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汛

yú xùn [ yu xun]
繁体 漁汛
注音 ㄩˊ ㄒㄨㄣˋ

词语释义

渔汛 yúxùn

(1) 见“鱼汛”

fishing season

词语解释

  1. 某些鱼类由于产卵越冬等原因,在海上某一水域成群出现而适于捕捞的一定时期。

    峻青 《秋色赋·洞庭山一日记》:“现在,捕捞银鱼的季节刚刚过去,梅鲚的渔汛又来到了。” 柳杞 《夫妻船》:“在渔汛旺盛季节,他们唱:‘三更穷,四更富,五更盖大屋。’”

引证解释

⒈ 某些鱼类由于产卵越冬等原因,在海上某一水域成群出现而适于捕捞的一定时期。

峻青《秋色赋·洞庭山一日记》:“现在,捕捞银鱼的季节刚刚过去,梅鲚的渔汛又来到了。”
柳杞《夫妻船》:“在渔汛旺盛季节,他们唱:‘三更穷,四更富,五更盖大屋。’”

渔汛的国语词典

在一定时期内,某些鱼类成群出现在一定海域,称为「渔汛」,是沿海渔民捕鱼的时季。大概从清明到大暑为春夏汛,立秋到重阳为秋汛,重阳到年末为冬汛。

渔汛的网络释义

渔汛

  • 海洋渔业中指某种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在某一水域高度密集,有利于大量捕捞的时期。因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由于生理、遗传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形成有规律的产卵、洄游、密集滞留而形成。以其出现的季节不同,有春汛、冬汛之分。
  • 渔汛造句

    就像那极为小心谨慎的渔民,即便遇上百年难得的好渔汛,稍有风浪,他们也只要寻求平稳安全的避风港,而不愿冒哪怕是很小的风险去出航。
    刀鱼平时栖息于近海,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便会集群陆续从近海溯江而上生殖洄游,从而形成渔汛。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经知道如何根据季节的变化,预计渔汛的大小、安排庄稼的种植和收割等,甚至能估算迁徙的鸟群过往的时间。
    高玉田对这一带十分熟悉,知道渔汛过后,小屋就空无一人了。
    鱼潮又叫渔汛,也叫渔期,这是在某种水域上,某类鱼种集中大量出现的现象,但是在这大海之中,并不只是一种鱼种,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同时出现。
    刀鲚、凤鲚、鳗鲡和中华绒螯蟹是当前全江尚具渔汛的四个江海洄游品种,但其资源日趋稀少。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多年未见的马鲛渔汛和乌鲳渔汛在全海区旺发,所有作业都可捕到马鲛和乌鲳;粤西的马面。
    伏羲氏时代人类还处于幼年时期,日出日入,月圆月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燕去雁归,草木荣枯,冰封解冻,渔汛花期,都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一个中午,被迷麟背着的龙长老兴奋地说,他已经闻到了幽龙潭的气味,正值渔汛季节,扁鱼的香味很诱人。
    进得三月,家家俱是青黄不接,全靠存下的晒干海物掺着野菜度日,苦捱五月渔汛至。

    汉字详情

    [yu]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Q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NWM
    四角: 3711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捕鱼)

    (2) 同本义

    渔,捕鱼也。——《说文》

    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礼记·月令》

    獭祭鱼然后渔。——《诗·鲡传》

    渔者走渊。——《淮南子·说林》

    以渔采为业。——《汉书·王莽传》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渔樵(打鱼砍柴);渔采(捕捞采集);渔事(捕渔业);渔弋(捕鱼猎禽);渔泽(可供垂钓的水泽);渔矶(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4) 掠夺

    民方苦于侵渔,果所在响应。——方勺《方腊起义》

    (5) 又如:渔色渔财(猎取美女和财物);渔猎女色(似捕鱼打猎那样谋取、玩弄女性);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

    (6) 猎取,寻觅

    小鸡在笼子里悠然地渔着食。——郭沫若《归去来·鸡之归去来》

    (1) 捕鱼的人

    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南朝梁· 刘孝威《奉和六月壬午应令诗》

    (2) 又如:渔父之图(比喻行动之中别有所图);渔叟(渔翁);渔蓑(渔人的蓑衣);渔樵(渔人和樵夫);渔乡(渔民聚居的地区);渔阳三弄(渔阳三叠,渔阳曲,渔阳鼓,渔阳掺,渔阳操。均为渔阳参挝,鼓曲名);渔阳鼙鼓(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

    英文翻译

    to fish; seize; pursu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潮州话:he5(hûr) [潮阳](ngû)

    宋本广韵

    xùn [xun]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N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NJ
    四角: 371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汛,洒也。——《说文》。按,此字经传多误作汛滥之汛。

    汛埽反道。——《礼记·郊特性》

    汛拚席。——《管子·弟子职》

    况尽汛扫前圣数千载功业,专用己之私,而能享佑者哉?——《文选·扬雄·剧秦美新》

    (2) 又如:汛扫(洒扫);汛逐(清扫驱除)

    (3) 防守

    大军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犄其后。——《三国演义》

    名词

    (1) 江河定期的涨水或泛滥 。如:防汛;春汛;凌汛;潮汛;桃花汛;伏汛;汛期

    (2) 明清时称军队驻防地段

    三镇各释小嫌,共图大事,速速回汛,听候调谴。——清· 孔尚任《桃花扇》

    (3) 又称:汛地

    须俟汛报紧急,先以分守之兵,统赴汛地。——明· 李颐《条陈海防疏》

    (4) 又如:汛弁(汛地官兵);汛守(汛地防守岗位);汛防(巡逻防守);汛兵(汛地的士兵);汛房(汛地营房)

    英文翻译

    high water, flood tides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n4 xiun4 [宝安腔] sin3 [客英字典] sin3 [台湾四县腔] sin5 [梅县腔] sin3 jan2 [海陆丰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五卦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賣佳開去聲開口二等ʃaisreh/sha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