海陆丰腔] seu1 seu3 siau1 [客英字典] seu1 siau1 seu3 [宝安腔] siu1 [台湾四县腔] seu1 seu3 siau1 [客语拼音字汇] seu3
◎ 客家话:[梅县腔] seu1 [海陆丰腔] seu1 seu3 siau1 [客英字典] seu1 siau1 seu3 [宝安腔] siu1 [台湾四县腔] seu1 seu3 siau1 [客语拼音字汇] se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蕭 | 蘇彫 | 心 | 蕭 | 平聲 | 蕭 | 開口四等 | 蕭 | 效 | seu | si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