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脆悦耳

qīng cuì yuè ěr [qing cui yue er]

词语释义

用来形容声音的美妙,动听。

清脆悦耳造句

草丛里,小虫的叫声清脆悦耳,此起彼伏。
黄鹂的叫声就像银铃一样清脆悦耳,回荡在山村的上空。
清脆悦耳的歌声,传入每个人的心田里去,把大家全带着,带到广阔无垠的音乐的天空里去吧。
一阵清脆悦耳的铃声把我从梦中唤醒。
听雨轻轻的敲打着窗棂,清脆悦耳,时而缓,时而急,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远,时而近,有如弹素琴,有如舞霹雳,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那女声清脆悦耳,虽然带着急切,但是仍如燕语莺声,娓娓动听。
桥板上可以听见清脆悦耳的马蹄声,好像有几匹马儿在飞速奔驰,骑兵连的队伍四人一排,军官们站在前头,一字长蛇阵似地从桥上走过,队列开始走出那边的桥头。
清脆悦耳的声音传来,韩鹏心中猛然一紧,只是稍微的答应了一声,便继续看着放在案几上的图,一副魏延给他准备的贼巢附近的地理形势图。
循着这清脆悦耳且饶有趣味的声音,放眼望去!哇哦!一座广寒宫赫然立于不远处。
春天在小河边。这里哗哗的水声清脆悦耳,好像在欢唱春天的交响曲。河水清澈见底,一群群小鱼在水里嬉戏。旁边的柳树垂下柔弱如丝的柳条,在春风的吹动下,他在低空中轻轻的摇动,远远望去像一个姑娘的长头发在飘动。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闷热的湿气,好似下雾一般。远处的灯塔那微弱的灯光,使夜更显寂静了。我耳边不时的响起一阵蝉鸣,身处这景色之中,我仿佛觉得那是一首清脆悦耳的小曲,谱写着独属这夜晚的韵味。
少女犟嘴道,声音清脆悦耳,一如她的相貌。
表演时,手中的霸王鞭发出有节奏的、清脆悦耳的响声。
天主教堂尖顶高耸秀颀、窈窕卓杰的哥特式云楼上传来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红铜钟声,缭绕提勉着锦秋湖的又一个鸟语花香、阳光明媚、绿潮翻滚的响晴的平明。
余音缭绕,清脆悦耳过后,只见上官洛手中一粒黑子适时落下。
叮咚叮咚,清脆悦耳的河水声是那么柔美,那是大自然的旋律,是一支动听的歌。阳光下,河面波光粼粼,像无数的小星星在闪烁,美丽极了。
我悠闲地走在路上,任凭小雨点打在我的小花伞上,“噼啪,噼啪”,“啪嗒,啪嗒”那声音清脆悦耳,真好听!仿佛是从天而降的一支小乐队为我奏响春天的乐曲。
在明亮的月光下,有几座连绵起伏的山丘,有的像几把利剑直插天空。山里,传来了布谷鸟的叫声,清脆悦耳,优美动听!
我最喜欢你的大眼睛,是那么机灵可爱,我最喜欢你的柔软发,是那么光滑莹亮,我最喜欢你的好嗓音,是那么清脆悦耳:喵喵喵如果你开心了,记得用你柔软的小手转发一下我的信息哦。
傍晚,到沙滩上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都在椰子树下乘凉,一边望着风景如画的大海,一边欣赏着老外清脆悦耳的吉他声,这是多么惬意啊!

汉字详情

qīng [qing]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G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QMB
四角: 35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2) 同本义。与“浊”相对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清酤(清圣。清酒);清雨(清净的雨);清英(清酒);清茗(清茶)

(4) 清洁;洁净;纯洁

京室密清。——张衡《东京赋》

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淮南子·原道》

身中清。——《书·微子》

太清之始也。——《淮南子·本经》

伏清白以死直兮。——《楚辞·离骚》

(5) 又如:清人(纯洁的人);清交(纯洁的交情);清休(纯洁美善);清行(纯洁的品行)

(6) 清明

视若清明。——《礼记·玉藻》

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荀子·解蔽》。注:“明审也。”

(7) 又如:清化(清明的教化);清治(清明的治绩)

(8) 清凉

清有余也。——《吕氏春秋·有度》

其候清切。——《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大凉也。”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清风徐来。——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清快(清凉爽快);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清宫(清凉的宫室);清室(清凉的屋室);清软(清凉柔和)

(10) 清冷,凄清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清平;太平

当纣之时,居 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孟子·万章下》

(12) 又如:清世(清平盛世);清夷(清平安定)

(13) 寂静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4) 清雅高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15) 又如:清修如鹤(指人品高洁);清立(清高特立);清抗(清高超拔)

(16) 清白

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史记·乐书》

(17) 又如:清廉(清白廉洁);清心涂胆(心地清白,肝胆可照);清洁(贞洁);清操(清白的操守);清臣(志行清白的人)

(18) 清静;恬静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淮南子》

(19) 又如:清淡天和(清净淡泊,远离尘世);清冲(恬静淡泊);清佚(清静安逸)

(20) 清正

清徽雅量,众议攸归。——《晋书·殷浩等传论》

吴郡张融,清抗绝俗,虽王公贵人,视之傲如也。——《南史》

(21) 又如:清耿耿(清正耿直);清抗(清高正直);清良(清正贤良);清忠(清正忠诚);清徽(清正的风操。高雅的谈吐);清劲(清正刚直)

(22) 清廉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书·舜典》

少嗜学,履尚清鲠。——《新唐书·赵宗儒传》

(23) 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24) 清香、清馨、清醇

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25) 无余

六月之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26) 清雅 。如:清微淡远(清雅深远;雅静悠远);清而不寒(清雅而不寒怆);清古(清雅古朴);清吟(清雅吟诵);清旨(清雅美好);清坐(清雅的席位)

(27) 通“精”。纯粹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管子·轻重己》

其气不清则欲瞑。——《灵枢·大惑论》

名词

(1) 朝代名 。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滤去酒糟的甜酒

(3) 又如:清酌庶羞(祭祀用酒和众多佳肴)

(4) 通“圊”。粪槽,厕所

修採清,易道路。——《荀子·王制》

(5) 姓

动词

(1) 清理 。如:清定(清理考核);清宫(清理宫室);清剔(清理除去);清仓(清理仓库);清产核资(清理财产,核定资金)

(2) 清除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汉书·晁错传》

(3) 又如:清跸(帝王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行人;也作属某人管辖,不受别人侵扰的地盘,含敬意);清革(清除);清烟道

(4) 付款结 。 如: 帐清了吗

(5) 数 。如:清一清行李的件数

英文翻译

clear, pure, clean; peaceful

方言集汇

◎ 粤语:ceng1 cing1
◎ 客家话:[陆丰腔] cin1 ciang1 [梅县腔] ciang1 cin1 [宝安腔] cin1 [东莞腔] cin1 [沙头角腔] cin1 [客语拼音字汇] qiang1 q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七情清開平聲開口三等chieng/cieng
cuì [cui]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EQDB
五行:
仓颉: BNMU
四角: 772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肉,绝省声。本义:易折断)

(2) 同本义

其脃易泮。——《老子》

脃薄。——《后汉书·许荆传》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3) 又如:脆断(脆而折断);脆薄(不坚牢);脆帮根儿咬(比喻做事应抓住主要矛盾);脆促(生命脆弱而短暂)

(4) 鲜嫩爽口的 。如:这种苹果又甜又脆;脆生生(松脆。多指食物)

(5) 声音清爽(高音);清脆 。如:听她的嗓音多脆!脆生生(清脆悦耳)

(6) 〈方〉∶说话做事爽利痛快的 。如:干脆(直截了当;爽快);脆快

英文翻译

crisp; fragile, frail; brittl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i5 cui5 ce5 [客语拼音字汇] coi4 [台湾四县腔] coi5 cui5 ce5 [梅县腔] coi5 cioi5 [宝安腔] coi5 [客英字典] cui5 tsioi5 ce5 coi5 [东莞腔] co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此芮祭A合去聲合口三等祭Achyed/cveytsʰĭwɛi
yuè [yue]
部首: 339
笔画: 10
五笔: NUK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CRU
四角: 980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说省声。本作“说”。本义:高兴,愉快) 同本义

悦,犹说也,拭也,解脱也。若人心有郁结能解释之也。——《说文系传统论》

(2) “说”、“悦”古今字

客见太子有悦色也。——枚乘《七发》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孙子》

桓侯又不悦。——《韩非子·喻老》

张飞等不悦。——《三国志·诸葛亮传》

权大悦。——《资治通鉴》

(3) 又如:悦心(愉悦心情);悦情(欢乐之情);悦笑(欢乐笑谑);悦喜(喜悦);悦畅(和畅,欢畅);悦乐(快乐);悦泽(光润悦目);心悦诚服

英文翻译

pleased, contented, gratified

方言集汇

◎ 粤语:jyut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t8

宋本广韵

ěr [er]
部首: 605
笔画: 6
五笔: BGH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动词

(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英文翻译

ear; merely, only; hand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3 [宝安腔] ngi3 [台湾四县腔] ngi3 [东莞腔] ngi3 [沙头角腔] gni3 [客英字典] ngi3 [梅县腔] ngi3 [陆丰腔] gn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止上聲開口三等nʑĭənjix/r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