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不溜丢

huá bù liū diū [hua bu liu diu]

词语释义

很滑、很顺滑或很光滑,在特定条件下可解释为“圆滑”。

汉字详情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MGE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liū,liù [liu]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QYL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HHW
四角: 37162

详细解释

liū

动词

(1) 滑动 。如:溜缰(悄悄脱开缰绳而跑散);溜眼(溜眼睛。以眼传情);溜嘴(把不该说的话说出了嘴);溜槽;溜下;溜冰

(2) 偷偷地走 。如:溜抽(脱身溜走);溜跑(偷偷地跑开);溜溜湫湫(躲躲闪闪,轻手轻脚的样子)

(3) 瞟,偷偷地看

说着,却把眼溜着金桂一笑。——《红楼梦》

(4) 偷偷地拿

差人各溜过几件细软东西。——《醒世恒言》

(5) 略略热一下 。如:溜冷饭

(6) 略微煮一下,或加淀粉汁急火快炒 。如:醋溜鱼

(7) 逢迎,拍马;奉承 。如:溜钩子,亦作“溜沟子”、“溜勾子”(方言。钻营;奉承)

(8) 鸣,叫

闭凝盼,声声燕语明如剪,呖呖莺声溜的圆。——清· 孔尚任《桃花扇》

形容词

(1) 倾斜 。如:溜肩

(2) 灵活;麻利 。如:溜撒(灵活;伶俐)

副词

〈方〉∶很,非常 。如:溜尖(很尖);溜光水滑(形容非常整洁,干净);溜明(非常明亮);溜净(非常干净)

词缀词

(1) 在形容词后,多叠用。如:灰溜溜;酸溜溜;直溜;匀溜

(2) 另见 liù

liù

名词

(1) (形声。从水,留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又名“潭水”

溜水出 郁林郡。——《说文》

(3) 即今纵贯广西中北部的融江、柳江及黔江

(4) 通“霤”。屋檐滴水处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宣公二年》

(5) 房顶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 。如:水溜

(6) 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

这不是咱们这溜儿都装上自来水了吗?——老舍《龙须沟》

(7) 又如:这溜儿果树很多

动词

(1) 液体向下流

生犹悬水溜,死若波澜停。——南朝宋· 孔欣《置酒高堂上》

(2) 斜视,瞥,迅速而短暂地看

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 小红一溜。——《红楼梦》

(3) 又如:溜瞅(斜着眼睛窥视);溜溜(瞟,斜视)

(4) 操练 。如: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5) 通“遛”。漫步;游逛

在那海棠树边,悄悄溜了三回。——田间《赶车传》

(6) 传唤

到十六日,叫小厮拿了一个“都督府”的溜子,溜了一班戏子来谢神。——《儒林外史》

(7) 又如:溜子(溜单。注明官衔的帖子)

(8) 〈方〉∶涂抹、糊缝隙 。如:溜缝

形容词

(1) 水势迅猛

黄河水溜,不是当耍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2) 又如:溜道(湍急的河道)

(3) 行动迅速 。如:溜烟(形容跑得迅速);溜撒(行动迅速、敏捷)

量词

(1) 连串,条。用以表示成排、成条、成串的事物 。如:一溜鬃毛;一长溜红飘带;一溜房屋

(2) 另见 liū

英文翻译

slide, glide, slip; slippery

方言集汇

◎ 粤语:lau1 lau4 lau6 liu1
◎ 客家话:[宝安腔] liu5 [东莞腔] liu3 [台湾四县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英字典] liu5 [海陆丰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语拼音字汇] liu1 liu2 piu4 [梅县腔] liu1 liu3 liu5 ti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救去聲開口三等liuh/liowlĭəu
diū [diu]
部首: 103
笔画: 6
五笔: TFCU
仓颉: HGI
四角: 20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丢失;遗失 。如:丢脱(丧失);丢帽落鞋(形容紧急匆忙的样子)

(2) 抛弃;撇开 。如:丢却(抛弃;除却;舍去);丢搭(糟蹋;抛弃;放开);丢下笆儿弄扫帚(形容有做不完的事情)

(3) 用眼色暗示 。如:丢风撒脚(卖弄撒野)

(4) 搁置 。如:丢番(放倒);技术丢久了就生疏了

(5) 遗留

我一生是个无用的人,一块土也不曾丢给你们。——《儒林外史》

(6) 使出;施展 。如:丢门户(摆开架势);丢开解数(放开手脚;使出手段解数:架势;花招);丢抹(打扮;又作“丢丢抹抹”,“抹丢”。指羞臊)

英文翻译

disc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iu1 diu6
◎ 客家话:[陆丰腔] diu1 [沙头角腔] deu1 [台湾四县腔] diu1 [海陆丰腔] diu1 [东莞腔] diu1 [梅县腔] diu1 [客英字典] diu1
◎ 潮州话:diu1 (tiu)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