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星堂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比喻破屋。星光可以从屋面透入,故称。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我干受了漏星堂,半世活地狱。”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一折:“冰雪堂 苏秦 冻倒,漏星堂 颜子 难熬。”
引证解释
⒈ 比喻破屋。星光可以从屋面透入,故称。
引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干受了漏星堂,半世活地狱。”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冰雪堂苏秦冻倒,漏星堂颜子难熬。”
漏星堂的国语词典
因屋顶破烂,可以望见星月,故比喻为破烂的屋子。
漏星堂的网络释义
漏星堂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屚(
)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2) 同本义
漏尽钟鸣,箭驰风追。——《马稚暨妻张氏墓志》
漏,以铜受水,刻节。——《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
晷漏肃唱。——《文选·左思·魏都赋》
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
(3) 又如:漏下(漏刻的水面已经下落);漏永更长(比喻深夜);漏尽钟鸣(黎明时分);漏夜(深夜);漏板(古代报更用的铜板);漏刻(古计时器)
(4) 孔隙,孔穴;漏洞
禹耳参漏。——《淮南子·修务》
(5) 又如:漏目(漏洞);漏眼(漏洞,毛病);漏窗(具有各种漏空图案的窗孔);漏风掌(漏风的巴掌。五指分开的巴掌)
(6) 破绽 。如:漏子
(7) 时刻,时间
二岁余,贤传漏在殿下。——《汉书·佞幸传·董贤》。注:“传漏,奏时刻。”
(8) 病名。流脓、流血不能收口的病 。如:痔漏;崩漏
(9) 通“蝼”。臭味
马黑脊而般臂,漏。——《礼记·内则》
动词
(1) 房顶漏雨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漏天(如天泻漏);漏屋(漏雨的房屋)
(3) 泄露;泄密
今为人主而漏其群臣之语。——《韩非子》
(4) 又如:漏师(泄漏军中的机密大事);漏语(泄漏机密);漏露(泄露);漏信(走漏消息)
(5) 遗漏;疏忽
号为罔漏吞舟之鱼。——班固《汉书》
(6) 又如:漏刃(从刀下漏过);漏名(谓在贺新天子即位的册牒上的漏署姓名);漏略(遗漏疏忽);漏逸(遗漏阙失);漏迹(遗漏的痕迹);漏夺(漏脱)
(7) 逃脱;逃避 。如:漏网
(8) 诱骗;引诱
因此特说些风话,漏你下手。——《水浒传》
(9) 遮,藏
当初也无定无媒证,做的来藏头漏影。——元·佚名《鸳鸯被》
形容词
(1) 简陋 。如:漏屋(简陋的房屋);漏败(简陋破败)。漏星堂(比喻破屋)
(2) 通“陋”。狭小
虽隐於穷阎漏屋。——《荀子·儒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eu6 [东莞腔] leu3 [沙头角腔] lieu5 [梅县腔] leu5 [陆丰腔] leu6 [客语拼音字汇] leu4 [台湾四县腔] leu5 [宝安腔] liu3 [客英字典] leu5
◎ 潮州话:lau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陋 | 盧候 | 來 | 侯 | 去聲 | 宥 | 開口一等 | 流 | 侯 | ləu | luh/low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2)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
日月星辰。——《书·尧典》
四曰星辰。——《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荀子》
(3) 又如:星筹(寿算之筹);星霜(比喻年月);星桥(神话传说中的鹊桥。也作银桥);星布(天星密布);星列(天星罗列)
(4) 星宿,中国古代指星座 。共分二十八宿(星群)。如:星宫(星神);星回(星宿回转固位。谓一年将尽);星亡(星宿隐没不见)
(5) 天文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星工(通晓星象的人);星文(星象);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
(7) 古时特指妇女装饰面颊的美容花点 。
(8) 戥、秤等衡器上记斤、两、钱的标志点 。如:定盘星;准星;秤星
(9) 夜,星夜。多用于连夜赶路 。如:星前月下(指男女幽会的时间或处所);星行(早夜急行);星步(凭星而行);星归(连夜赶回)
(10) 用以表示等级 。如:三星级饭店;五星上将
(11) 星相术 。如:星象恶曜(逢着灾星,厄运当头);星宿(列星。代指人的时运,命数);星家(通晓天文术数、算命看相的人);星宿不利(迷信指本命星不吉利);占星;星卜
(12) 某物质一小块、一小片(断)或数量很小的一份 。如:星星(一点儿;一些儿);一星半点
(13) 姓
形容词
(1) 形容多而分散的 。如:星居(分散布列);星处;零星;星弗(多而乱);星罗棋布;星离(天星分散)
(2) 斑白。多指鬓发
诗老相过鬓已星,吟魂未减昔年清。——宋· 王伯大《赠戴石屏》
(3) 又如:星鬓(发白的鬓发);星发(花白的头发)
(4) 事物与帝王有关的 。如:星舆;星骑;星闱(皇宫);星关(宫禁,皇居);星骑(帝王的使者)
(5) 迅速的,跟流星一样的 。如:星铄梭光(像星闪烁,像飞梭掠过。形容疾快);星驰(赶快;匆忙);星忙(匆忙);星火(火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n1 [客英字典] sen1 sin1 siang1 [台湾四县腔] sen1 sin1 sang1 siang1 [梅县腔] sen1 siang1 sin1 [陆丰腔] se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xin1 [海陆丰腔] sen1 sin1 sang1 siang1 [宝安腔] s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星 | 桑經 | 心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sieŋ | se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2) 同本义
堂,殿也。——《说文》。段注:“古曰堂, 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 汉上下皆称殿。至 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文古本考》
立于西堂。——《书·顾命》
吾见封之若堂者矣。——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
王坐于堂上。——《孟子·梁惠王上》
燕坐于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华堂旅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堂上(殿堂上);堂下(宫殿、厅堂阶下);堂宇(殿堂的顶棚);堂事(于正厅祭祀祖先之事);堂阶(堂下的台阶);堂阁(殿堂楼阁);堂廉(殿堂的侧边)
(4) 后泛指房屋的正厅
审堂下之阴。——《吕氏春秋·察今》
堂前松柱。——晋· 干宝《搜神记》
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 杜甫《江南逢季龟年》
堂有炼珍。——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又如:堂轴(挂在厅堂壁上的字画);高堂(高大的厅堂);堂户(门庭之内);堂筵(堂中坐席);堂坳(堂的低处;泛指低洼之处);堂扁(厅堂上的题额);堂室(厅堂和内室);堂前(正房前面;正厅);堂房(堂和房)
(6) 旧时官府议论政事、审理案件的地方
宾客满堂。——《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如:堂参(于公堂上参谒上司);大堂(衙门中审理案件的厅堂);过堂;堂食(堂馔。堂餐。唐时政事堂的公膳);堂案(唐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堂厨(政事堂的公膳房)
(8) 尊称别人的母亲 。如:令堂;萱堂
(9) 用于商店、厅事、书斋名称 。如:同仁堂;杜甫草堂;春在堂
(10) 也指署事的官吏 。如:堂官(明清时各部主官的称谓);都御史称都堂;尚书称部堂;府州县正印官称正堂
(11) 山上宽阔平坦的地方
外堂即向东之坞。——《徐霞客游记》
(12) 佛堂 。如:堂头(寺院中对方丈的称呼);堂头和尚(僧寺住持)
形容词
(1) 在外表、举止或言语上表现出尊严的 。如:堂堂大丈夫;堂而皇之,堂哉皇哉(形容公然、大模大样或有气派)
(2) 同一祖父但不同父亲的兄弟姊妹关系 。如:堂族(关系较远的同族);堂姊妹
(3) 高显的样子
刊层平堂,设切崖。——《文选·张衡·西京赋》
量词
用于分节的课程或一套物件。如:一堂课;一堂家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o2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海陆丰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ang2 tong2 [宝安腔] tong2 [沙头角腔] tong2 [东莞腔] tong2 [陆丰腔] tong3
◎ 潮州话:dng5/deng5 ,tang5(thâ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唐 | 徒郎 | 定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dang | dʰɑ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