溟涨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溟海 与 涨海 。
《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 溟 涨 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李周翰 注:“ 溟 涨 ,皆海也。”
泛指大海。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后述》:“亦犹虎之饵毒,蛟之饮鏃,其作也,虽震邱林,鼓 溟涨 ,不能快其咆怒之气。” 宋 司马光 《和吴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因思 甌 闽 远,南走侵 溟涨 。”
引证解释
⒈ 溟海与涨海。
引《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李周翰注:“溟涨,皆海也。”
⒉ 泛指大海。
引唐司空图《注愍征赋后述》:“亦犹虎之饵毒,蛟之饮鏃,其作也,虽震邱林,鼓溟涨,不能快其咆怒之气。”
宋司马光《和吴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因思甌闽远,南走侵溟涨。”
溟涨的网络释义
溟涨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冥声。本义:小雨濛濛)
(2) 同本义
溟,小雨溟溟也。——《说文》
密雨溟沐。——杨雄《太玄·少》。注:“雨之细者称溟沐。”
(3) 又如:溟沐(细雨的样子)
(4) 通“冥”。暗昧,不明事理
礼义廉耻不设,万民莫相侵暴虐,犹在于混溟之中也。——《文子·下德》
名词
(1) 海
或倒景于重溟。——孙绰《游天台山赋》。注:“谓海也。”
地势极而南溟深。——王勃《滕王阁序》
(2) 又如:东溟;溟岛(海中的小岛);溟渤(传说中的“溟海”、“渤海”。泛指大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en2 [梅县腔] men2 [台湾四县腔] men2 [宝安腔] men2 [客语拼音字汇] men2 [客英字典] men2
◎ 潮州话:毛英1(明)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冥 | 莫經 | 明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mieŋ | meng |
详细解释
zhǎng
动词
(1) (形声。从水,张声。本义:水上升)
(2) 同本义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唐· 杜甫《江涨》
冰入春风涨御沟,上林花气欲飞浮。—— 宋· 王安石《祥云》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涨滩(由于河水上涨,泥沙堆积成可供耕植的陆地);涨痕(涨水的痕迹);涨溢(水流上涨泛滥)
(4) 增长;高出
涨少霾草树。(霾:埋。)——杜甫《缆船苦风戏题》
(5) 又如:高涨;价格涨落;涨级(提高工资级别)
形容词
(1) 大水貌
涨,大水。——《广韵》
跻江津而起涨。——《文选·郭璞·江赋》。注:“涨,水大之貌。”
云霞肃山涨。——江淹《望荆山诗》
君不见野涨连天浸茅屋,十家五家相向哭!——王撰《中秋山塘曲》
(2) 盛,茂盛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西游记》
(3) 另见
zhàng
动词
(1) 充满;弥漫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
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唐· 杜甫《过津口》
(2) 又如:涨绿(充满绿色)
(3) 鼓胀;膨胀 。如:涨膀(方言。物浸水而膨胀);豆子泡涨了
(4) 因情绪激动致面部充血 。如:涨溢(喻人的感情激动);气得涨红了脸
(5) 增多 。用于度量衡或货币的数目。如:上个月他钱花涨了;把布一量,涨出了半尺
(6) 同“胀” 。如:涨闷(因身体内壁受挤压而产生不舒畅的感觉)
(7)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