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淳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敦厚貌。
《老子》:“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一本作“醇醇”。 唐 张绍 《冲佑观》诗:“皇风荡荡,黔首淳淳。” 宋 范仲淹 《蒙以养正赋》:“不务淳淳而处,每思察察而往,则彼蒙也丧乎其真。”
流行貌。
《庄子·则阳》:“祸福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 郭象 注:“流行反覆。” 成玄英 疏:“湻湻,流行貌。” 唐 白居易 《酒功赞》:“纳诸喉舌之内,淳淳泄泄;醍醐沆瀣,沃诸心胸之中。”
光耀貌。
《隋书·天文志中》:“老子,明大,色白,淳淳然。”
引证解释
⒈ 敦厚貌。
引《老子》:“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一本作“醇醇”。 唐张绍《冲佑观》诗:“皇风荡荡,黔首淳淳。”
宋范仲淹《蒙以养正赋》:“不务淳淳而处,每思察察而往,则彼蒙也丧乎其真。”
⒉ 流行貌。
引《庄子·则阳》:“祸福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
郭象注:“流行反覆。”
成玄英疏:“湻湻,流行貌。”
唐白居易《酒功赞》:“纳诸喉舌之内,淳淳泄泄;醍醐沆瀣,沃诸心胸之中。”
⒊ 光耀貌。
引《隋书·天文志中》:“老子,明大,色白,淳淳然。”
淳淳的国语词典
淳朴笃厚。
淳淳的网络释义
淳淳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
)本义:浇灌)(2) 敦厚;质朴;朴实
浇天下之淳,析天下之朴。——《淮南子·齐俗》
(3) 又如:淳良(朴实善良);淳古(古代朴质的风尚精神);淳和(淳朴而温和);淳风(淳朴的风俗);淳粹(朴实完善)
(4) 味道浓厚的。一说通“醇”
淳,浓也。——《三苍》
淳酒味甘,饮之者醉不相知。——《论衡·自然》
(5) 又如:淳浓(浓度高);淳雄(浑厚雄健)
(6) 味咸的
表淳卤。——《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 又如:淳卤(盐碱地)
(8) 通“纯”。纯粹
以淳粹之气,生敦庞之民。——《潜夫论·本训》
至于道者,精微淳粹,而莫知其体。——《隋书·经籍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un2 [客英字典] shun2 [海陆丰腔] shun2 [梅县腔] shun2 [宝安腔] s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 潮州话:思温5(旬)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純 | 常倫 | 常 | 諄 | 平聲 | 眞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ʑĭuĕn | zjyn/zjvin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
)本义:浇灌)(2) 敦厚;质朴;朴实
浇天下之淳,析天下之朴。——《淮南子·齐俗》
(3) 又如:淳良(朴实善良);淳古(古代朴质的风尚精神);淳和(淳朴而温和);淳风(淳朴的风俗);淳粹(朴实完善)
(4) 味道浓厚的。一说通“醇”
淳,浓也。——《三苍》
淳酒味甘,饮之者醉不相知。——《论衡·自然》
(5) 又如:淳浓(浓度高);淳雄(浑厚雄健)
(6) 味咸的
表淳卤。——《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 又如:淳卤(盐碱地)
(8) 通“纯”。纯粹
以淳粹之气,生敦庞之民。——《潜夫论·本训》
至于道者,精微淳粹,而莫知其体。——《隋书·经籍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un2 [客英字典] shun2 [海陆丰腔] shun2 [梅县腔] shun2 [宝安腔] s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 潮州话:思温5(旬)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純 | 常倫 | 常 | 諄 | 平聲 | 眞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ʑĭuĕn | zjyn/zjv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