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

yú mín [ yu min]
繁体 漁民
注音 ㄩˊ ㄇ一ㄣ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渔民 yúmín

(1) 以捕鱼为业的人

fishing population;fisherman

(2) 掠夺百姓

plunder common people

词语解释

  1. 掠夺百姓。

    《商君书·修权》:“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

  2. 以捕鱼为业的人。

    峻青 《秋色赋·洞庭山一日记》:“连年生产上的丰收,给渔民的生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 袁鹰 《风帆·归帆》:“千条渔船千张网,千万个渔民心一样。”

引证解释

⒈ 掠夺百姓。

《商君书·修权》:“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

⒉ 以捕鱼为业的人。

峻青《秋色赋·洞庭山一日记》:“连年生产上的丰收,给渔民的生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
袁鹰《风帆·归帆》:“千条渔船千张网,千万个渔民心一样。”

渔民的国语词典

以捕鱼为生的人。

如:「政府造福渔民。」

渔民的网络释义

渔民 (打鱼的渔夫)

  • 渔民,是一个汉语词汇,又叫渔夫,读音为yú mín,指以捕鱼为职业和收入来源的人。;掠夺百姓。英文可译为fisherman。
  • 渔民造句

    渔民都喜欢平静的海洋而不是波涛汹涌的海。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渔民常常把鱼竿搁在冰窟窿中钓鱼。乌鸦会利用渔民不在的机会,用嘴叼着钓鱼线,把线绳子拖着,直到鱼钩上出现活蹦乱跳的鱼,美餐一顿后叫几声便飞走了。
    相传,石老人原是居住在午山脚下的一个勤劳善良的渔民,与聪明美丽的女儿相依为命。
    通过航海活动,郑和富埒王侯,就连海边的渔民的日子也好起来了。
    下西洋之后,郑和富埒王侯,就连海边的渔民的日子也好起来了。
    渔民们根据沿海的地利条件,大量地开展网箱养鱼作业。
    游人们到了那里,吃住在渔家,和渔民们一起张网捕鱼,在旅游观光的同时体验绚丽多彩的渔家民俗风情。
    忙碌了一天的渔民们,拖着各自的收获,一边走,一边攀谈着往家走。
    禁渔期间,渔民皆停船靠岸,进行渔船及网具的检查修复。
    唐振东问主人的意思是如果大蚌不张嘴,那自己怎么逗引它张嘴,不过听了老渔民的话,或许只有等了。
    昔日故事传说中这庙是由来自中国南方的渔民为神明妈祖建的,他们在海上遭遇一场台风后漂流落脚于旗津岛,后来即定居于此地区。
    浙江嵊山渔场的带鱼冬汛非常有名,每年都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渔民,万船云集。
    法国舰艇的出没规律有定,而中国爱国渔民驾驶的轻舟快艇出入无常。
    违反规定的渔民将要面临罚锾或是吊销捕捞许可证。
    即使国际保育组织不断地大声疾唿,仍无法完全遏止渔民对鲸鱼的非法滥捕。
    有的祖祖辈辈是渔民,也有的是退休或下岗后半路出家的。
    如果无法及时救回渔民,台风尾巴扫过来,到时风大雨大,漂在出海口的渔排很容易漂得更远或是沉没,后果不堪设想。
    船上渔民有的在撒网,有的在收网。
    一位游客赞扬当地渔民捕的鱼质量优良,问他们捕这些鱼花了多长时间。
    前些年蒲宗孟做郓州知州时,把水泊边渔民十人组一保,结伴入泊,到了晚间便要出泊,否则便以强盗论罪。

    汉字详情

    [yu]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Q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NWM
    四角: 3711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捕鱼)

    (2) 同本义

    渔,捕鱼也。——《说文》

    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礼记·月令》

    獭祭鱼然后渔。——《诗·鲡传》

    渔者走渊。——《淮南子·说林》

    以渔采为业。——《汉书·王莽传》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渔樵(打鱼砍柴);渔采(捕捞采集);渔事(捕渔业);渔弋(捕鱼猎禽);渔泽(可供垂钓的水泽);渔矶(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4) 掠夺

    民方苦于侵渔,果所在响应。——方勺《方腊起义》

    (5) 又如:渔色渔财(猎取美女和财物);渔猎女色(似捕鱼打猎那样谋取、玩弄女性);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

    (6) 猎取,寻觅

    小鸡在笼子里悠然地渔着食。——郭沫若《归去来·鸡之归去来》

    (1) 捕鱼的人

    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南朝梁· 刘孝威《奉和六月壬午应令诗》

    (2) 又如:渔父之图(比喻行动之中别有所图);渔叟(渔翁);渔蓑(渔人的蓑衣);渔樵(渔人和樵夫);渔乡(渔民聚居的地区);渔阳三弄(渔阳三叠,渔阳曲,渔阳鼓,渔阳掺,渔阳操。均为渔阳参挝,鼓曲名);渔阳鼙鼓(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

    英文翻译

    to fish; seize; pursu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潮州话:he5(hûr) [潮阳](ngû)

    宋本广韵

    mín [min]
    部首: 104
    笔画: 5
    五笔: NA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VP
    四角: 777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后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兵。即三班中的壮班);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民经(人民的规范);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祸害);民力(人民的财力和劳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民财(人民的财物);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4) 泛指人

    民受无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

    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

    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民性(人的天赋本性);民灵(人和神);民智(人的聪明才智)

    形容词

    (1) 民间的

    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

    (2)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英文翻译

    people, subjects, citizens

    方言集汇

    ◎ 粤语:man4
    ◎ 客家话:[梅县腔] min2 [宝安腔] min2 [东莞腔] min2 [台湾四县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in2 [海陆丰腔] min2 [客英字典] min2 [沙头角腔] min2 [陆丰腔] m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彌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mĭĕnmjin/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