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说罢,又把题诗的人名字,屈着手指头数出来,说了许多甚么生,甚么主人,甚么居士,甚么词人,甚么词客,滔滔汩汩,数个不了。”
成语用法
滔滔汩汩作定语、状语;多用于说话。
引证解释
⒈ 水涌流貌。多比喻说话连续不断。
引清戴名世《与刘大山书》:“二十年来,蒐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公子才把那张金凤的一段始末因由合那媒人怎么硬作……从头至尾,抹角转湾,本本源源,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
叶圣陶《四三集·一桶水》:“大家一听到提起火烧的事,言语好像开了水闸,滔滔汩汩泻个不歇。”
滔滔汩汩的网络释义
滔滔汩汩
滔滔汩汩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舀(
)声。本义:水势盛大的样子)(2) 同本义
滔,水漫漫大貌。——《说文》
滔,漫也。——《广雅》
象恭滔天。——《书·尧典》
浩浩滔天。
汶水滔滔。——《诗·齐风·载驱》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书·益稷》
(3) 又如:滔涸(水漫溢与干涸);滔漭(水弥漫浩广的样子);滔滔滚滚,滔漫(大水漫溢)
(4) 傲慢,专横霸道
士不滥, 官不滔。——《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5) 又如:滔德(倨慢不恭的品格)
(6) 广大 。如:滔土(广阔的土地);滔窕(广远不着边际)
动词
(1) 使大水泛滥
舜之时, 共工振滔洪水,以薄 空桑。——《淮南子》
(2) 云集一起地涌往
无器而民滔乎前。——《庄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au1 to1 [梅县腔] tau1 [陆丰腔] to1 [客语拼音字汇] tau1 to1 [海陆丰腔] tau1 to1 [东莞腔] tau1 [宝安腔] tau1 [客英字典] tau1
◎ 潮州话:t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饕 | 土刀 | 透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thau | dʰɑ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舀(
)声。本义:水势盛大的样子)(2) 同本义
滔,水漫漫大貌。——《说文》
滔,漫也。——《广雅》
象恭滔天。——《书·尧典》
浩浩滔天。
汶水滔滔。——《诗·齐风·载驱》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书·益稷》
(3) 又如:滔涸(水漫溢与干涸);滔漭(水弥漫浩广的样子);滔滔滚滚,滔漫(大水漫溢)
(4) 傲慢,专横霸道
士不滥, 官不滔。——《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5) 又如:滔德(倨慢不恭的品格)
(6) 广大 。如:滔土(广阔的土地);滔窕(广远不着边际)
动词
(1) 使大水泛滥
舜之时, 共工振滔洪水,以薄 空桑。——《淮南子》
(2) 云集一起地涌往
无器而民滔乎前。——《庄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au1 to1 [梅县腔] tau1 [陆丰腔] to1 [客语拼音字汇] tau1 to1 [海陆丰腔] tau1 to1 [东莞腔] tau1 [宝安腔] tau1 [客英字典] tau1
◎ 潮州话:t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饕 | 土刀 | 透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thau | dʰɑ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曰(
)声。本义:治水,疏通)(2) 同本义
汩,治水也。——《说文》
决汩九川。——《国语·周语》
不住汩鸿,师何以尚之?——《楚辞·屈原·天问》
(3) 又如:汩鸿(治理洪水);汩越(治理)
(4) 发咯咯声 ,发出一种近似液体流动的声音。如:崩云霄雨,沥沥汩汩
动词
(1) 弄乱;扰乱
我闻在昔,鲧洪水,汩陈其五行。——《书·洪范》
与汩俱出。——《庄子·达生》
(2) 又如:汩乱(扰乱,混乱);汩湮(惑乱湮灭);汩陈(错乱陈列);汩和(扰乱和气);汩泥(搅浑泥沙)
(3) 沉迷 。如:汩溺(沉迷;迷惑);汩丧(沦丧);汩振(沦落;没落)
(4) 淹没;湮灭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李白《日出入行》
(5) 又如:汩灭(形迹、印象等消灭;磨灭);汩漱(淹没冲刷);汩暗(湮没不明)
象词
(1) 汩都都(水流声);汩碌碌(象声词。多形容转动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at7 je1 [客英字典] jet7 [海陆丰腔] zat7 ze1 [梅县腔] gut7 [宝安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med6
◎ 潮州话:哥温8(滑)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骨 | 古忽 | 見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臻 | 魂 | kuət | kuo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曰(
)声。本义:治水,疏通)(2) 同本义
汩,治水也。——《说文》
决汩九川。——《国语·周语》
不住汩鸿,师何以尚之?——《楚辞·屈原·天问》
(3) 又如:汩鸿(治理洪水);汩越(治理)
(4) 发咯咯声 ,发出一种近似液体流动的声音。如:崩云霄雨,沥沥汩汩
动词
(1) 弄乱;扰乱
我闻在昔,鲧洪水,汩陈其五行。——《书·洪范》
与汩俱出。——《庄子·达生》
(2) 又如:汩乱(扰乱,混乱);汩湮(惑乱湮灭);汩陈(错乱陈列);汩和(扰乱和气);汩泥(搅浑泥沙)
(3) 沉迷 。如:汩溺(沉迷;迷惑);汩丧(沦丧);汩振(沦落;没落)
(4) 淹没;湮灭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李白《日出入行》
(5) 又如:汩灭(形迹、印象等消灭;磨灭);汩漱(淹没冲刷);汩暗(湮没不明)
象词
(1) 汩都都(水流声);汩碌碌(象声词。多形容转动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at7 je1 [客英字典] jet7 [海陆丰腔] zat7 ze1 [梅县腔] gut7 [宝安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med6
◎ 潮州话:哥温8(滑)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骨 | 古忽 | 見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臻 | 魂 | kuət | ku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