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泪交流

tì lèi jiāo liú [ ti lei jiao liu]
繁体 涕淚交流
注音 ㄊ一ˋ ㄌㄟˋ ㄐ一ㄠ ㄌ一ㄡ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涕:鼻涕。泪:眼泪。交流:一起流。鼻涕眼泪一起流着。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是何微类,误我至尊,乞明验于奸人,愿不容于首恶。兴言及此,涕泪交流。”

成语用法

涕泪交流作谓语、状语;指非常悲痛。

涕泪交流的国语词典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十分悲伤。《三国演义.第二○回》:「董承览毕,涕泪交流,一夜寝不能寐。」也作「涕泪交零」。

涕泪交流的网络释义

涕泪交流

  • 涕泪交流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ì lèi jiāo liú,意思是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
  • 涕泪交流造句

    当他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以后,想到身边没有人照顾,不觉难过得涕泪交流,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其怀才不遇的痛苦之情,对友人是毫无遮拦,倾泻而出,一介须眉,因怀友人而致涕泪交流,可见其情发于中,不能自已。
    燕丹膝行而前,涕泪交流,但论人则秦国势众,计虽好因燕国弱小不能实行。
    只有白板,不知哪根神经不对,竟然涕泪交流的喊道我们好惨啊。
    秦桧满脸恳切,言至动情处,干脆涕泪交流跪伏下去!赵构心中天人交战,如沸水煮心,一瞬间转过千万念头。
    她呜呜咽咽哭个不停,柔肠百转,涕泪交流。
    众人心头涌起一股暖流,齐声应是,六幺惭愧得涕泪交流大哥,六幺无知,你打得好,打得妙,小弟现在终于幡然醒悟——宝贝种下是可以收获的。
    患者可以大小便轻微失禁,面红耳赤,涕泪交流的症状?
    不想方一推开房门,只觉眼前一道强光闪过,黑夜里猛一见了,立时刺得他二目如灼,涕泪交流,再勉力睁开时,眼前所见便只余白茫茫一片翳影!
    狭小杂乱的房间,破旧的大头机电脑,涕泪交流的少年,这一切的一切都触动了冥冥中的某种设置。

    汉字详情

    [t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UXT
    五行:
    仓颉: ECNH
    四角: 38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2) 同本义

    涕,泣也。——《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 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

    悲愁垂涕。——《列子·汤问》

    涕流离而从横。——司马相如《长门赋》

    涕零如雨。——《诗·小雅·小明》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汪然出涕。——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德威流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涕泗(眼泪和鼻涕);痛哭流涕

    (4) 鼻涕

    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王褒《僮约》

    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皆枯。——《晋书·王褒传》

    (5) 又如:涕唾(鼻涕和唾液);涕泪(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6) 痰

    肺中寒,吐浊涕。——《金匮要略》

    动词

    (1) 流泪;哭泣

    涕,涕流貌。——《说文》

    不敢唾涕。——《礼记·内则》

    父母唾涕不见。

    因笑王、 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陈高《念奴娇》

    (2) 又如:涕欷(流泪叹息);涕淫淫(泪流不止的样子);涕洟(涕泪俱下;哭泣);涕血(泣血);涕泗滂沱(沲)(涕泪如雨);涕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英文翻译

    tear; snivel, nasal mucus

    方言集汇

    ◎ 粤语:t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1 [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pi5 [客英字典] ti5 [海陆丰腔] ti6 pi6 [宝安腔]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ʰieithex/thej
    lèi [lei]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HG
    五行:
    仓颉: EBU
    四角: 36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戾( )声。简化字“泪”是个从“水”从“目”的会意字。本义:眼泪)

    (2) 同本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坠泪碑。——《晋书·羊祜传》

    士皆垂泪涕。——《战国策·燕策》

    剑外忽传收 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涕泪(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表示眼泪,与“涕”同义并用);泪波(泪水如波);泪泉(指眼泪);泪球(泪珠,泪滴);泪晶(泪珠)

    (4) 引申指某些形似眼泪的东西 。如:蜡泪,泪蜡(蜡烛因燃烧熔化而滴落如泪);胡桐泪

    动词

    (1) 流泪

    泪翟子之悲,恸 朱公这哭。—— 孔稚圭《北山移文》

    (2) 又如:泪河(泪下如河。形容悲痛之极);泪下沾衿(流泪很多;沾湿衣襟);泪坠尊者(佛教用语。佛灭后,“大阿罗汉”有大悲心,常因悲三途的众生而啼泣,故称)

    英文翻译

    tears; weep, cry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ui5 [宝安腔] lui3 [梅县腔] lui5 [台湾四县腔] lui5 [东莞腔] lui5 [海陆丰腔] lui6

    宋本广韵

    jiāo [jiao]
    部首: 225
    笔画: 6
    五笔: UQU
    五行:
    吉凶:
    仓颉: YCK
    四角: 004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2) 脚胫相交

    交,交胫也。——《说文》

    交足而待。——《战国策·秦策》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3) 又如:交趾(古郡名。汉置,地处五岭以南一带。相传这里的人入睡时,两足相交)

    (4) 交叉;交错,错杂

    交臂厯指。——《庄子·天地》

    交韔二弓。——《诗·秦风·小戎》

    (5) 又如:交裆(裤裆处);交拐(拐弯走);交戟(执戟相交);交牙(如犬牙相交叉);交歧(交错的路径)

    (6) 结交; 交往

    交游士林。——《资治通鉴》

    (7) 又如:交友(结交朋友);交礼(交往的礼节);交驰(交相奔走,往来不断);交绝(关系断绝,绝交);交善(结交);交援(与人交结而得其援助)

    (8) 交接,移交;交换

    交,易也。——《小尔雅》

    厥孚交如。——《易·大有卦》。疏:“交,谓交接也。”

    是言上下之交。——《荀子·儒效》。注:“交谓上下相交接也。”

    静郭君之交。——《吕氏春秋·知士》

    (9) 又如:交盘(点交;交接);交受(犹交易);交点(清点财物,交付与有关的人);交关(交接;紧要关头);交贸(交易)

    (10) 交配

    虎始交。——《礼记·月令》

    备以为交佩。——《楚辞·思美人》

    (11) 又如:交群(交配);交构(亦作交媾。指性交;阴阳交合);交群(交配);交感(指性交)

    (12) 进入;刚到 。如:交子时;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交节(临近节气。旧俗认为病人这时候易发生不测)

    (13) 接触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情交而不感者。——白居易《与元九书》

    战始三交失蛇矛。——《乐府诗集·陇上歌》

    (14) 又如:交兵,交战;交臂失之(走得很靠近,擦肩而过。形容遇见好机会而又错过);交敌(交手);交绥(交战)

    (15) 送上;付出

    六日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翌日先交。

    (16) 又如:交作业;交款;交白卷

    (17) 分配 。如: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实验室吧

    名词

    (1) 朋友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2) 又如:故交;旧交;知交;择交;深交

    (3) 友谊;友情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4) 又如:断交;私交;多年之交

    (5) 相互认识,相识 。如:一面之交;他们是点头之交

    (6) 交往

    布衣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共定交。——《资治通鉴》

    交以绝。——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绝交;邦交;建交;复交

    (8) 相交之处,毗邻之处 。如:交界;井冈山在宁冈等四县之交

    (9) 交替之际

    十月之交。——《诗·小雅·十月》

    (10) 又如:春夏之交

    (11) 贸易 。如:成交

    (12) 跟头

    鲁达焦躁,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水浒传》

    (13) 地名。汉代交州的略称

    交、 广布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副词

    (1) 交替;更替,更迭 。如:交用(交替使用);交移(交替变易);交讼(互相争论);交转(交替)

    (2) 一齐

    中外交荐。——《明史》

    (3) 又如:交至(一齐来到);交下(俱下,齐下);交攻(一并进攻);交赞(一齐称赞)

    (4) 互相,相互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5) 又如:交注(互相注视);交伐(交相戕害);交沁(相互渗透);交轧(互相排挤、倾轧);交眩(交相惑乱而不明)

    形容词

    (1) 通“姣”

    (2) 美丽

    号曰庄姜。姜交好。——《列女传·齐女傅母》

    (3) 侮慢,骄傲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荀子·荣辱》

    (4) 通“狡”。狡谲,诡诈

    奉妒昧者谓之交谲。——《荀子·大略》

    英文翻译

    mix; intersect; exchange, communicate; deliver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u1 [梅县腔] gau1 gau2 gau5 kau1 [宝安腔] gau1 [客英字典] gau1 [东莞腔] gau1 [海陆丰腔] gau1 [陆丰腔] gau1 [沙头角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2 gau4 ka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rau/keaukau
    liú [li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YC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YIU
    四角: 3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

    名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如:盲流

    形容词

    流畅 。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英文翻译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英字典]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lau2 [东莞腔] liu2 [海陆丰腔] liu2 lau2 [梅县腔] liu2 [陆丰腔] liu3 [沙头角腔] li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求平聲開口三等lĭəuliu/li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