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

qīng suàn [ qing suan]
注音 ㄑ一ㄥ ㄙㄨㄢ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清算 qīngsuàn

(1) 彻底地查核、计算

清算帐目
clear

(2) 列举全部罪恶或错误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清算旧帐
expose and criticize

词语解释

  1. 彻底计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这笔款子等你的爸爸死了,就本利一律清算归还。” 茅盾 《手的故事》:“我们要和二老板清算公款。”

  2. 列举全部罪恶或错误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机会主义路线被清算,全党团结坚如钢。”

  3. 犹清理。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目前欲论 中国 的古学,欲清算 中国 的古代社会,我们是不能以 罗 王 二家之业绩为其出发点了。”

引证解释

⒈ 彻底计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这笔款子等你的爸爸死了,就本利一律清算归还。”
茅盾《手的故事》:“我们要和二老板清算公款。”

⒉ 列举全部罪恶或错误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
《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机会主义路线被清算,全党团结坚如钢。”

⒊ 犹清理。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目前欲论中国的古学,欲清算中国的古代社会,我们是不能以罗王二家之业绩为其出发点了。”

清算的国语词典

澈底整理计算。

如:「这些年来我受的委屈,也该好好清算了。 」

清算的网络释义

清算 (法律词语)

  • 清算,是为了终结现存的法律关系、处理其剩余财产、使之归于消灭而进行的一个程序,包括计算、核实等。清算是一种法律程序,社团注销时,必须进行财产清算。未经清算就自行终止的行为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不受法律保护。
  • 狭义上,清算与结算(settlement)不同,清算不涉及债权债务的转移,而结算是债权债务关系的转移。
  • 广义上,清算是结算的推广。
  • 清算的翻译

    英语: to settle accounts, to clear accounts, to liquidate, to expose and criticize
    法语: liquider, régler un compte

    清算造句

    地主恶霸的罪恶到了彻底清算的时候了。
    黄世仁的狗腿子穆仁智为虎作伥,最终受到了人民政府的清算。
    地狱的事情人不能给下定论,因为那是真主在后世里面清算的事情,任何人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其他的人的归宿。
    以后散伙的话,对外债务要清算,如合伙关系,你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
    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好好总结。鉴往知来,只有彻底地清算过去的失误,才能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即使君王当下按住怒火不发作,他仍将衔恨在心,等待将来清算的那一天。
    黑石的不良债券基金可按优惠条件将资本转移到当中,随后这支不良债券基金将被清算。
    公司清算制度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如果“为尊者讳”的陋习在美术史研究中不加以清算,连古代史家都不如,研究的价值何在?
    屁国恩难忘,故土难离,我那是舍不得自己手中的权利和钱,但是帮你办妥这件事情后,估计我的官也当到头了,不走,难道等着被人家清算!
    罪过,孽债,万千生灵,本座自会诵读经文超度你们亡魂!从今往后,雷池阁内,萧雷代本座执行阁法,全部倒查清算,一一惩罪,绝不心慈手软!!!
    日后,蓟镇总兵官的骑兵携带私信不断来往于首辅大人的私邸,这更使他们的反对者在日后清算张居正的时候,有了借口,甚至指斥他们二人图谋不轨造反了。
    清算制度是公司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虽然“利出一孔”财富汲取流程的抵制遭到了清算,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杀戮性的清洗,人口的流失在所难免。
    债务融资工具持有人资金汇划路径变更,应在付息前将新的资金汇划路径及时通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
    现在国际非贸易收支是采取非现金结算方式,主要通过银行对票据进行清算。
    财务制度,公司解散时的清算程序,其他必要的规章制度。
    老是蒙着自己,不正视现实,不正视自己的病根,而拖泥带水,不晴不雨地糊下去,只有给你精神上更大的害处。该拿出勇气来,彻底清算一下。
    八一到,“八”一切祝福送给你,愿你“八”幸福拥有,“八”烦恼清算,“八”快乐收缴,“八”梦想实现,“八”友情连线!
    且不论那一层私交,这是双方的大清算,也不须讲甚么长辈相让幼辈的礼数。

    汉字详情

    qīng [qing]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G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QMB
    四角: 35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2) 同本义。与“浊”相对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清酤(清圣。清酒);清雨(清净的雨);清英(清酒);清茗(清茶)

    (4) 清洁;洁净;纯洁

    京室密清。——张衡《东京赋》

    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淮南子·原道》

    身中清。——《书·微子》

    太清之始也。——《淮南子·本经》

    伏清白以死直兮。——《楚辞·离骚》

    (5) 又如:清人(纯洁的人);清交(纯洁的交情);清休(纯洁美善);清行(纯洁的品行)

    (6) 清明

    视若清明。——《礼记·玉藻》

    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荀子·解蔽》。注:“明审也。”

    (7) 又如:清化(清明的教化);清治(清明的治绩)

    (8) 清凉

    清有余也。——《吕氏春秋·有度》

    其候清切。——《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大凉也。”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清风徐来。——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清快(清凉爽快);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清宫(清凉的宫室);清室(清凉的屋室);清软(清凉柔和)

    (10) 清冷,凄清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清平;太平

    当纣之时,居 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孟子·万章下》

    (12) 又如:清世(清平盛世);清夷(清平安定)

    (13) 寂静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4) 清雅高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15) 又如:清修如鹤(指人品高洁);清立(清高特立);清抗(清高超拔)

    (16) 清白

    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史记·乐书》

    (17) 又如:清廉(清白廉洁);清心涂胆(心地清白,肝胆可照);清洁(贞洁);清操(清白的操守);清臣(志行清白的人)

    (18) 清静;恬静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淮南子》

    (19) 又如:清淡天和(清净淡泊,远离尘世);清冲(恬静淡泊);清佚(清静安逸)

    (20) 清正

    清徽雅量,众议攸归。——《晋书·殷浩等传论》

    吴郡张融,清抗绝俗,虽王公贵人,视之傲如也。——《南史》

    (21) 又如:清耿耿(清正耿直);清抗(清高正直);清良(清正贤良);清忠(清正忠诚);清徽(清正的风操。高雅的谈吐);清劲(清正刚直)

    (22) 清廉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书·舜典》

    少嗜学,履尚清鲠。——《新唐书·赵宗儒传》

    (23) 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24) 清香、清馨、清醇

    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25) 无余

    六月之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26) 清雅 。如:清微淡远(清雅深远;雅静悠远);清而不寒(清雅而不寒怆);清古(清雅古朴);清吟(清雅吟诵);清旨(清雅美好);清坐(清雅的席位)

    (27) 通“精”。纯粹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管子·轻重己》

    其气不清则欲瞑。——《灵枢·大惑论》

    名词

    (1) 朝代名 。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滤去酒糟的甜酒

    (3) 又如:清酌庶羞(祭祀用酒和众多佳肴)

    (4) 通“圊”。粪槽,厕所

    修採清,易道路。——《荀子·王制》

    (5) 姓

    动词

    (1) 清理 。如:清定(清理考核);清宫(清理宫室);清剔(清理除去);清仓(清理仓库);清产核资(清理财产,核定资金)

    (2) 清除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汉书·晁错传》

    (3) 又如:清跸(帝王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行人;也作属某人管辖,不受别人侵扰的地盘,含敬意);清革(清除);清烟道

    (4) 付款结 。 如: 帐清了吗

    (5) 数 。如:清一清行李的件数

    英文翻译

    clear, pure, clean; peaceful

    方言集汇

    ◎ 粤语:ceng1 cing1
    ◎ 客家话:[陆丰腔] cin1 ciang1 [梅县腔] ciang1 cin1 [宝安腔] cin1 [东莞腔] cin1 [沙头角腔] cin1 [客语拼音字汇] qiang1 q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七情清開平聲開口三等chieng/cieng
    suàn [suan]
    部首: 624
    笔画: 14
    五笔: THA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BUT
    四角: 8844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具。“竹”跟算筹有关,“具”表示齐备。本义:计算)

    (2) 同本义

    算,数也。——《说文》

    无算爵。——《仪礼·乡饮酒礼》

    亲则月算如邦人。——《仪礼·丧服记》

    明衣不在算。——《仪礼·士丧礼》

    有算为之节文也。——《礼记·檀弓下》

    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儒林外史》

    (3) 又如:算还(结算支付);算尽镏铢(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算来(计算起来);算刻(犹计算);算定(经过计算而确定或断定);算程(计算路程)

    (4) 推测;料想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宋· 姜夔《扬州慢》

    我算你今天一定会来

    (5) 又如:算来(推测起来);算应(算定;料定)

    (6) 作数,承认其有效力

    你算是个甚么东西?——《儒林外史》

    (7) 又如:说了算

    (8) 归;属于;当作;认作

    你也算贫贱之交了。——《红楼梦》

    (9) 又如:功劳算你的;算作(当作);算事(应作的头等大事)

    (10) 征税。亦指征税计钱多少的单位 。如:算事(丁赋及徭役);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算商(向商人征税)

    (11) 算命;算卦 。如:算五行(算命。将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按天干、地支依次排成八个字,再用本干支的五行生克来推一生的命运)

    名词

    (1) 计谋;谋划

    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算之所亡,若何?——《列子·力命》

    荐勋祖庙,享号 中宗。算计见效,优于 孝文。——《后汉书· 崔骃传》附崔寔《政论》

    (2) 又如:算计弗通(考虑不周;谋划失误);算度(分析,判断);算略(谋略);算划(计划,谋划);算部(指寿命);算发(年龄不大而白发多)

    (3) 数目;数额

    人畜无算。——《交史·崔浩传》

    (4) 又如:算子(算筹。常用以计数或占卜);算子般(如同算筹丢在桌上一般);算筹(旧时计算数目所用器物之一种,其制甚古,以竹木或厚纸等为之,上记数字,用以布算);算禄(寿数和禄位)

    (5) 通“筭”。计算用的筹码

    一人执算以从之。——《仪礼·乡射礼》

    算,长尺二寸。——《礼记·投壷》

    (6) 又如:算子(竹制的筹);算囊,算袋(旧时百官贮放笔砚等的袋子);算器(贮放算筹的器皿;竹器)

    英文翻译

    count, calculate, figure; plan

    方言集汇

    ◎ 粤语:syu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on5 [客语拼音字汇] son4 [陆丰腔] son5 [客英字典] son5 [海陆丰腔] son5 [宝安腔] son5 [沙头角腔] son5 [东莞腔] son5 [梅县腔] so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四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管上聲合口一等suɑnsuanx/su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