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德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湻德”。淳厚的德行。
《史记·秦本纪》:“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奉湻德之平和兮,孰斯邦之可集。”《南史·何点传》:“梦一道人,形貌非常,授丸一掬,梦中服之,自此而差,时人以为淳德所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湻德”。淳厚的德行。
引《史记·秦本纪》:“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
三国魏阮籍《东平赋》:“奉湻德之平和兮,孰斯邦之可集。”
《南史·何点传》:“梦一道人,形貌非常,授丸一掬,梦中服之,自此而差,时人以为淳德所感。”
淳德的网络释义
淳德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
)本义:浇灌)(2) 敦厚;质朴;朴实
浇天下之淳,析天下之朴。——《淮南子·齐俗》
(3) 又如:淳良(朴实善良);淳古(古代朴质的风尚精神);淳和(淳朴而温和);淳风(淳朴的风俗);淳粹(朴实完善)
(4) 味道浓厚的。一说通“醇”
淳,浓也。——《三苍》
淳酒味甘,饮之者醉不相知。——《论衡·自然》
(5) 又如:淳浓(浓度高);淳雄(浑厚雄健)
(6) 味咸的
表淳卤。——《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 又如:淳卤(盐碱地)
(8) 通“纯”。纯粹
以淳粹之气,生敦庞之民。——《潜夫论·本训》
至于道者,精微淳粹,而莫知其体。——《隋书·经籍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un2 [客英字典] shun2 [海陆丰腔] shun2 [梅县腔] shun2 [宝安腔] s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 潮州话:思温5(旬)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純 | 常倫 | 常 | 諄 | 平聲 | 眞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ʑĭuĕn | zjyn/zjvi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
),惪( )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2) 同本义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3) 感激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4) 通“得”。取得,获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名词
(1) 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2)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3) 恩惠;恩德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5) 仁爱;善行 。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6) 心意 。如:同心同德
(7) 福
百姓之德也。——《礼记·哀公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det7 [客英字典] det7 [台湾四县腔] det7 [梅县腔] det7 [海陆丰腔]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ded5 [沙头角腔] diet7 [宝安腔] det7 [东莞腔] d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德 | 多則 | 端 | 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tək | t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