滓秽

zǐ huì [ zi hui]
繁体 滓穢
注音 ㄗˇ ㄏㄨㄟˋ

词语释义

污浊。 指污浊之人。 玷污。 指粪便。

词语解释

  1. 污浊。

    《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沐浴羣生,流通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 金 张建 《拟古》诗之五:“蒲性本孤洁,不受滓秽污。” 欧阳予倩 《桂林夜话》:“新城闻道从头建,滓秽如山待扫除。”

  2. 指污浊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 吴 之晚世,尤剧之病,贤者不用,滓秽充序,纪纲弛紊,吞舟多漏。”

  3. 玷污。

    南朝 梁武帝 《申饬选人表》:“且俗长浮竞,人寡退情,若限岁登朝,必增年就宦,故貌寔昏童,籍已踰立,滓秽名教,於斯为甚。”

  4. 指粪便。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小肠经文》:“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凡人之肌骨,五臟、肠胃虽各别,其入肠之物,英精之气味,皆能洞达,但滓秽即入二肠。”

引证解释

⒈ 污浊。

《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沐浴羣生,流通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
金张建《拟古》诗之五:“蒲性本孤洁,不受滓秽污。”
欧阳予倩《桂林夜话》:“新城闻道从头建,滓秽如山待扫除。”

⒉ 指污浊之人。

晋葛洪《抱朴子·吴失》:“吴之晚世,尤剧之病,贤者不用,滓秽充序,纪纲弛紊,吞舟多漏。”

⒊ 玷污。

南朝梁武帝《申饬选人表》:“且俗长浮竞,人寡退情,若限岁登朝,必增年就宦,故貌寔昏童,籍已踰立,滓秽名教,於斯为甚。”

⒋ 指粪便。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小肠经文》:“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
宋沉括《梦溪笔谈·药议》:“凡人之肌骨,五臟、肠胃虽各别,其入肠之物,英精之气味,皆能洞达,但滓秽即入二肠。”

滓秽的国语词典

肮脏污秽的事物。

滓秽的网络释义

滓秽

  • 滓秽指粪便。也作其他意思。《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小肠经文》:“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 (宋 朝)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凡人之肌骨,五脏、肠胃虽各别,其入肠之物,英精之气味,皆能洞达,但滓秽即入二肠。”
  • 汉字详情

    [zi]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PUH
    五行:
    仓颉: EJYJ
    四角: 331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宰声。本义:液体里下沉的杂质)

    (2) 同本义

    滓,淀也。——《说文》。泥之黑者为滓,字亦作淄。

    化白于泥淄。——《太玄·更》。注:“黑也。”

    脉不粘肤,食不留滓。——刘峻《送橘启》

    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受五升。——唐· 陆羽《茶经》

    (3) 又如:滓方(收集茶叶渣的器具);滓脚(渣子,渣末)

    (4) 用同“汁”

    行到灶前毛器具,目滓流落拭卖干。——《中国歌谣资料·福建歌谣》。原注:“目滓,眼泪。滓当‘汁’之声转。”

    形容词

    (1) 污浊

    皦然泥而不滓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滓敝(肮脏破烂);滓淤(污泥;污浊的东西);滓尘(污浊的尘世);滓窳(污浊)

    (3) 低贱 。如:滓贱(低贱);滓韵(低劣的诗歌)

    动词

    (1) 沾污

    血滓太阿铓,看腥污髑髅囊。——郑若庸《玉玦记》

    (2) 又如:滓污(污染);滓秽太清(使天空受到污染。比喻玷污清明)

    (3) 污染;玷污

    司马太傅(道子)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 太傅叹以为隹。 谢景重在座,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 太傅因戏 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世说新语·言语》

    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无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北山移文》

    (4) 又如:滓秽(玷污)

    英文翻译

    sediment, lees, dregs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宝安腔] zai3 [梅县腔] zai3 [台湾四县腔] zai3 [东莞腔] zai3 [客英字典] zai3
    ◎ 潮州话:z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阻史上聲開口三等ʧĭəcrix/triio
    huì [hui]
    部首: 505
    笔画: 11
    五笔: TM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DUNI
    四角: 229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禾,岁声。本义:荒废;长满野草)

    (2) 同本义

    秽,芜也。从草,岁声。字亦作秽。——《说文》

    涂薉则塞。——《荀子·王霸》

    国之薉孽也。——《荀子·大略》

    粤地涂泥多草薉。——《考工记·总目》注

    并稻潜秽。——《文选·班固·西都》

    民贫,则田瘠以秽。——《荀子·富国》

    (3) 又如:秽草(杂草,恶草);秽荒(荒芜;杂草丛生);秽莽(杂草;恶草)

    (4) 弄脏,弄污

    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汉· 蔡邕《女诫》

    形容词

    (1) 杂乱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柳宗元《永州八记》

    (2) 又如:秽累(文字杂乱累赘);秽谈(秽杂的谈论);秽杂(杂乱;污浊而杂乱;秽亵)

    (3) 肮脏;污浊

    秽,不净也。——《玉篇》

    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文选·班固·东都赋》

    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4) 又如:秽垢(污浊);秽物(肮脏的东西);秽言(肮 脏下流的话);秽慝(污浊,邪恶)

    (5) 邪恶;丑陋 。如:秽德彰闻(丑恶的品德昭彰天下);秽志(志操卑下);秽俗(不良的风气);秽累(俗事牵累)

    (6) 腐败;腐烂 。如:秽货(犹贪污);秽裂(道德败坏)

    名词

    (1) 脏物;污物 。如:秽臭(又脏又臭的事物);秽渍(污浊的浸渍物);秽器(盛粪便的器具);秽囊(佛教语。凡人的肉身)

    (2) 恶人;丑类 。如:秽状(丑恶的行为);秽骂(恶毒咒骂);秽声(秽闻)

    (3) 缺点,缺陷 。如:秽訾(坏习惯;坏毛病)

    (4) 罪过

    若其负秽临深,虚誓愆祈,则有海童邀路,马衔当蹊。——《文选·木华·海赋》

    (5) 引申为淫乱 。如:秽黩(淫乱)

    英文翻译

    dirty, unclean; immoral, obscen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