湔裳

jiān shang [ jian chang]
注音 ㄐ一ㄢ ㄔㄤˊ

词语释义

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卷一:“﹝农历正月﹞元日至于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注:“今世唯晦日临河解除,妇女或湔裙也。”

引证解释

⒈ 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一:“﹝农历正月﹞元日至于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
注:“今世唯晦日临河解除,妇女或湔裙也。”

湔裳的网络释义

湔裳

  • 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卷一:“﹝农历正月﹞元日至于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注:“今世唯晦日临河解除,妇女或湔裙也。”因亦称“湔裙”。
  • 汉字详情

    jiān [jian]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UEJ
    五行:
    仓颉: ETBN
    四角: 381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前声。本义:水名。湔水,在四川)

    (2) 用水洗

    湔,濯也。——《三苍》

    湔,洒也。——《广雅》

    谁道湔裙人远。——王沂孙《南浦·春水》

    湔浣肠胃,漱涤五藏。——《史记》

    (3) 又如:湔除(洗去污秽);湔汰(洗涤);湔刷(洗刷);湔拂(清洗、涤除)

    (4) 洗雪(耻辱);清除(过失、罪责等)

    近降赦恩,谋反大逆,皆蒙湔雪。——《金史·张特立传》

    (5) 又如:湔雪(洗刷罪名,昭雪冤屈);湔改(洗去罪责,悔过自新);湔贷(洗罪赎罪);湔洒(洗刷,洗雪)

    (6) 浸入,浸润 。如:湔润(浸润);湔拂(浸染)

    英文翻译

    wash, cleanse; purge

    方言集汇

    ◎ 粤语:zi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en1 [客英字典] zien1 [台湾四县腔] zien1 [梅县腔] zien1 [宝安腔] zen1 [客语拼音字汇] jian1
    ◎ 潮州话:之嫣1(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昨先先開平聲開口四等zen/dzendzʰien
    cháng,shang [chang,shang]
    部首: 623
    笔画: 14
    五笔: IPKE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FBRYV
    四角: 90732

    详细解释

    cháng

    名词

    (1) (形声。从衣,尚声。本义:下衣)

    (2) 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裳元吉。——《易·坤》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离骚》

    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裳衣(裳与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4) 泛指衣服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6) 另见 shang

    shang

    (1) ——用于“衣裳”

    (2) 另见 cháng

    英文翻译

    clothes; skirt; beautiful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ong2 [梅县腔] shong2 [沙头角腔] song2 [东莞腔] song1 song2 song3 [海陆丰腔] shong2 [陆丰腔] shong3 [客英字典] shong2 [宝安腔] song2 [客语拼音字汇] s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市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ʑĭaŋz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