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泠

tì líng [ ti ling]
注音 ㄊ一ˋ ㄌ一ㄥˊ

词语释义

涕泠 tì líng

(1) 哭泣流泪

涕泣沾襟
shed tears;tears streaming down

词语解释

  1. 见“ 涕零 ”。

引证解释

⒈ 见“涕零”。

汉字详情

[t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UXT
五行:
仓颉: ECNH
四角: 38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2) 同本义

涕,泣也。——《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 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

悲愁垂涕。——《列子·汤问》

涕流离而从横。——司马相如《长门赋》

涕零如雨。——《诗·小雅·小明》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汪然出涕。——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德威流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涕泗(眼泪和鼻涕);痛哭流涕

(4) 鼻涕

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王褒《僮约》

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皆枯。——《晋书·王褒传》

(5) 又如:涕唾(鼻涕和唾液);涕泪(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6) 痰

肺中寒,吐浊涕。——《金匮要略》

动词

(1) 流泪;哭泣

涕,涕流貌。——《说文》

不敢唾涕。——《礼记·内则》

父母唾涕不见。

因笑王、 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陈高《念奴娇》

(2) 又如:涕欷(流泪叹息);涕淫淫(泪流不止的样子);涕洟(涕泪俱下;哭泣);涕血(泣血);涕泗滂沱(沲)(涕泪如雨);涕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英文翻译

tear; snivel, nasal mucus

方言集汇

◎ 粤语:t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1 [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pi5 [客英字典] ti5 [海陆丰腔] ti6 pi6 [宝安腔]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ʰieithex/thej
líng [ling]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WY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OII
四角: 38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令声。本义:水名,泠水)

(2) 同本义。即安徽的“青戈江”

泠,泠水,出 丹阳宛陵西北入 江。——《说文》。按,亦名 清水,今之 清弋江也。

(3) 通“伶”。艺人

晋侯…见 钟仪…,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左传·成公九年》

(4) 又如:泠人(伶人。古代乐人)

(5) 姓

形容词

(1) 清凉;冷清

子能使子野尽为泠风乎?——《吕氏春秋·任地》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李白《登太白峰》

(2) 又如:泠冽(清凉,凉爽);泠然(寒凉;清凉);泠风(小风;和风)

(3) 清澈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唐· 刘长卿《听弹琴》

(4) 又如:泠波(清澈的水波)

(5) 轻妙的样子

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庄子·齐物论》。注:“轻妙之貌。”

(6) 又如:泠然(轻妙的样子)

动词

通“零”。落

同僚涕泠。——《冀州从事郭君碑》

英文翻译

nice and cool, mild and comfort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ang1 [台湾四县腔] lang1 [客语拼音字汇] lin2 [宝安腔] lin2 lang2 [海陆丰腔] lang1
◎ 潮州话:罗英5(龙)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郎丁青開平聲開口四等lenglie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