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海

hú hǎi [ hu hai]
注音 ㄏㄨˊ ㄏㄞˇ

词语释义

湖泊与海洋。 指湖泊。 泛指四方各地。 指浪迹江湖﹐不与朝政。

词语解释

  1. 湖泊与海洋。

    《南齐书·王敬则传》:“ 会 土边带湖海,民丁无士庶皆保塘役。” 唐 韦应物 《登重玄寺阁》诗:“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2. 指湖泊。

    《明一统志·应天府·形胜》:“ 长江 千里,险过汤池,外连 江 淮 ,内控湖海。”

  3. 泛指四方各地。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惜哉湖海上,曾校 蓬莱 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人虽在湖海飘零,自信有此絶艺,不甘轻配凡女。” 郁达夫 《乘车赴东京过天龙川桥》诗:“十年湖海题诗客,依旧青衫过此桥。”

  4. 指浪迹江湖,不与朝政。

    清 陈济生 《怀友》诗:“颇忆 元龙 久湖海,近来风雅復何如?”

引证解释

⒈ 湖泊与海洋。

《南齐书·王敬则传》:“会土边带湖海,民丁无士庶皆保塘役。”
唐韦应物《登重玄寺阁》诗:“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⒉ 指湖泊。

《明一统志·应天府·形胜》:“长江千里,险过汤池,外连江淮,内控湖海。”

⒊ 泛指四方各地。

唐李颀《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莱书。”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人虽在湖海飘零,自信有此絶艺,不甘轻配凡女。”
郁达夫《乘车赴东京过天龙川桥》诗:“十年湖海题诗客,依旧青衫过此桥。”

⒋ 指浪迹江湖,不与朝政。

清陈济生《怀友》诗:“颇忆元龙久湖海,近来风雅復何如?”

湖海的国语词典

湖与海的合称。

湖海的网络释义

湖海

  • 湖海,[ hú hǎi ],现代汉语有四种解释:
  • 1.湖泊与海洋。
  • 2.指湖泊。
  • 3.泛指四方各地。
  • 4.指浪迹江湖,不与朝政。
  • 湖海造句

    瀑布为了奔向江河湖海,即使面临百丈深渊,仍然呼啸前行,决不退缩。
    落到湖海的雪花,是最可怜的。它们没有来得及实现它们的抱负。就已经宣告了它们生命的结束。它们和流来的雪花一道,一起为这河,这大湖,这片气势宏伟的大海添加有益元素,使它们能够生生不息,造福自然。
    抛下世俗的喧嚣,丢下身边的烦恼。世界旅游日,背上行囊,去欣赏山川美景之盛,江河湖海之险,把快乐的生活拥抱。祝世界旅游日快乐!
    前五章情节曾以《江湖湖海》名字在小说频道发表,作者名是林中晨。
    清明节,我祝愿山川大地一清二明;江河湖海一清二明。祝愿你:精神清爽一清二明;做事有序一清二明;生活事业一清二明!
    清明节到:我祝愿山川大地一清二明,江河湖海一清二明。祝愿你:精神清爽一清二明,做事有序一清二明,生活事业一清二明!
    南投梅峰的桃花、杉林溪的牡丹都被称赞不绝,在台北市区同样有春天的花海,如竹子湖海芋、士林官邸玫瑰等。
    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汇。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轻轻地呼唤着大地、悄悄地滋润着大地。它们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流入了江河湖海。
    人生是船,载着酸甜苦辣咸,漂流到江河湖海畔;历经喜怒哀乐怨,装满爱恨痴仇恋,为周围的风景迷恋,又为周围的一切留下波澜。摇摆漂泊,走向遥远。
    四肢和躯体化做三山五岳,鲜血变成了江河湖海。
    迈开坚实的脚步,游览名山大川;登上快乐的船儿,游遍江河湖海。世界旅游日,让我们带着心灵出发,去丰富生活,增长视野,成为快乐幸福的一代!
    如若顺立,青白二光立时分开,青光上升,白光下降,再隔一会,上半便现出无数日月星辰、风云雷电的天象,下半截便现出山川湖海、飞潜动植之形。
    但考虑到案情重大,罗湖海关缉私分局决定对线索展开调查。
    梦霞风尘潦倒,湖海飘零,浮生碌碌,知己茫茫,无江淹赋别之才,有杜牧伤春之恨,一诵此词,百感交集,率成八章,聊当一哭。
    爬三山五岳,叹高山之雄伟;游览江河湖海,品水之韵味;探深山险谷,增不凡之阅历;寻名胜古迹,解读历史传奇。世界旅游日,梦想就在你的脚下发生。
    世上妈妈爱最真,默默给予悄无痕;世上妈妈爱最纯,晶莹剔透玉精神;世上妈妈爱最深,江河湖海难形容;世上妈妈爱最醇,心醉神迷话永恒!母亲节来临,祝敬爱的妈妈身体安康,吉祥幸。
    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机关参透,万虑皆忘,夸什么龙楼凤阁,说什么利锁名僵。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
    水月心叱喝一声,头顶的湖海之灵散发出莹白的霞光,万千冰箭围绕她疾速飞舞。
    时日尽、滴残漏!诗词湖海飘零久。
    郑老先生“思无邪”书法作品,高庆题写对联,获奖江湖海诗集,更与申平老师、铁钧兄、紫陌等迂回探险芦苇荡中。

    汉字详情

    [hu]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D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EJRB
    四角: 371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胡声。本义:陆地上聚积的大水体)

    (2) 湖泊,积水的大泊

    湖,大陂也。——《说文》

    扬州浸有五湖。浸,川泽所仰以灌溉也。——《周礼·职方》。按:古言鸿隙大陂,言汪汪千顷陂,皆谓大池也。凡大泽蓄水,南方名曰湖。”

    江海陂湖园池。——《汉书·元帝纪》。注:“深水也。”

    战于五湖。——《国语·越语》

    (3) 又如:湖池(湖泊池沼);湖胶(湖水结冰);湖埭(湖的堤坝);湖海(湖与海的合称;泛指天下之地)

    (4) 古州名 。隋仁寿二年置,治所在今浙江省吴兴县。指浙江省的湖州市。如:湖丝(浙江湖州市生产的蚕丝)

    (5) 古县名 。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

    (6) 古水名 。在河南省灵宝县西南,发源于夸父山,北流入黄河

    (7) 指湖南,湖北 。如:两湖两广;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湖北两省盛产稻米,两湖丰收,则天下粮足)

    英文翻译

    a lake; Hubei, Hunan; bluish-green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2 [宝安腔] fu2 [陆丰腔] fu3 [梅县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东莞腔]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gho/huɣu
    hǎi [ha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TXU
    五行:
    仓颉: EOWY
    四角: 3815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10) 较大的器皿 。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形容词

    (1) 很多的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英文翻译

    sea, ocean; mari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客家话:[陆丰腔] hoi3 [梅县腔] hoi3 [沙头角腔] hoi3 [宝安腔] hoi3 [海陆丰腔] hoi3 [东莞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 潮州话:h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改上聲開口一等xɒihaix/xoj

    湖海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