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语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泄漏机密。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逵 ( 施逵 ), 建安 人……状元及第,仕至礼部尚书,復以出疆漏语,被诛。”
引证解释
⒈ 谓泄漏机密。
引宋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逵(施逵 ), 建安人……状元及第,仕至礼部尚书,復以出疆漏语,被诛。”
漏语的网络释义
漏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屚(
)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2) 同本义
漏尽钟鸣,箭驰风追。——《马稚暨妻张氏墓志》
漏,以铜受水,刻节。——《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
晷漏肃唱。——《文选·左思·魏都赋》
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
(3) 又如:漏下(漏刻的水面已经下落);漏永更长(比喻深夜);漏尽钟鸣(黎明时分);漏夜(深夜);漏板(古代报更用的铜板);漏刻(古计时器)
(4) 孔隙,孔穴;漏洞
禹耳参漏。——《淮南子·修务》
(5) 又如:漏目(漏洞);漏眼(漏洞,毛病);漏窗(具有各种漏空图案的窗孔);漏风掌(漏风的巴掌。五指分开的巴掌)
(6) 破绽 。如:漏子
(7) 时刻,时间
二岁余,贤传漏在殿下。——《汉书·佞幸传·董贤》。注:“传漏,奏时刻。”
(8) 病名。流脓、流血不能收口的病 。如:痔漏;崩漏
(9) 通“蝼”。臭味
马黑脊而般臂,漏。——《礼记·内则》
动词
(1) 房顶漏雨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漏天(如天泻漏);漏屋(漏雨的房屋)
(3) 泄露;泄密
今为人主而漏其群臣之语。——《韩非子》
(4) 又如:漏师(泄漏军中的机密大事);漏语(泄漏机密);漏露(泄露);漏信(走漏消息)
(5) 遗漏;疏忽
号为罔漏吞舟之鱼。——班固《汉书》
(6) 又如:漏刃(从刀下漏过);漏名(谓在贺新天子即位的册牒上的漏署姓名);漏略(遗漏疏忽);漏逸(遗漏阙失);漏迹(遗漏的痕迹);漏夺(漏脱)
(7) 逃脱;逃避 。如:漏网
(8) 诱骗;引诱
因此特说些风话,漏你下手。——《水浒传》
(9) 遮,藏
当初也无定无媒证,做的来藏头漏影。——元·佚名《鸳鸯被》
形容词
(1) 简陋 。如:漏屋(简陋的房屋);漏败(简陋破败)。漏星堂(比喻破屋)
(2) 通“陋”。狭小
虽隐於穷阎漏屋。——《荀子·儒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eu6 [东莞腔] leu3 [沙头角腔] lieu5 [梅县腔] leu5 [陆丰腔] leu6 [客语拼音字汇] leu4 [台湾四县腔] leu5 [宝安腔] liu3 [客英字典] leu5
◎ 潮州话:lau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陋 | 盧候 | 來 | 侯 | 去聲 | 宥 | 開口一等 | 流 | 侯 | ləu | luh/low |
详细解释
yǔ
动词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yù
动词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