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滥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泛滥。喻行事不符合原则、制度。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謚灵繆,为幸已多;犹曰祖宗,孰云其可?而史臣载削,曾无辨明;每有所书,必存庙号。何以申劝沮之义,杜渝滥之源者乎?”《旧唐书·睿宗纪》:“比者赃贿不息,渝滥公行,放心未寧,禁犯无惧。”
引证解释
⒈ 犹泛滥。喻行事不符合原则、制度。
引唐刘知几《史通·称谓》:“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謚灵繆,为幸已多;犹曰祖宗,孰云其可?而史臣载削,曾无辨明;每有所书,必存庙号。何以申劝沮之义,杜渝滥之源者乎?”
《旧唐书·睿宗纪》:“比者赃贿不息,渝滥公行,放心未寧,禁犯无惧。”
渝滥的网络释义
渝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俞声。本义:水由净变污,引申为改变,变)
(2) 同本义
渝,变污也。——《说文》
渝盟,无享国。——《左传·桓公元年》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诗·郑风·羔裘》
明誓固在,不可渝也。——《宋史》
(3) 又如:渝涅(由白变黑。比喻更改初衷);渝移(变易);渝节(变节);渝变(变更,变化)
(4) 引申为违背 。如:渝言(食言,背弃前言);渝约(违约,失约);渝盟(背叛盟约)
(5) 泛滥
沸溃渝溢。——木华《海赋》
(6) 又如:渝溢(盈溢)
(7) 通“输”
)。通达弗震弗渝。——《国语·周语上》
渝食于野。——《墨子·非乐上》
其以先后智渝者也。——《管子·侈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2 [梅县腔] j2 [台湾四县腔] ji2 [宝安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yi4
◎ 潮州话:而污5(如)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逾 | 羊朱 | 以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jĭu | jyo/j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监声。本义:浮起,浮现)
(2) 同本义
滥,泛也。——《说文》
江出于 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荀子·子道》
滥泉正出。——《尔雅·释水》
滥水之潘为渊。——《列子·黄帝》
(3) 大水漫出,泛滥
大水泛滥郡国十五有余。——《汉书·谷永传》
其水阳焊不耗,阴霖不滥。——《水经注·湿水》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孟子·滕文公》
(4) 又如: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滥泉(从地下向上涌出的泉水);滥汜(泛滥,浮沉)
(5) 浸渍,泡在水里
滥车之水。——《管子·地图》
(6) 蔓延;波及 。如:滥炎(蔓延的火);祸滥及平人
因怒而滥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7) 又如:滥漫(任意,随便);滥杀(胡乱杀戳无罪的人);滥浊(过度混乱);滥用职权;滥冗(过多);滥刑(过量的刑罚;任意判罪或施刑)
(8) 通“欿”。贪欲;卑污
虞公滥于宝于马。——《吕氏春秋》
(9) 又如:滥官(贪官);滥墨(指官吏贪财好贿者);滥溢(胡作非为)
(10) 通“敛”。收聚
至刑不滥。——《淮南子·汜论》
形容词
(1) 过度;超过限度;漫无准则
生穑省用,不滥其度。——《周书·程典》
小人究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2) 虚妄不实
不僭不滥。——《诗·商颂·殷武》
(3) 又如:滥言(虚妄不实的言词);滥词(虚妄不实的话);滥套(指文章中完全抄袭前人,毫无创新之见)
(4) 谦词。才不胜任 。如:滥膺(滥竽充数。谦词);滥膺阃外(滥竽充数受命统兵在外)
(5) 用同“烂”
(6) 破碎,松软。如:滥泥(烂泥,稀泥)
(7) 程度深。如:滥熟(极熟悉、熟练)
副词
任意地;肆意地
不许滥诛骨肉。——《资治通鉴》
名词
假借为“鉴”。浴盆
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庄子·则阳》
钟鼎壶濫。——《吕氏春秋·节丧》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nam6 [澄海]nang6 [潮州、饶平]la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