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滞

yū zhì [yu zhi]
繁体 淤滯
注音 ㄩ ㄓ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淤滞 yūzhì

(1) 泥沙淤塞河道,水流不畅

淤滞的河流
silt up;be retarded by silt

(2) 身体上某处血液凝滞

stasis

词语解释

  1. 郁结。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中毒之尸无显露痕跡,乃毒气淤滞於内。”

引证解释

⒈ 郁结。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中毒之尸无显露痕跡,乃毒气淤滞於内。”

淤滞的国语词典

淤积停滞不能畅通。

淤滞的网络释义

淤滞

  • 淤滞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ū zhì,是指泥沙淤塞河道致使水流不畅;也指身体上某处血液凝滞。
  • 淤滞造句

    此外,多种原因所致静脉血流淤滞、抗肿瘤药物及孕激素类药物治疗也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血流淤滞:由于血管扩张、炎症渗出,使血流变慢,这有利于炎症介质和炎细胞聚集引起炎症刺激。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却说,几乎所有的针灸师都诊断了气血淤滞,所以作者认为结果是“相当一致”。
    重点介绍胆汁淤滞对形成肝内胆管结石的影响。
    结论疼痛局部取穴,用傍针刺法,可以消散局部淤滞的气血,使经络通畅,以达到舒筋活血,止痛的目的。
    自然界最不可饶恕的罪行就是驻足不前,淤滞停止。
    血液在动脉瘤处淤滞,使得此处形成附壁血栓。
    或者让体质特壮的孩子经常吃点启脾丸,这个成药里面化食的成分很多,能助长脾气,减轻胃肠的淤滞,也是一种釜底抽薪和提前去火。
    早期股骨头内存在静脉回流淤滞,滑膜出现无菌性炎症,关节软骨基质降解。
    因跌或扑撞伤之后,或久病入络、使气血淤滞,亦可发生头痛,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甚至痛得像锥刺一样。
    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与胆道感染、胆汁淤滞等诸因素有关。
    磁盘收缩也可能有助于减少静脉淤滞船只通过磁盘压缩造成的,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氧气供应。
    结果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主要与细菌感染、胆汁淤滞、寄生虫感染、先天性解剖异常以及免疫反应有关;
    本病以精神沉郁,严重脱水,瘤胃食物淤滞和内容物多为液体,虚弱以及心动过速为特征。
    目的:探讨消化道钡餐检查及临床表现对十二指肠淤滞症的诊断价值。
    结论十二指肠淤滞综合征的梗阻征象在俯卧位、左侧卧位、胸膝位时缓解。
    现就腹腔镜手术引起下肢静脉淤滞、血液凝固性改变和血管内皮损伤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做一综述。
    结论临床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多,其次为胆汁淤滞及混合型。
    每次喂奶尽量让婴儿吸空乳叶,如果未吸净轻轻按摩挤出,可防止局部乳汁淤滞而引发炎症。
    吞钡显示了较低的食管鸟喙的出现,食道扩张的,和钡淤滞在食管。

    汉字详情

    [yu]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YWU
    五行:
    仓颉: EYSY
    四角: 3813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於( )声。本义:水中沉淀的泥沙)

    (2) 同本义

    春夏干燥, 少水时也, 故使河流迟, 贮淤而稍浅。 ——《汉书》

    (3) 又如:淤滩(淤泥形成的滩地);引淤肥田

    (4) 泥沙冲积成的地带

    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 宋· 苏轼《河复》

    动词

    (1) 将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洼地,令其沉淀以改良土壤

    阳武县民 邢晏等三百六十四户言。”田沙碱瘠薄,乞淤溉…以助兴修。——《宋史·河渠志》

    (2) 又如:淤田(用水将淤泥引入农田);淤溉(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淀,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3) 滞塞,不流通

    淤,淀滓浊泥也。——《说文》。字亦作“阏”。

    渠成而用溉注填阏之水。——《汉书·沟洫志》。注:“阏,读与淤同…填阏,谓壅泥也。”

    (4) 又如:淤涌(淤塞的水流); 淤停(水淤积不流); 淤阏(堵塞。水流不通)

    英文翻译

    mud, sediment; clog up, silt up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jyu2 jyu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u1 ji2 [梅县腔] j1 [海陆丰腔] wu1 ri2 [东莞腔] ji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vu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 潮州话:余3(饫)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央居平聲開口三等qio/ivʔĭo
    zhì [zhi]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GKH
    五行:
    仓颉: ETJB
    四角: 3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2) 同本义

    滞,凝也。——《说文》

    凡珍异之有滞者。——《周礼·廛人》

    淹回水而凝滞。——《楚辞·涉江》

    流而不滞。——《淮南子·时则训》

    (3) 积压。长期积存,未作处理

    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周礼·泉府》

    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新唐书》

    (4) 又如:滞狱(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滞讼(积压的讼案);滞积(积压);滞货(积压的货物)

    (5) 停止;阻塞;静止

    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淮南子·原道训》

    (6) 又如:滞用(停止运用);滞淹(闭塞,不通畅);滞越(阻塞);滞著(阻塞;不能宣泄)

    (7) 郁积

    气不沈滞。——《国语·周语》。注:“积也。”

    得此佳作,终日喜快,滞闷冰释。——宋· 苏轼《与王定国书》

    (8) 又如:滞念(凝结在心中的思念);滞思,滞想(凝聚心头的想念);滞怒(积于心中的愤怒);滞气(郁积之气);滞愤(积愤)

    (9) 凝聚,积聚

    戚戚多滞念,置酒宴所欢。——晋· 陆机《拟青青陵上柏》

    (10) 又如:滞念(心中凝结的思念);滞血(淤积的血液);滞底(凝集)

    (11) 陷入;沉抑

    卿方当富贵,必不容久滞屈。——《南史》

    (12) 又如:滞羽(喻陷于困境不能施展才能的人);滞抑(受压制);滞屈(贤人沉抑,不得升进);滞淹(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

    (13) 暂时停留于某处;逗留

    几宵因月滞三湘。—— 姚鹄《送黄颇归袁》

    (14) 又如:滞淫(长期旷废;长久停留;久雨不停);滞游(久游未归);滞客(久处下位而未得升迁的人)

    (15) 遗落;遗漏

    此有滞穗。——《诗·小雅·大田》

    (16) 又如:滞器(遗漏未用的人才)

    形容词

    (1) 久,长期

    敢告滞积以纾执事。——《国语·鲁语》。注:“久也。”

    且眩瞀滞疾,不堪久待。——《后汉书·韦彪传》

    (2) 又如:滞病(久病);滞疾(久病);滞役(长期供职);滞耻(久未洗雪的耻辱)

    (3) 反应迟钝;缺乏活力、生气或成效

    卿年少壮,而心力多滞。——《金史·宗尹传》

    (4) 又如:滞碾人(言语、行为愚笨的人);滞夯(不灵便);滞拙(迟钝笨拙);滞色(面带晦气);滞晦(呆滞而暗淡)

    (5) 固执;拘泥

    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明· 吕坤《别尔赡书》

    (6) 又如:滞固(固执而不变通);滞执(固执;不通达);滞隅(谓偏执一端);滞痼(拘执);滞疑(拘泥和疑虑)

    (7) 深奥;不易通晓

    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德名僧,莫不请质疑滞。——《南史》

    (8) 又如:滞例(难解的条例);滞说(难理解的说法);滞义(疑难的意义)

    英文翻译

    block up, obstruct; stagnant

    方言集汇

    ◎ 粤语:zai6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

    淤滞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