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衣

huàn yī [ huan yi]
注音 ㄏㄨㄢˋ 一

词语释义

亦作'澣衣'。 洗衣。 谓多次洗过的衣服。指旧衣。亦指穿旧衣。

词语解释

  1. 亦作“澣衣”。洗衣。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萱草浣衣》:“ 郑源 令婢 萱草 浣衣, 萱草 輒云:‘郎君尘土太多,令人手皮俱脱。’”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高湝》:“有妇人临 汾水 浣衣。”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吴某》:“忽见隔河有一妇,临流浣衣,状类己妻。”

  2. 谓多次洗过的衣服。指旧衣。亦指穿旧衣。

    《礼记·礼器》:“ 晏平仲 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澣衣濯冠以朝。” 郑玄 注:“澣衣濯冠,俭不务新。”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容止》:“ 武帝 虽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须洁。”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澣衣”。

⒉ 洗衣。

唐冯贽《云仙杂记·萱草浣衣》:“郑源令婢萱草浣衣, 萱草輒云:‘郎君尘土太多,令人手皮俱脱。’”
明冯梦龙《智囊补·察智·高湝》:“有妇人临汾水浣衣。”
清程麟《此中人语·吴某》:“忽见隔河有一妇,临流浣衣,状类己妻。”

⒊ 谓多次洗过的衣服。指旧衣。亦指穿旧衣。

《礼记·礼器》:“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澣衣濯冠以朝。”
郑玄注:“澣衣濯冠,俭不务新。”
宋孔平仲《续世说·容止》:“武帝虽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须洁。”

浣衣的国语词典

洗衣。《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也作「澣衣」。

浣衣的网络释义

浣衣

  • 浣,同“洗”,中国古代文言文中浣衣也就是洗衣的意思
  • 浣衣的翻译

    英语: to wash clothes

    浣衣造句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浣衣女的喧闹声震天价响,她们从早到晚叫呀,说呀,唱呀,狠捶衣服呀,跟现在的情形一样。
    在香溪,人们说以前溪里的纤夫全为裸拉,撞上村女浣衣,有的故意一亮家伙,叫作亮框子。
    回皇上,一开始奴才们就明确告诉王公公是奉旨前来的,只是王公公不听我们的话,还骂我们是贱种,不配呆在宫里,只配在浣衣局刷净桶。
    哼,你个吃里爬外的东西,竟然听他人命令而抗朕的旨,朕要你何用?传旨,王体乾勾结奉圣夫人、抗旨不尊,令发配浣衣局,张光年协同大汉将军抄家。
    这下齐妃打翻了醋罐子,忙命人远远打了去浣衣局。
    席间,完颜翰召唤浣衣院的官妓献舞取乐,不知是有意,还是故意,浣衣院派出的官妓,全部是有宋徽宗和宋钦宗的殡妃组成的。
    赵光义喜欢强奸,阉了做个太监,浣衣局里反正缺人。
    关于他的家乡云南昆明地区姿态优美的妇女的画作,绘出了日常生活如河中浣衣,塘边捞鱼,吹奏笛子等。
    哇鸣蝉噪的夏天来临了,两岸绿树成荫。傍晚,小河沸腾了起来,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小河游泳嬉戏,浣衣的姑娘一路欢笑;唱晚的渔舟满载而归。
    是啊,宦官这是一条不归路,上了道就只能是走到死,老的实在没用的,就扔到浣衣局,等死就是,而被恩典放回家的少之又少。
    此外还设有四个司,合为内官廿四衙门。
    史书上说他“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被絮,勤苦同于贫庶”。
    都怪自己,不好好呆在浣衣坞,偏要跑出来看热闹,这下好了,自己一世英明,从此以后,就要烟消云散了。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一为昆吾剑,长两尺七寸,坚韧锋锐、刚柔并寓、寒光逼人,且纹饰巧致,与剑鞘融为一体,不露雕凿痕迹;一为火浣衣,洁白光鲜,不惧烈火。
    然曩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汉字详情

    huàn [huan]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PF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JMU
    四角: 33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完声。本义:洗衣服)

    (2) 同本义

    浣,濯衣垢也。——《说文》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3) 又如:浣衣(洗衣);浣拭(洗涤擦拭);浣染(洗染)

    (4) 洗涤,涤除

    湔浣肠胃。——《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5) 又如:浣雪(洗刷罪名)

    名词

    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来借做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英文翻译

    to wash, to rinse

    方言集汇

    ◎ 粤语:wun2 wun5
    ◎ 客家话:[梅县腔] fon5 fan5 wan2 [海陆丰腔] ren5 fon5 [宝安腔] fon3 won3 [台湾四县腔] jen5 fon5 [客英字典] fon5 jen5 [客语拼音字汇] fon4 von3 von3
    ◎ 潮州话:冤2(婉)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四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管上聲合口一等ɣuɑnghuanx/huaan
    yī,yì [yi,yi]
    部首: 623
    笔画: 6
    五笔: YE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如:花生衣

    (10) 另见

    动词

    (1) 穿衣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6) 另见

    英文翻译

    clothes, clothing; cover, skin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1 [宝安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yi4 [客英字典] ji1 [梅县腔] j1 j5
    ◎ 潮州话:i1 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əiqioi/i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