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名
词语释义
混名,混名儿
(1) 诨名
词语解释
绰号。
《水浒传》第四九回:“ 包节级 喝道:‘你两个便是甚么“两头蛇”、“双尾蝎”,是你么?’ 解珍 道:‘虽然别人叫小人们这等混名,实不曾陷害良善。’”《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那 广润门 有个占卦先生,混名‘鬼推’。” 清 李渔 《奈何天·厓略》:“近来有个作孽的文人,替我起个混名,叫‘闕不全’。”《红楼梦》第四回:“这 薛公子 的混名,人称他‘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
指俗名。
周立波 《翻古》:“茶籽的学名是油茶,混名呢,就叫做茶籽。”
引证解释
⒈ 绰号。
引《水浒传》第四九回:“包节级喝道:‘你两个便是甚么“两头蛇”
、“双尾蝎”,是你么?’ 解珍道:‘虽然别人叫小人们这等混名,实不曾陷害良善。’”《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那广润门有个占卦先生,混名‘鬼推’。”
清李渔《奈何天·厓略》:“近来有个作孽的文人,替我起个混名,叫‘闕不全’。”
《红楼梦》第四回:“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他‘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
⒉ 指俗名。
引周立波《翻古》:“茶籽的学名是油茶,混名呢,就叫做茶籽。”
混名的国语词典
绰号、外号。《水浒传.第四九回》:「虽然别人叫小人们这等混名,实不曾陷害良善。」《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那广润门有个占卦先生,混名『鬼推』。」也作「混号」、「浑名」、「浑号」、「诨名」。
混名的网络释义
混名
混名的翻译
混名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hún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昆声。本义:水势盛大)
(2) 同本义
混,丰流也。——《说文》
汩乎混流。——司马相如《子虚赋》
或混沦乎泥沙。——郭璞《江赋》
(3) 又如:混沦(水旋转的样子);混澒(水流漫涌回旋的样子);混瀁(水大无边的样子)
(4) 浑浊,水多泥多杂质而不清澈
时混混兮浇饡。——《楚辞·王逸·九思·伤时》。注:“混混,浊也。”
玄混之中。——《文选·班固·典引》
(5) 又如:混混(浑浊);混秽(使混浊污秽);混浑(浑浊不清)
(6) 糊涂 。如:混混沌沌(迷糊不清醒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混混(糊里糊涂,无知无识)
(7) 胡乱 。如:混说八道(胡说八道);混说(胡说)
副词
(1) 全部。同“浑”
辑政蹈故,混不加修。——明· 方孝孺《张彦辉文集序》
(2) 整个。同“浑”
(3) 另见
hùn
动词
(1) 混同,混合搀杂
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国语·周语下》
吿尧之时,混吾之美在下。——《管子·侈靡》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子》
天下混而为一。——《淮南子·览冥》
六合既混。——《太玄·玄图》
混逐蔓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混融(混和。混和融合);混淆(混杂);混挠(混杂;搅乱);混缠(搅在一起;纠缠);混羼(混杂;搀杂)
(3) 用武力统一 。如:混并(合并;统一);混齐(统一;混同)
(4) 闹;搅乱 。如:混渎(胡乱纠缠);混践(打扰;糟踏);混扰(随意打扰);混搅(胡闹)
(5) 苟且度日;苟且谋取 。如:混穷(苟且度过穷困的日子);混营子(为谋生而当兵)
(6) 欺骗,企图蒙混过关 。如:混赖(用蒙骗的手段占为己有;蒙混抵赖);混冒(蒙混冒充)
(7) 冒充 。如:鱼目混珠;混他的招牌
(8) 埋伏,躲藏 。如:混在其中的叛徒
(9)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n5 fun3 gun3 [东莞腔] kun2 [台湾四县腔] fun5 fun3 gun3 [梅县腔] fun3 [陆丰腔] fun3 [客语拼音字汇] fun4 kun1 [宝安腔] kun3 [客英字典] fun3 gwu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混 | 胡本 | 匣 | 魂 | 上聲 | 阮 | 合口一等 | 臻 | 魂 | ɣuən | ghuonx/huoo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名 | 武并 | 明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mĭɛŋ | mjeng/mi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