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溪

huàn shā xī [ huan sha xi]
繁体 浣紗溪
注音 ㄏㄨㄢˋ ㄕㄚ ㄒ一

词语释义

亦作“浣溪纱”。亦作“浣纱溪”。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见人词,仄韵始自南唐·李煜,均双调四十二字。参阅·万树《词律》卷三。

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数格律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亦作:浣溪纱浣纱溪

词语解释

  1. 见“ 浣溪沙 ”。

  2. 即 若耶溪 。在今 浙江省 绍兴县 南 若耶山 下,溪旁有浣纱石,相传为 西施 浣纱处。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词:“何似 浣纱溪 畔住,緑阴相间两三家。” 清 陈维崧 《浣溪沙·投金濑怀古》词:“击絮人纔怜 伍员 , 浣纱溪 又产 夷光 ,英雄生死繫红粧。”

  3. 水名。在 浙江省 青田县 长寿峰 。相传 南朝 宋 谢灵运 遇浣纱仙女于此。见《浙江通志·山川》引《括苍汇记》。

引证解释

⒈ 见“浣溪沙”。

⒉ 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若耶山下,溪旁有浣纱石,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唐司空图《杨柳枝》词:“何似浣纱溪畔住,緑阴相间两三家。”
清陈维崧《浣溪沙·投金濑怀古》词:“击絮人纔怜伍员,浣纱溪又产夷光,英雄生死繫红粧。”

⒊ 水名。在浙江省青田县长寿峰。相传南朝宋谢灵运遇浣纱仙女于此。见《浙江通志·山川》引《括苍汇记》。

浣纱溪的国语词典

河川名:(1)​ 在浙江省青田县长寿峰。相传南朝宋谢灵运遇浣纱仙女于此。(2)​ 在浙江省绍兴县。因西施曾于此地浣纱而得名。

浣纱溪的网络释义

浣纱溪

  •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有杂言、齐言二体。唐、五代人词中,见于敦煌曲子词者,均为杂言;见于《花间》、《尊前》两集,多为齐言,亦有杂言。至北宋,杂言称为《摊破浣溪沙》(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齐言仍称为《浣溪沙》(或《减字浣溪沙》)。
  • 汉字详情

    huàn [huan]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PF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JMU
    四角: 33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完声。本义:洗衣服)

    (2) 同本义

    浣,濯衣垢也。——《说文》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3) 又如:浣衣(洗衣);浣拭(洗涤擦拭);浣染(洗染)

    (4) 洗涤,涤除

    湔浣肠胃。——《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5) 又如:浣雪(洗刷罪名)

    名词

    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来借做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英文翻译

    to wash, to rinse

    方言集汇

    ◎ 粤语:wun2 wun5
    ◎ 客家话:[梅县腔] fon5 fan5 wan2 [海陆丰腔] ren5 fon5 [宝安腔] fon3 won3 [台湾四县腔] jen5 fon5 [客英字典] fon5 jen5 [客语拼音字汇] fon4 von3 von3
    ◎ 潮州话:冤2(婉)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四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管上聲合口一等ɣuɑnghuanx/huaan
    shā [sha]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IT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MFH
    四角: 291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糸( ),从少。本义:轻细的绢)

    (2) 轻细的丝麻织物,古时多以蚕丝为之。古亦作“沙”

    白纱入缁,不染自黑。——汉· 王充《论衡》

    绸缎一百三十卷,纱绫一百八十卷。——《红楼梦》

    (3) 又如:纱元(纸制的纱缎和元宝;祭品);纱绢(细薄丝织品的通称;纱手帕);纱罗(轻软细薄的丝织品的通称);纱笼中人(喻命中富贵,可官至宰相)

    (4) 麻、棉等纺成的细缕。俗称“棉纱”或“麻纱” 。如:棉纱;纱厂(棉纺工厂)

    (5) 今泛指用棉麻、化学纤维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经纬线稀疏的织品

    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唐· 白居易《宿东亭晓兴》

    (6) 又如:纱帐(纱制帐幕);纱屉子(纱窗。旧时的窗户分两层,里面一层多用纱糊,透明,通气);纱帷(即纱帐);纱幌(纱制窗帘);乔其纱;泡泡纱;纱窗(蒙纱的窗户);纱罩(蒙纱的灯罩;蒙纱的防蝇罩;煤气灯上的主要附件)

    英文翻译

    gauze, thin silk; yarn, thread

    方言集汇

    ◎ 粤语:saa1
    ◎ 潮州话:sê1

    宋本广韵

    [xi]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EX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EBVK
    四角: 32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溪本作谿)

    (2) 山间不与外界相通的小河沟

    嵠,山渎无所通者。——《说文》

    是故溪狭者速涸。——《墨子·亲士》

    子越自石溪。——《左传·文公十六年》。注:“入庸道。”

    振溪通谷,蹇产沟渎。——司马相如《上林赋》

    (3) 又如:溪步(水涯与渡船处);溪径(小路。引申谓途径)

    (4) 泛指小河流

    武陵有五溪,谓雄溪 、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水经注·沅水》注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晋· 陶渊明《陶渊明集·桃花源记》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 潇水。—— 柳宗元《愚溪诗序》

    (5) 又如:溪头(溪边)

    (6) 没有出口的山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7) 古族名 。如:溪狗(指陶侃。陶侃是东晋时的溪族人)

    (8) 古州名 。在湖南省境内

    以溪、 奖、 锦三州降 楚。——《读史方舆纪要》

    英文翻译

    mountain stream, creek

    方言集汇

    ◎ 粤语:kai1
    ◎ 客家话:[陆丰腔] hai1 [客语拼音字汇] hai1 [台湾四县腔] hai1 kie1 [客英字典] hai1 ke1 [宝安腔] kai1 [东莞腔] kai1 [海陆丰腔] hai1 kie1 [梅县腔] hai1 ke.1 h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谿苦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khe/qeikʰ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