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于职守

dú yú zhí shǒu [du yu zhi shou]

词语释义

亵渎自己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做出违法的事。

汉字详情

dú,dòu [du,dou]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FND
五行:
仓颉: EJNK
四角: 34184

详细解释

dòu

名词

(1) 通“窦”。 本义: 洞; 穴

晨, 自 墓门之渎入。——《左传》。 杜预注:“ 墓门, 郑城门。”

(2)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水,卖声。本义:水沟,水渠)

(2) 同本义。又特指邑中的沟

渎,沟也。一曰邑中沟。——《说文》

坎为沟渎。——《易·读卦》

开其渎。——《荀子·脩身》

彼寻常之ň渎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索隐:“小渠也。”

掌沟渎浍池之禁。——《周礼·雍氏》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 汤武笑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渎田(开沟渠而溉田)

(4) 大川

江淮河济为四渎。——《尔雅》

再三渎。——《易·蒙》

(5) 又如:四渎(长江、黄河、淮水、济水)

动词

(1) 轻慢;不敬

渎货无厌。——《左传·昭公十三年》

不亦渎姓矣乎。——《国语·周语》

(2) 又如:渎奏(臣子向皇帝启奏时用的谦辞);渎宸聪(谦辞。意为冒犯皇帝。宸:王位、帝王的代称);渎控(轻率提出控诉);渎慢,渎亵(轻慢,亵渎);渎聒(轻慢多话)

(3) “渎”又假借为“黩”。贪污 。如:渎货(贪污财物)

形容词

(1) 烦琐 。如:渎请(一再恳请)

(2) 另见 dòu

英文翻译

ditch, sluice, gutter, drain

方言集汇

◎ 粤语:duk6
◎ 潮州话:dog8 (tôk)

宋本广韵

[yu]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GFK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 姓

(16)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17)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18) “於”

英文翻译

in, on, at; go to;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1 wu1 [台湾四县腔] ji1 wu1 [梅县腔] j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陆丰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澄海]e1(ur) [潮阳]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俱平聲合口三等yo/hiuĭu
zhí [zhi]
部首: 605
笔画: 11
五笔: BK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JRC
四角: 164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只(戠 zhí)声。“职”是“记”的意思。 段玉裁:“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故从耳。本义:识;记。职为识之本字)

(2) 同本义

职,记微也。——《说文》

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主管;任职

天职生覆。——《列子·天端》。注:“主也。”

职于南京。——《明史》

(4) 又如:职称言路(做谏官);职任民社(管理人民与国家);职客(红、白喜事的主持人);职内(古官名。掌邦赋收入)

(5) 尽职;称职

其不职或贪暴,免归田里,以明赏罚之信。——《新唐书》

(6) 又如:职办(称职而能办事)

名词

(1) 职务;职业;职责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孟子》

设官分职。——《周礼·太宰》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代百司之职。——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将尽厥职。——明·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专职(由专人担任的职务);革职(撤职);职役(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职事僧(寺院中分管各项职务的僧人)

(3) 职位;执行事务所

解辫清职。——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迁我京职。——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宰相之职。——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职任(指官员的职位和职责);职僚(职官僚属);职钱(官吏在职时所得的俸钱)

(5) 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

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战国策·燕策》

(6) 又如:职贡(职方的贡物。各地以时入员的货品)

(7) 姓

英文翻译

duty, profession; office, post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潮州话:zêh4

宋本广韵

shǒu [shou]
部首: 322
笔画: 6
五笔: P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DI
四角: 3034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2) 同本义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

均地守。——《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

纠其守。——《周礼·内宰》。注:“宿卫者。”

虽守者益。——《荀子·王制》。注:“谓地也。”

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左传·隐公五年》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

(3) 节操;操守

妾为情缘,葳蕤之质,一朝失守。——《聊斋志异》

(4) 秦代郡的长官名,汉代更名太守。后时作州、府地方长官的省称。被委任在某一方或某一区域负责实施法律或管理的政府主要官员

守者,秦置也。 秦兼天下,置三川守。 伊、 河、 洛也。—— 蔡邕《独断》

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5) 又如:郡守;吴起为河西守

(6) 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

维梁之西,其蔽曰某山,某守曰兴州。—— 唐· 柳宗元《兴州江运记》

(7) 原则,规范,准则 。如:有为存守;喜之以验其守

动词

(1) 遵守;奉行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世说新语·识鉴》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守官箴(遵守为官之准则);守古(遵守古训);守数(恪守法规)

(3) 坚持,保持;保守

守成上文,遭祸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汉书·公孙弘传》

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估读勤苦,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田横, 齐之壮士,犹守义不辱。——《资治通鉴》

(4) 又如:守一(执一,专一);守经(固守经典之义);守常(遵循惯例,固守常法);守义(固守义理,笃守正道);守孀(守寡。孀:寡妇);守着老一套;因循守旧;守恶(坚持邪恶);守求(坚持索求);守故(守旧;保持原状);守成(继承和保持前人已有的成就和业绩);守阙(承继皇位);守真(保持真元;保持本性);守拙(以拙自安,不愿做官。拙:拙于应付世务)

(5) 看守,看管

汤为儿守舍。——《史记·张汤传》

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水浒传》

后汉使复至 匈奴,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守钱虏(守财奴;财多而吝啬者);守喜婆(接生婆);守生(守候接生);守梓(守灵);守庚申(在庚申日吃斋、静坐不眠);守制读礼(守丧并阅读有关丧祭的礼书)

(7) 保卫;防守,与“攻”相对

俾守我王。——《诗·小雅·十月之交》

横野将军徐晃守 江陵。——《资治通鉴》

乃使蒙恬北筑 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守把(把守;掌握);守备(明清所设武官名称,负责城堡守卫及营房粮饷等事);守政(关于防守的事务);守口(把守关口);守要(把守要隘);守境(守卫边境);守舍(看守门户)

(9) 掌管

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商君书》

(10) 收捕

昭应闻此,必劝 楚王益兵守 雍氏。——《战国策》

(11) 依靠;依傍 。如:守亲(指新婚夫妇婚后一个月须在新房里,时常厮守)

(12) 请求

数守大将军光,为 丁外人求侯。——《汉书》

(13) 守侯;守护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14) 做郡的知州

滕子京谪守 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文翻译

defend, protect, guard, conserve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6 [客英字典]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宝安腔] su3 si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sjux/sjovɕ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