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粮

cáo liáng [ cao liang]
繁体 漕糧
注音 ㄘㄠˊ ㄌ一ㄤˊ

词语释义

我国封建时代由东南地区漕运京师的税粮。辛亥革命后改征货币,漕粮名存实亡。 指征收漕粮的官员。

词语解释

  1. 我国封建时代由东南地区漕运京师的税粮。辛亥革命后改征货币,漕粮名存实亡。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三》:“ 有明 自漕粮而外,尽数折银,不特折钱之布帛为银,而歷代相仍不折之穀米,亦无不为银矣。”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自 康熙 以后,国大饥,则海运漕粮以賑之。”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尽管你钱债逼得紧,漕粮催得凶,还怕会还不出么!”

  2. 指征收漕粮的官员。

    《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小米买到八两一石,那漕粮还不肯上书乞恩改了折色,把人家孩童儿女都拿了监追。”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封建时代由东南地区漕运京师的税粮。辛亥革命后改征货币,漕粮名存实亡。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三》:“有明自漕粮而外,尽数折银,不特折钱之布帛为银,而歷代相仍不折之穀米,亦无不为银矣。”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自康熙以后,国大饥,则海运漕粮以賑之。”
洪深《香稻米》第一幕:“尽管你钱债逼得紧,漕粮催得凶,还怕会还不出么!”

⒉ 指征收漕粮的官员。

《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小米买到八两一石,那漕粮还不肯上书乞恩改了折色,把人家孩童儿女都拿了监追。”

漕粮的国语词典

清初由山东、河南、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安徽、辽宁等省征收转运京师的米豆,称为「漕粮」。

漕粮的网络释义

漕粮

  • 我国封建时代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因其运输方式而得名。
  • 漕粮造句

    咸丰朝以后,朝廷在大部分征漕省份实行漕粮折征,一定程度上整顿了漕运秩序。
    “三岔河口”作为历代王朝以转运漕粮为主的内河港,成为河运、海运交通要冲和畿辅要地,逐步取代了“三会海口”。
    这个说法有点逻辑不通吧?船户靠着漕帮代缴漕粮当包户,避免官府的各种收费,怎么还会和漕帮打起来呢?
    如咸丰四年,河南省辉县戴莹挟花户抗纳漕粮,此次闹漕并不严重,但却引起辉县接壤州县的效尤,最后酿成了“各署聚众抗漕”案件。
    古代一批批漕粮通过水路运到北京。
    太仓自元代海运漕粮而兴起,明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又以太仓为启锚地和归舶港。
    太仓自元代海运漕粮而兴起,郑和七下洋以太仓为起锚地和归舶港。
    朕封你总漕粮务,巡查河路,查访那赃官污吏。
    虽然这是漕粮的非常规用途和功能,但仍然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内收训典、序官、宪纲、陈奏、巡察、漕粮、盐政等。
    义和团运动对晚清的漕粮运输产生了重大影响。
    自隋以后,每年数十万、百万石的漕粮和江淮物资经过邗沟,运达关中。
    哪里,马上漕粮不是要到了吗?盖漕粮栈房!
    河南是漕运负担大省,由于各地交通状况不一,交通便利的县份便代交通不便的县份代纳漕粮,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此之谓“代替”。
    一直到元朝,都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有清一代,作为政府机动财力的一部分,漕粮截留的数量之大、次数之多、效率之高,堪为历代之最。
    清代前期,漕粮折价通常过高,导致漕粮征收秩序的紊乱以及社会的不安定。

    汉字详情

    cáo [cao]
    部首: 331
    笔画: 14
    五笔: IGM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TWA
    四角: 3516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曹声。本义: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同本义

    漕,水转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说文》。按,车运谷曰转,水运谷曰漕。

    漕转山东粟。——《史记·平准书》

    转漕给军。——《史记·萧相国世家》

    穿漕渠通渭。——《汉书·武帝纪》

    岁漕关东谷。——《汉书·食货志》

    关东漕粟。——《史记·河渠记》

    (2) 又如:漕船(运输官粮的船只);漕粮(清初自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奉天等省征纳白米,转运京师,叫做“漕粮”)

    名词

    可供运输的河道

    今日听了这些话,心里方才水落归漕。——《红楼梦》

    英文翻译

    transport by water; canal transport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o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u2 co2 [宝安腔] cau2 [海陆丰腔] cau2 co2 [梅县腔] zau5 zo5 cau2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o2 [客英字典] cau2
    ◎ 潮州话:徐欧5(曹)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勞平聲開口一等dzʰɑuzau/dzau
    liáng [liang]
    部首: 610
    笔画: 13
    五笔: OYV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FDIAV
    四角: 939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米,量声。本义:旅行用的干粮;行军作战用的军粮)

    (2) 同本义

    糧,谷食也。——《说文》

    (3) 桂馥曰:“谷也者,非古训。糧乃行者之干食。”

    则治其糧与其食。——《周礼·地官·廪人》。注:“行道曰糧,谓糒也。”

    共其资糧屝屦。——《左传·僖公四年》。注:“糧谓米粟,行道之食也。”

    兵精粮多。——《资治通鉴》

    (4) 又

    多载资粮。

    赢粮而景从。——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粮仗(粮草和兵器);粮台(清代经理部队粮饷军需的机构)

    (6) 引申指谷类;粮食

    在陈绝糧。——《论语·卫灵公》。释文:“糧,郑本作粻。”

    粻,食米也。——《说文新附》

    乃裹糇糧。——《诗·大雅·公刘》。释文:“糧,本亦作粮”。

    韩绝其粮道。——《史记》

    (7) 又如:粮站;漕粮(漕运的粮食);秋粮(秋季收获的粮食);粮房书办(管粮库的小吏)

    (8) 田赋

    戒州县加收耗粮。——《宋史·高宗纪》

    (9) 又如:钱粮(田赋);完粮(交纳钱粮);粮户(缴纳田赋之民户。方言亦指地主)

    英文翻译

    food, grain, provisions

    方言集汇

    ◎ 粤语:loe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呂章陽開平聲開口三等lianglĭaŋ

    漕粮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