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围
词语释义
突破包围。
词语解释
突破包围。
《史记·项羽本纪》:“於是 项王 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餘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旧唐书·崔光远传》:“ 光远 不能守,遂夜溃围而出,度 河 而还。”《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自成 尽亡其卒,独与 刘宗敏 、 田见秀 等十八骑溃围。”
引证解释
⒈ 突破包围。
引《史记·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餘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旧唐书·崔光远传》:“光远不能守,遂夜溃围而出,度河而还。”
《明史·流贼传·李自成》:“自成尽亡其卒,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
溃围的国语词典
突破包围。
溃围的网络释义
溃围
溃围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贵声。本义:水冲破堤岸)
(2) 同本义
溃,决也。——《说文系传》
溃,漏也。——《说文》
溃,旁决也。——《苍颉篇》
不遵其道曰洚,亦曰溃。——《水经注·河水》注
沸溃渝溢。——木华《海赋》。注:乱流貌。”
溃淡淡而并入。——宋玉《高唐赋》。注:“水相交过也。”
渟涔障溃。——《文选·长笛赋》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国语·周语上》
溃渭洞 河。—— 班固《西都赋》
(3) 又如:溃围(突围);溃冒(冲决泛滥);溃溢(堤防崩溃,洪水泛滥);溃滥(溃决泛滥);溃渱(水流广大的样子);溃溃(水流的样子);溃流(谓水喷涌而出);溃濩(波浪相激汹涌的样子)
(4) 引申为冲破
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史记·河渠书》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直夜:当夜。)——《史记·项羽本纪》
(5) 战败;大败
兑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荀子·议兵》
而民不至于惊溃。——宋· 苏轼《教战守》
夹攻潼关,官军大溃。——《旧唐书·黄巢传》
(6) 又如:溃窜(四处逃散);溃亡(失败逃散);溃走(败逃);溃奔(败逃);溃却(失败而退却)
(7) 毁坏
燔溃其祖庙。——《墨子·非攻》
(8) 又如:溃裂(崩溃);溃遁(崩溃遁逃);溃坠(崩溃)
(9) 腐烂
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周礼·疡医》
八方分崩,中夏鱼溃。——《后汉书·刘陶传》
发溃痈肿。——《素问·五常正大论》
涉寒暑不溃。——明· 刘基《卖柑者言》
(10) 又如:溃痈(恶性脓疮溃疡);溃引(溃烂漫延);溃裂(溃烂;破裂)
(11) 达到
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明· 刘基《卖柑者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戈威6(愧)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2) 同本义
囗,回也,象回币之形。——《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
围,裹也。——《广雅·释诂四》
范围天地之化。——《易·系辞上》
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周礼·考工记·庐人》
(3) 又如:围堑(围绕营垒的壕沟);围圆(圆形围墙);围地(四周山川环绕,形势险峻的地方);围屏(屏风);围落(篱笆,栅栏)
(4) 包围
秦之围 邯郸。——《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围邯郸。——《史记·魏公子列传》
江都围急。——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四面围住。——《广东军务记》
(5) 又如:围歼;围守(包围监守);围取(包围夺取)
(6) 防守
围,守也。——《说文》
围不言战。——《公羊传·庄公十年》
(7) 又如:围落(藩篱。借指防卫)
(8) 通“违”。违背;离开
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围之。——《管子·形势》
则王以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宝。——《商君书·徕民》
名词
(1) 围子,用土、石、荆棘等围成的防御设施
敕军营更筑严围。——《三国志》
(2) 打猎的围场;围猎
百官戎服骑从,鼓行入围。——《隋书》
(3) 封建帝王出外所圈设的禁区
今皇上巡幸曰围,取巡狩义。——俞正燮《癸巳存稿》
(4) 围田。围占江湖淤滩造的田
(5) 区域
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诗·商颂·长发》
(6) 四周,周边(多指周边的长度) 。如:四围都是花
(7) 包围圈
外围合。——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即撤围。
(8) 姓
量词
(1) 用于四周有围栏或可用以围裹的东西。如:一围玉带
(2) 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指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的长度。如:十围;腰阔数围;大树絮之百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