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虏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掠夺。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天下有奇士》:“ 王先成 往説其将 王宗侃 曰:‘民入山谷,以俟招安,今乃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旦出淘虏,薄暮乃返,曾无守备之意。’”
引证解释
⒈ 谓掠夺。
引宋洪迈《容斋续笔·天下有奇士》:“王先成往説其将王宗侃曰:‘民入山谷,以俟招安,今乃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旦出淘虏,薄暮乃返,曾无守备之意。’”
淘虏的网络释义
淘虏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作“洮”。形声。从水匋(
)声。本义:用水冲洗,去除杂质)(2) 同本义
浪淘尽。——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又如:淘炊(淘米烧饭);淘盆(淘米器);淘洗(洗濯);淘濯(淘洗);淘干净;淘沙(冲刷沙砾;淘沙取金);淘漉(冲洗滤过);淘荡(冲击);淘戗(冲击)。又指使 受水的冲刷作用而分出其中有价值的物质和无价值或价值较少的物质。如:淘金
(4) 通“掏”。疏浚
每遇春时,官差大夫监淘在城渠,别开坑盛淘出者泥,谓之泥盆。——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5) 又如:淘浚(疏通,挖浚);淘掘(掏挖,挖掘);淘河
(6) 倾吐。充分表达,详尽倾诉 。如:淘写(倾吐);淘声斗令(吵架拌嘴)
(7) 以液汁拌和食品
宋金戴了破毡笠,吃了茶淘冷饭。——《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8) 怄
防暗箭,淘闲气。——鲁迅语
(9) 耗费
但说起来,吃药既不见效,枉淘坏了身子。——《醒世恒言》
(10) 又如:淘神;淘空(淘虚。耗费净尽);淘渌(淘碌。销蚀。多指色欲伤身);淘渲(折腾;鬼混)
(11) 寻觅 。如:淘古井(娶再嫁的妇人);淘索(捞寻);淘虏(掠夺);淘水(捕鱼)
形容词
(1) “淘淘”同“滔滔”。水汹涌澎湃的
浪淘淘扬子江。—— 张可久《水仙子·归兴》
(2) 顽皮的
他淘是淘,可从来不撒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tau2 [海陆丰腔] to2 tau2 rau2 [梅县腔] tau2 [沙头角腔] tau2 [东莞腔] tau2 [陆丰腔] to3 jau3 [客语拼音字汇] tau2 to2 [台湾四县腔] to2 tau2 jau2 [客英字典] tau2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陶 | 徒刀 | 定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dau | dʰɑ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从毌(
),虍( )声。“毌”即“贯”字,是穿钱用的绳索。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的意思。本义:俘获)(2) 同本义
虏,获也。——《说文》
献民虏者操右袂。——《礼记·曲礼》。注:“军所获也。”
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虏楚将 屈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虏赵王。——《战国策·燕策》
(3) 亦指虏掠、抄掠
珠柙离丘体,珍宝见剽虏。——张载《七哀》
匈奴虏略千余人及畜产而去。——《史记·韩长孺列传》
(4) 又如:虏掠(虏获掠夺);虏夺(虏掠抢夺);虏暴(残害暴虐他人,一如奴隶);虏略(虏获掠夺)
名词
(1) 俘虏
乘奔逐北,斩首捕虏十余万。——《盐铁论·诛秦》
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
为降虏手蛮夷。——《汉书·李广苏建传》
为奔亡之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乞为囚虏。——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虏囚(俘虏);虏役(奴役);虏伏(如俘虏一样降服)
(3) 奴仆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4) 又如:虏役(奴仆);虏使(役使之如奴隶)
(5) 指敌人;叛逆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虏尘(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
(7) 古时对北方外族或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蔑称
诟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奉西北之虏。——宋· 苏轼《教战守》
(8) 又如:虏人(胡人);虏民(胡族的人民); 虏廷(胡虏的朝廷); 虏使(胡虏的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