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瑕

dí xiá [ di xia]
繁体 滌瑕
注音 ㄉ一ˊ ㄒ一ㄚˊ

词语释义

1.清除污点。

词语解释

  1. 清除污点。

    唐 柳宗元 《解祟赋》:“以泠风濯热,以清源涤瑕。”《旧唐书·韦处厚传》:“ 李绅 是前朝任使,纵有罪愆,犹宜洗衅涤瑕,念旧忘过,以成无改之美。”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凡为得罪之人,悉有涤瑕之望。”

引证解释

⒈ 清除污点。

唐柳宗元《解祟赋》:“以泠风濯热,以清源涤瑕。”
《旧唐书·韦处厚传》:“李绅是前朝任使,纵有罪愆,犹宜洗衅涤瑕,念旧忘过,以成无改之美。”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凡为得罪之人,悉有涤瑕之望。”

涤瑕的国语词典

除去污秽。

涤瑕的网络释义

涤瑕

  • 涤瑕,通意指清除、去除的意思。释义 涤:清除; 瑕:玉上的斑点;
  • 汉字详情

    [d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T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HED
    四角: 371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条声。本义:洗)

    (2) 同本义

    涤,洒也。——《说文》

    射人宿视涤。——《仪礼·大射仪》

    水曰清涤。——《礼记·曲礼》

    及执事,视涤濯。——《周礼·太宰》

    (3) 又如:涤篆(洗印。用以检查印是否有缺陷);涤濯(洗涤);涤耳(洗耳)

    (4) 除,清除

    进明德而崇业,涤饕餮之贪欲。——张衡《东京赋》

    (5) 又如:涤瑕(洗除瑕疵。有改过迁善之意);涤地无类(荡涤无遗。形容清除得彻底)

    (6) 打扫

    十月涤场。——《诗·豳风·七月》

    (7) 又如:涤场(打扫场地)

    名词

    涤宫,古代宫中饲养祭祀牲畜的房子

    古者帝牛必在涤三月,以致严洁。——《续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wash, cleanse, purify; sweep

    方言集汇

    ◎ 粤语:dik6

    宋本广韵

    xiá [xia]
    部首: 436
    笔画: 13
    五笔: GNH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RSE
    四角: 17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叚( 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2) 同本义

    瑕,玉小赤也。——《说文》

    赤瑕驳榮。——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

    江珠瑕英。——左思《蜀都赋》

    深瑕而泽。——《考工记·弓人》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瑕不掩瑜。——《礼记·聘义》

    (3) 又如:瑕适(玉上的斑痕。比喻缺失)

    (4) 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左传·闵公元年》

    善言无瑕讁。——《老子》

    德音不瑕。——《诗·豳风·狼跋》

    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瑕瑜(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

    (6) 裂缝;罅隙

    凡相胶…深瑕而泽,紾而博廉。——《周礼》

    (7) 又如:瑕缝(裂缝;裂隙)

    (8) 引申为空虚、空子

    攻坚则韧,乘瑕则神。——《管子》

    (9) 又如:瑕隙(可乘的间隙,嫌隙)?

    (10) 带红色的玉

    于近则有瑕英菌芝,玉石江珠。——扬雄《蜀都赋》

    动词

    (1) 指出缺点、毛病。引申为怪罪

    惟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左传》

    (2) 又如:瑕訾

    英文翻译

    flaw in gem; fault, defect

    方言集汇

    ◎ 粤语:haa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a2 [客英字典] ha2 [海陆丰腔] ha2 [东莞腔] ha2 [宝安腔] ha2 [梅县腔] ha2 [陆丰腔] ha3 [客语拼音字汇] ha2
    ◎ 潮州话:hi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ɣaghra/h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