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光罄净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溜光罄尽 ”。谓精光,一点不剩。
杨朔 《熔炉》:“老太太就咬着牙,点着指头骂道:‘……我一个快进棺材的老绝户,也给我抢的溜光罄净,只剩一条破棉被。’” 杨朔 《洗兵马》上三:“不出几年,小家业踢蹬的溜光罄尽。”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溜光罄尽”。谓精光,一点不剩。
引杨朔《熔炉》:“老太太就咬着牙,点着指头骂道:‘……我一个快进棺材的老绝户,也给我抢的溜光罄净,只剩一条破棉被。’”
杨朔《洗兵马》上三:“不出几年,小家业踢蹬的溜光罄尽。”
溜光罄净的网络释义
溜光罄净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liū
动词
(1) 滑动 。如:溜缰(悄悄脱开缰绳而跑散);溜眼(溜眼睛。以眼传情);溜嘴(把不该说的话说出了嘴);溜槽;溜下;溜冰
(2) 偷偷地走 。如:溜抽(脱身溜走);溜跑(偷偷地跑开);溜溜湫湫(躲躲闪闪,轻手轻脚的样子)
(3) 瞟,偷偷地看
说着,却把眼溜着金桂一笑。——《红楼梦》
(4) 偷偷地拿
差人各溜过几件细软东西。——《醒世恒言》
(5) 略略热一下 。如:溜冷饭
(6) 略微煮一下,或加淀粉汁急火快炒 。如:醋溜鱼
(7) 逢迎,拍马;奉承 。如:溜钩子,亦作“溜沟子”、“溜勾子”(方言。钻营;奉承)
(8) 鸣,叫
闭凝盼,声声燕语明如剪,呖呖莺声溜的圆。——清· 孔尚任《桃花扇》
形容词
(1) 倾斜 。如:溜肩
(2) 灵活;麻利 。如:溜撒(灵活;伶俐)
副词
〈方〉∶很,非常 。如:溜尖(很尖);溜光水滑(形容非常整洁,干净);溜明(非常明亮);溜净(非常干净)
词缀词
(1) 在形容词后,多叠用。如:灰溜溜;酸溜溜;直溜;匀溜
(2) 另见
liù
名词
(1) (形声。从水,留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又名“潭水”
溜水出 郁林郡。——《说文》
(3) 即今纵贯广西中北部的融江、柳江及黔江
(4) 通“霤”。屋檐滴水处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宣公二年》
(5) 房顶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 。如:水溜
(6) 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
这不是咱们这溜儿都装上自来水了吗?——老舍《龙须沟》
(7) 又如:这溜儿果树很多
动词
(1) 液体向下流
生犹悬水溜,死若波澜停。——南朝宋· 孔欣《置酒高堂上》
(2) 斜视,瞥,迅速而短暂地看
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 小红一溜。——《红楼梦》
(3) 又如:溜瞅(斜着眼睛窥视);溜溜(瞟,斜视)
(4) 操练 。如: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5) 通“遛”。漫步;游逛
在那海棠树边,悄悄溜了三回。——田间《赶车传》
(6) 传唤
到十六日,叫小厮拿了一个“都督府”的溜子,溜了一班戏子来谢神。——《儒林外史》
(7) 又如:溜子(溜单。注明官衔的帖子)
(8) 〈方〉∶涂抹、糊缝隙 。如:溜缝
形容词
(1) 水势迅猛
黄河水溜,不是当耍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2) 又如:溜道(湍急的河道)
(3) 行动迅速 。如:溜烟(形容跑得迅速);溜撒(行动迅速、敏捷)
量词
(1) 连串,条。用以表示成排、成条、成串的事物 。如:一溜鬃毛;一长溜红飘带;一溜房屋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liu5 [东莞腔] liu3 [台湾四县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英字典] liu5 [海陆丰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语拼音字汇] liu1 liu2 piu4 [梅县腔] liu1 liu3 liu5 ti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溜 | 力救 | 來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liuh/liow | lĭə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2) 同本义
光,明也。——《说文》
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释名·释天》
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
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淮南子·俶真》
日月淑清而扬光。——《淮南子·本经》
国之光。——《易·观》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光明之耀也。——《国语·晋语》
容光必照焉。——《孟子》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曙光(清晨的日光);光晃(光芒闪烁)
(4) 色泽;光彩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色(光彩色泽);砑光
(6) 荣耀;昭著
邦家之光。——《诗·齐风·南山有台》
连我脸色都无光了。——《儒林外史》
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
(8) 光阴,时光
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南朝宋· 鲍照《观漏赋》
(9) 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荏苒: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0) 景色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风光;山光
(12) 恩慧;好处 。如:叨光;沾光;借光
(13) 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如:光岳(天地。光:星辰。岳:河山)
(14) 称人来访的敬词
四位老先生,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明· 桑绍良《独乐园司马入桐》
形容词
(1) 光明,明亮
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三国蜀· 曹植《名都篇》
(2) 又如:光净(明亮洁净);光朗朗(光亮);光眼(大而有神的眼);光灯(明亮的灯火);光润(光亮润泽)
(3) 光滑
白沙青石光无泥。——唐· 杜甫《中丞严公雨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4) 又如:这种纸很光;磨光;光出律(光滑);光碌碌(光圆滚动的样子);光圆(光滑圆溜);光油油(光滑明亮)
(5) 裸露
光头圆脑作僧看。——宋· 郑清之《咏茄》
(6) 又如:光出溜(光秃);光塌塌(光秃秃的样子);光板板(平而裸露的)
(7) 空,净尽 。如:当光;赔光;输光;吃光;光鞑剌(方言。空荡荡;空旷无物)
(8) 通“广”(
)。广大,宽阔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尧典》
昔武王克 商,光有天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9) 又如:地光(地域广大)
动词
(1) 照耀
惟公德明光于上下。——《书·洛诰》
(2) 又如:光烛(照耀)
(3) 增辉,发扬光大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光宗耀祖;光国(为国争光);光德(显扬有德之人);光价(显扬其身价);光演(光大延续);光昌(显扬昌盛);光前(光大前人的功业)
副词
仅仅,单 。如:不光为我,也是为他;要为集体着想,不能光考虑个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g1 [海陆丰腔] gong1 [梅县腔] gwong1 [东莞腔]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ong1 guong1 [台湾四县腔] gong1 [客英字典] kwong1 [宝安腔] gong1 [陆丰腔] g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光 | 古黃 | 見 | 唐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一等 | 宕 | 唐 | kuɑŋ | kuang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器中空)
(2) 同本义
罄,器中空也。——《说文》
缾之罄矣。——《诗·小雅·蓼莪》
罄无不宜。——《诗·小雅·天保》
(3) 又如:罄身人(身无分文的人);罄然(空无一物的样子);罄身(空着身子)
(4) 严整
师旷罄然。——《周书·太子晋》
(5) 又如:罄然(严肃整饬的样子)
(6) 满;全 。如:罄山采木(把山上的树木全部采光);罄地(所有地区);罄宇(犹言整个世界);罄尽,罄净(全尽无余)
动词
(1) 用尽;消耗殆尽
罄,尽也。——《尔雅》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旧唐书·李密传》
贫亦罄衣装。——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罄其所学(用尽平生所学一切);罄空尽竭(罄尽);罄舍(施舍净尽);罄净(罄尽);罄绝(尽绝,全绝);罄竭(用尽无余,竭尽心力);罄尽(竭尽。同罄竭);罄地(所有的地)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名词
通“磬”。乐器
室如县罄,野无青草。——《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in5 [海陆丰腔] kin5 [客英字典] kin1 kin5 [台湾四县腔] kin5 [陆丰腔] kin1 [客语拼音字汇] jiang4 kin3 kin4 [宝安腔] kin1 ki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罄 | 苦定 | 溪 | 青開 | 去聲 | 徑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khengh/qenq | kʰie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争声。本义:春秋时鲁国北城门“争门”的护城河)
(2) 同本义
净,鲁北城门池也。——《说文》。按,北城之门曰净门,当因池水名净而命也。公羊传所谓鹿门、争门、吏门,盖以争为之。
(3) 京剧中的一类角色 。如:生旦净末;净角(净脚。戏剧角色之一,一般扮演性格刚烈粗鲁或奸险的人物,俗称“花脸”)
形容词
(1) 假借为“瀞”。清洁,洁净。亦用于形容抽象事物。亦指明净
风烟俱净。——吴均《与朱元思书》
亭亭净植。——宋· 周敦颐《爱莲说》
(2) 又如:窗明几净;白净(白而洁净);净本(唐人称誊写清楚的文书);净袜(白色布袜);净色(明净的月色);净衣(洁净的衣服)
(3) 空无所有,无余
北累既除,表里俱净。——萧子良《开物归信门》
(4) 又如:净办(净辨。消静,干净利索);净光(一点不剩);净尽(一点不剩)
(5) 纯,纯粹 。如:净利;净壹(指德性纯一)
(6) 同“静”。宁静;不烦扰 。如:净办(清净,安闲);净了(僻静,隔绝尘世);净荡荡(寂静空旷的样子);净神(静神,使心神安静)
(7) 佛教语。清静 。如:净食(佛教用语。依佛戒,禁止比丘啖食生物。草、菜、瓜果等,必以火烧煮,或以刀、以爪甲除去皮核后食用,故称净食);净瓶(指佛教徒用来储水饮用或洗手的澡瓶)
(8) ∶不混有其他颜色的;纯净的 。如:净红和净蓝
(9) 冷
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唐· 李贺《走马引》
动词
(1) 洗净;清除 。如:净面(洗脸);净面水(洗脸水);净耳(挖取耳垢);净发(剃掉头发);净扫(打扫干净;扫除净尽)
(2) ∶指破除情欲、无所沾染 。如:六根已净
…为教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净。——《后汉书》
(3) 为男子去掉睾丸 。如:净身
副词
只有,仅 。如:这几天净下雨;桌上净是书;净情(净拿;净赚)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êng6 (chẽ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