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变

yú biàn [ yu bian]
繁体 渝變

词语释义

变更,变化。

词语解释

  1. 变更,变化。

    《文选·班固<幽通赋>》“晧尔太素,曷渝色兮” 汉 班昭 注:“言人能篤信好学,守死善道,不渐染於流俗,是为白尔天质,何有渝变之色也!”《三国志·魏志·臧洪传》:“亦冀遥忖其心,知其计定,不復渝变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少卿 章岵 尝官於 蜀 ,持吴罗,潮綾至官,与川帛同染红。后还京师,经梅润, 吴 湖 之帛,色皆渝变,唯 蜀 者如旧。”

引证解释

变更,变化。

《文选·班固<幽通赋>》“晧尔太素,曷渝色兮” 汉班昭注:“言人能篤信好学,守死善道,不渐染於流俗,是为白尔天质,何有渝变之色也!”《三国志·魏志·臧洪传》:“亦冀遥忖其心,知其计定,不復渝变也。”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少卿章岵尝官於蜀 ,持吴罗,潮綾至官,与川帛同染红。后还京师,经梅润, 吴湖之帛,色皆渝变,唯蜀者如旧。”

汉字详情

[yu]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WG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OMN
四角: 381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俞声。本义:水由净变污,引申为改变,变)

(2) 同本义

渝,变污也。——《说文》

渝盟,无享国。——《左传·桓公元年》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诗·郑风·羔裘》

明誓固在,不可渝也。——《宋史》

(3) 又如:渝涅(由白变黑。比喻更改初衷);渝移(变易);渝节(变节);渝变(变更,变化)

(4) 引申为违背 。如:渝言(食言,背弃前言);渝约(违约,失约);渝盟(背叛盟约)

(5) 泛滥

沸溃渝溢。——木华《海赋》

(6) 又如:渝溢(盈溢)

(7) 通“输” (shū)。通达

弗震弗渝。——《国语·周语上》

渝食于野。——《墨子·非乐上》

其以先后智渝者也。——《管子·侈靡》

英文翻译

change; chongqing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2 [梅县腔] j2 [台湾四县腔] ji2 [宝安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yi4
◎ 潮州话:而污5(如)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羊朱平聲合口三等jĭujyo/ju
biàn [bian]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YO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CE
四角: 0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孌( 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名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英文翻译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方言集汇

◎ 粤语:bi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