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浊

yū zhuó [ yu zhuo]
繁体 淤濁
注音 ㄩ ㄓㄨㄛˊ

词语释义

污浊。

词语解释

  1. 污浊。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阿胶﹞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皆取 济水 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疾。”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水东挨突崖脊,下捣其崖麓,无穴以洩,水沫淤浊。”

引证解释

⒈ 污浊。

宋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一》:“﹝阿胶﹞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皆取济水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疾。”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水东挨突崖脊,下捣其崖麓,无穴以洩,水沫淤浊。”

汉字详情

[yu]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YWU
五行:
仓颉: EYSY
四角: 3813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於( )声。本义:水中沉淀的泥沙)

(2) 同本义

春夏干燥, 少水时也, 故使河流迟, 贮淤而稍浅。 ——《汉书》

(3) 又如:淤滩(淤泥形成的滩地);引淤肥田

(4) 泥沙冲积成的地带

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 宋· 苏轼《河复》

动词

(1) 将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洼地,令其沉淀以改良土壤

阳武县民 邢晏等三百六十四户言。”田沙碱瘠薄,乞淤溉…以助兴修。——《宋史·河渠志》

(2) 又如:淤田(用水将淤泥引入农田);淤溉(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淀,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3) 滞塞,不流通

淤,淀滓浊泥也。——《说文》。字亦作“阏”。

渠成而用溉注填阏之水。——《汉书·沟洫志》。注:“阏,读与淤同…填阏,谓壅泥也。”

(4) 又如:淤涌(淤塞的水流); 淤停(水淤积不流); 淤阏(堵塞。水流不通)

英文翻译

mud, sediment; clog up, silt up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jyu2 jyu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u1 ji2 [梅县腔] j1 [海陆丰腔] wu1 ri2 [东莞腔] ji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vu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 潮州话:余3(饫)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央居平聲開口三等qio/ivʔĭo
zhuó [zhuo]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J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LMI
四角: 35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蜀声。本义:浊水) 同本义

浊水出 齐郡厉伪山,东北入钜定。——《说文》。今曰 北阳水。

(2) 源出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北流注入小清河

形容词

(1) 液体浑浊。与“清”相对

载清载浊。——《诗·小雅·四月》

浑兮其若浊——《老子》

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又如:浊河(混浊的河流。特指黄河);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3) 脏,不干净

雨门延风凉,洗我昏浊肌。——姚合《过张邯郸庄》

(4) 又如:浊醪(浊酒);浊污(污秽);浊秽(污浊。亦比喻丑恶鄙陋之事物);浊溷(污浊)

(5) 庸俗

你不是凡胎浊骨, 迷本性人间受苦。——马致远《黄粱梦》

(6) 又如:浊物(俗物);浊气(俗气);浊碎(指庸常琐碎之事);浊质(凡庸的姿质)

(7) 品行坏,卑劣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

(8) 又如:浊化(变得贪鄙、卑劣);浊俗(卑污庸俗);浊操(卑污的操行);浊气(不良风气)

(9) 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如:浊辅音

(10) 佛教语。指尘世 。如:浊劫(佛教语。指尘世);浊界(佛教语。指尘世);浊恶世(佛教语。指五浊恶世)

(11) 混乱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战国策》

(12) 又如:浊代(混乱的时代);浊乱(搅扰使之混乱;混乱);浊躁(紊乱浮躁)

(13) 昏暗不明

浊明外景,清明内景——《荀子·解蔽》

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李白《商山四皓》

(14) 又如:浊才料(糊涂;不省事)

英文翻译

muddy, turbid, dirty, filthy

方言集汇

◎ 粤语:zu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