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

miǎn chí [ mian chi]
繁体 澠池
注音 ㄇ一ㄢˇ ㄔˊ

词语释义

渑池 miǎn chí

1.  古城名。一作黾池。因南有黾池得名。在今河南渑池县西。

Mianchi city;

2.  县名。在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南岸,陇海铁路横贯,邻接山西省,秦置县。

词语解释

  1. 水名。在今 河南省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洛水 之北,有 熊耳山 ……山际有池,池水东南流,水侧有一池,世谓之 澠池 矣。”

  2. 地名。在今 河南省 境。战国时为 渑池邑 ,先后属 郑 、 韩 、 秦 。

    汉 置 渑池县 。故址在今 河南省 渑池县 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 使使者告 赵王 ,欲与王为好会於 西河 外 澠池 。”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葬 河南 洛阳县 ,距其祖 澠池 令府君 侨 墓十里。”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三·河南府》:“ 崤底 ,在县( 永寧县 )西北七十里,即 崤谷 之底也。亦曰 崤陂 ,一名 澠池 。”

引证解释

⒈ 水名。在今河南省。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洛水之北,有熊耳山 ……山际有池,池水东南流,水侧有一池,世谓之澠池矣。”

⒉ 地名。在今河南省境。战国时为渑池邑,先后属郑、韩、秦。汉置渑池县。故址在今河南省渑池县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於西河外澠池。”
唐韩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葬河南洛阳县,距其祖澠池令府君侨墓十里。”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三·河南府》:“崤底,在县( 永寧县 )西北七十里,即崤谷之底也。亦曰崤陂,一名澠池。”

渑池的国语词典

河川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县西北。源自崤山,东流经渑池县新安县,至洛阳注入洛水。

渑池的网络释义

渑池 (词语)

  • 渑池(Miǎnchí)汉语词语,含义:1、古城名。一作黾池。2、县名。
  • 渑池造句

    二十里铺,并不是说距离新安县城二十里,而是距离西面的渑池二十里,距离新安县城不到一里地。
    事实上,同属赢族子孙的赵国与秦国芥蒂之深,也从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与之相比,原璧归赵与渑池之会便可见一斑。
    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初步提出了旅游产业组织的概念体系,并以河南省渑池县为例进行了初步研究。
    而如果你有幸获得渑池演武厅的第一,那奖励可是非常丰厚的!
    三门峡土特产品种多,质量好。灵宝苹果驰名中外,灵宝大枣久负盛名;渑池仰韶全国独有,牛心柿饼为古代贡品;卢氏的木耳、菇、头、桃、栗、楂、猴桃等在全国享有盛誉。山区有“天然中药库”和“一步三药”之称。
    担心桥体再次坍塌,急救人员强抬着刘德成,将他送往渑池中医院。
    槐山羊能在渑池县良好生长,但体型向粗糙方向发展,且繁殖、产肉性能和板皮质量下降。
    经过十几天的奔驰,途经渑池、曲沃、函谷关、风陵渡和郑县等地,这天中午,终于抵达了他们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秦国都城——咸阳。
    刚到渑池,他就收到了七八位部下的密聊以示慰问,阿肯那顿要他们在渑池集合,共商国是。
    渑池县法院执行局经过近一年的摸排和调查,终于在北京将被执行人代某某抓获。
    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小头而面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
    啸歌于川泽之间,讽味于渑池之上,泛滥于渔父之游,偃息于卜居之下。
    特在渑池摆下酒筵,以款待相国大军,如此可够意思?另外再奉送你一个消息,虎牢关守将赵岑已经献关投降了,关东联军即刻便到。
    小女子也深有此感,渑池会的时候,看见你们这一群英姿焕发的兄弟,真是恨自己没有早点认识你们。

    汉字详情

    miǎn,shéng [mian,sheng]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KJN
    五行:
    仓颉: ERLU
    四角: 36116

    详细解释

    miǎn

    (2) 另见 shéng

    shéng

    名词

    (1) 古水名 。源出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西北流至博兴东南入时水。时水的下游。亦称“渑水”

    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左传·昭公十二年》

    (2) 另见 miǎn

    英文翻译

    name of a river in Shandong

    方言集汇

    ◎ 粤语:man5 sing4
    ◎ 潮州话:思因5(神) 毛嫣2(勉),miang2(míang)[潮州]miêng2(míeng) ,sing5(sîng)[揭阳]sêng5(sêng)

    宋本广韵

    chí [chi]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B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PD
    四角: 34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2) 水塘

    池,停水曰池。——《广韵》

    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中文大辞典》

    池之竭矣。——《诗·大雅·召》

    或饮于池。——《诗·小雅·无羊》

    毋漉陂池。——《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

    掌沟渎浍池之禁。——《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

    囿有林池。——《国语·周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3) 又如:游泳池;池苑(池林园。有池水与林木的地方);池阁(位于池畔的楼阁)

    (4) 护城河 。城堡或其他筑垒地方围墙外面深而宽的壕沟,通常注满水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无水曰隍,有水曰池。——《易·泰虞》注

    汤池百步。——《汉书·食货志》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宋· 姜夔《扬州慢》

    (5) 又如:池隍(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池堑(护城河)

    (6) 某些四周围起象水池形状的处所

    节方圆以定形,锻金铁而为池。——傅玄《砚赋》

    (7) 又如:花池;舞池;池子(剧场正厅的座席);乐池

    (8) 衣被等物的缘饰

    池者,缘饰之名,今所谓被池装池是也。——《匡缪正误》

    (9) 如:池毡(有边缘缀饰的一种毛毡)

    (10) 姓

    英文翻译

    pool, pond; moat; cis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客家话:[东莞腔] ci2 [宝安腔] ci2 [客语拼音字汇] ci2 [沙头角腔] ci2 [梅县腔] chii2 chi2 [陆丰腔] chi3 [客英字典] chi2 [海陆丰腔] chi2 [台湾四县腔] cih2
    ◎ 潮州话:d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離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drie/dyeɖʰ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