渟膏湛碧

tíng gāo zhàn bì [ting gao zhan bi]
注音 ㄊ一ㄥˊ ㄍㄠ ㄓㄢˋ ㄅ一ˋ

词语释义

水清绿之色。泛指青绿之色。

汉字详情

tíng,tīng [ting]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YPS
仓颉: EYRN
四角: 301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水积聚不流

渟,止也。——《广雅·释诂三》

渟涔障溃。——《文选·马融·长笛赋》

(2) 又如:渟洄(渟滢,渟潆。水回旋不进的样子);渟洿(停滞不流的样子);渟涵(水积聚;水泽)

形容词

(1) 深 。

(2) 如:渟泓(积水深的样子)

(3) 水明静清澈的 。

(4) 如:渟渟(水平静的样子);渟澂(水静而清澈)

英文翻译

(of water) not flowing; clear

方言集汇

◎ 粤语:ti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n2 [客英字典] tin2 [海陆丰腔] tin2
◎ 潮州话:胎英5(庭)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特丁青開平聲開口四等dʰieŋdeng
gāo,gào [gao]
部首: 444
笔画: 14
五笔: YPKE
五行:
仓颉: YRB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gāo

名词

(1) (形声。从肉,高声。从肉,表示与肉体有关。本义:溶化的油脂,无角动物的油脂)

(2) 同本义

膏,肥也。——《说文》。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无角者膏。——《大戴礼记·易本命》

膏者,神之液也。——《春秋·玄命苞》

内热溲膏。——《庄子·则阳》

膏之下。——《左传·成公十年》。注:“心下为膏。”

雉膏不食。——《易·鼎》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

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三国志·周瑜传》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膏液(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膏泽脂香(指油脂类的化妆品);膏髓(脂膏与骨髓);膏馥(膏脂的香味)

(4) 肥肉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孟子·告子上》

(5) 又如:膏鲜(指鱼肉一类食物);膏蟹(食用蟹的一种);膏肉(泛指脂肉)

(6) 特指油灯

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唐· 韩愈《答李翊书》

(7) 又如:膏明(灯火照明);膏映(谓灯光照射);膏晷(灯光与日影)

(8) 浓稠的糊状物。引申为药膏 。如:软膏;牙膏;药膏;膏饧(饴糖)

(9) 指物之精华 。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华)

(10) 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

(11) 又如:膏肓(指心灵深处。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隔膜为肓)

(12) 制成相当细长的而常常是圆柱形的化妆品 。如:润肤膏;唇膏

形容词

(1) 肥沃

膏壤二千里。——《史记·齐太公世家》

膏田满野。——仲长统《昌言·理论》

(2) 又如:膏脉;膏土(肥沃的土壤);膏田(良田。肥沃的田);膏畴(肥沃的田地);膏壤(肥沃的土地)

(3) 甘美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礼记·礼运》

(4) 又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膏乳(比喻甜美的果汁与山泉)

(5) 另见 gào

gào

动词

(1) 润泽,滋润 。如:膏流(滋润);膏润(雨露滋润草木。亦借喻对人的恩惠);膏唇拭舌(润滑嘴唇,拭净舌头);膏泽(膏雨。滋润作物的雨水)

(2) 在轴、轴承或机器转动部分加润滑油使润滑 。如:膏沐(擦油洗头);膏车(在车轴上涂油,使之润滑)

(3) 以化妆用的膏涂抹 。如:膏面(以膏涂面,谓修饰面容)

(4) 把毛笔蘸上墨,在砚台边上拖匀 。如:膏墨

(5) 另见 gāo

英文翻译

grease, fat; paste, oint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ou1 go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u1 go1 go2 [客英字典] gau1 [台湾四县腔] gau1 go1 go2 [陆丰腔] go1 [沙头角腔] gau1 [梅县腔] gau1 go1 [宝安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o1
◎ 潮州话: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勞平聲開口一等kɑukau
zhàn [zhan]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AD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TMV
四角: 34118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甚声。本义:清澈透明)

(2) 同本义

水木湛清华。——谢混《游西池》

(3) 又如:湛明(清滢明亮);湛冽(清冽);湛波(清波);湛清(清澈);湛然(清澈的样子);湛湛(清明澄澈的样子)

(4) 露厚重

石林湛雨气,山月连阳晖。——清· 谢芳连《孟夏山中晚坐》

(5) 又如:湛露(重露)

(6) 深;深沉

眼睛暴湛,牙齿横生。——《封神演义》

(7) 又如:湛浮(沉浮);湛湛(水深的样子;深切的样子);湛恩(深恩);湛恩汪秽(恩泽深厚)

(8) 饱满;盈满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楚辞》

英文翻译

deep; profound; clear; tranquil, placid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1 zaam3
◎ 客家话:[宝安腔] zam5 | dam1 [客英字典] cam3 tam3 [台湾四县腔] tam3 cam3 zam5 [客语拼音字汇] zam4 [海陆丰腔] tam3 cam3 zam5 [梅县腔] d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深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ɖʰĭĕmdrim/dym
[bi]
部首: 517
笔画: 14
五笔: GRD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MAMR
四角: 16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从石,白声。本义:青绿色的玉石)

(2) 同本义

碧,石之青美者。——《说文》

高山,其下多青碧。——《山海经·西山经》

(3) 又

章峨之山多瑶碧。

昆仑碧树瑶树在其北。——《淮南子·地形》

锡碧金银,众色炫耀。——《汉书·司马相如传》

(4) 又如:碧卢(像玉的美石);碧箫(用碧玉制的箫);碧玉椽(用碧玉做的椽子)

(5) 指代绿水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又如:碧波(清澄绿色的水波);碧泱泱(水流澄绿深广的样子);碧流(绿水);碧漪(清澈的水波。泛指绿水)

形容词

(1) 青绿色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碧峰巉然孤起。——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寒则苍,春则碧。——王夫人《小云山记》

(2) 又如:碧香(本指绿酒的馨,后为酒名);碧海(碧绿色的海);碧芳(绿叶);碧城(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3) 青白色,浅蓝色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江淹《别赋》

接天连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

(4) 又如:碧雾(青色的云雾);碧烟(青色的烟雾);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

英文翻译

jade; green, blue

方言集汇

◎ 粤语:bi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t7 pet7 [海陆丰腔] bit7 pet7 [梅县腔] pet7 [台湾四县腔] bit7 pet7 [客语拼音字汇] bid5 [东莞腔] bit7 [宝安腔] b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彼役昔合入聲合口三等pĭwɛkpyek/pv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