溲渤

sōu bó [ sou bo]
注音 ㄙㄡ ㄅㄛˊ

词语释义

1.亦作"溲浡"。亦作"溲渤"。 2."牛溲马勃"之略语。语本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后多用以喻粗贱之物。 3.指尿﹐小便。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见“ 溲勃 ”。

引证解释

⒈ 见“溲勃”。

汉字详情

sōu [sou]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VHC
五行:
仓颉: EHXE
四角: 37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叟声。本义:用水调和)

(2) 同本义

溲,浸沃也。——《说文》

溲,水调粉面也。——《正字通》

今苏俗言溲粉、溲面皆是。——《说文通训定声》

明齐溲酒。——《仪礼·士虞礼》

(3) 又如:溲面(以水拌面)

(4) 淘洗

析薪溲米。——《聊斋志异》

(5) 又如:溲箕(竹编的淘米用具)

(6) 排泄大小便

湛至朝堂,遗失溲便,因自陈疾笃,不能复任朝,事遂罢之。——《后汉书·张湛传》

臣闻昔者大任娠 文王不变,少溲于豕牢,而得 文王不加疾焉。——《国语》

臣意诊之,曰:“涌疝也,令人不得前后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司马贞索隐:“前溲谓小便;后溲,大便也。”

(7) 又如:溲血(尿血;便血);溲恶(小便与大便);溲溺(撒尿);溲膏(排泄膏状小便);溲器(尿器)

(8) 吐血

溲血死。——《史记》

(9) 排泄精液

内热溲膏是也。——《庄子》

形容词

(1) 过时不顶用的 。如:溲话(陈话;老话;旧话)

(2) 用同“馊”。饭菜变质发出的一种酸臭味 。如:溲饭;溲酒

名词

(1) 尿

至其矢溲,亦亲候其时节颜色所下。——欧阳修《海陵许氏南园记》

(2) 像尿一样的液体

地溲,沟涧流水。——《本草纲目》

(3) 淘米声

叟,叟叟,淅米声。通作“溲”。——《集韵》

(4) 溲水 ,源出今湖北省枣阳县东北山,流经河南省桐柏县,至唐县入澧河,又名“秋河”

英文翻译

urinate; soak, drench

方言集汇

◎ 粤语:s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eu3 [梅县腔] seu1 [海陆丰腔] seu3 [客英字典] seu3 seu5
◎ 潮州话:思乌2(叟) 思妖1(消),sou2(sóu) siou1/siao1(sia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bo]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FP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JDS
四角: 34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水涌的样子

鲸归穴兮渤溢,鳌载山兮低昂。——元稹《有酒》

(2) 又如:渤溢(水涌起的样子);渤荡(涨潮)

名词

(1) 渤海 。又叫渤解;《史记》作“渤懈”。中国的内海,在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之间。东以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至山东半岛北岸登州角间的渤海海峡同黄海相通。如:渤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2) 古州名 。辽置。约在今长春市附近

英文翻译

swelling; the Gulf of Hopei (Hebei)

方言集汇

◎ 粤语:bu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t8 [梅县腔] put8 [台湾四县腔] put8 [宝安腔] put8 [客英字典] put8 [客语拼音字汇] pud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蒲没入聲合口一等buvt/buotbʰuət

溲渤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