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圈密点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在文字旁加上许多圆圈或点。常用以标示值得注意或精采的部分。
《大马扁》第三回:“ 顾主考 见了,正合自己心事,没论如何,但能説《公羊》的便是佳卷,就把 康有为 那篇文章浓圈密点。”
引证解释
⒈ 在文字旁加上许多圆圈或点。常用以标示值得注意或精采的部分。
引《大马扁》第三回:“顾主考见了,正合自己心事,没论如何,但能説《公羊》的便是佳卷,就把康有为那篇文章浓圈密点。”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农声。本义:露多)
(2) 同本义
浓,露多也。——《说文》
零露浓浓。——《诗·小雅·蓼萧》
(3) 又如:浓浓(露多的样子)
(4) 稠密;厚;多
浓雾半作。——《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那和尚生得浓眉大眼。——《儿女英雄传》
(5) 又如:浓抹(厚施脂粉);浓福(厚福);浓烟;浓雾;浓繁(郁郁葱葱);浓圈密点(在文字旁加上许多圆圈或点。常以表示值得注意或精采之处)
(6) 特指液体或气体中所含某种成分多。与“淡”、“薄”相对
宵寒药气浓。——唐· 李贺《昌谷读书示巴童》
(7) 又如:浓咖啡;浓洌(浓郁清洌);浓腴(指味厚和肥美的食物);浓醇(醇厚浓烈);浓醪(浓烈的浊酒);浓酾(指兴味浓厚);浓酽(汁液稠,味道厚)
(8) 艳丽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唐· 杜甫《丽人行》
(9) 又如:浓姿(艳丽的姿态);浓绮(浓艳绮丽);浓缛(浓艳繁丽);浓桃艳李(桃花浓丽,李花鲜艳。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焕发)
(10) 颜色重
浓朱衍凡唇。——晋· 左思《娇女诗》
(11) 又如:浓翠(深绿);浓黛(深黛);浓睡(酣睡,沉睡)
(12) 程度深
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宋· 李清照《满庭芳》
(13) 又如:露浓花瘦;游兴很浓;得意浓时趁早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juān
动词
(1) 把禽畜关在栅栏里
鼻赤象,圈巨狿。——《文选·张衡·西京赋》
(2) 又如:把羊群圈起来
(3) 把犯人拘禁起来 。如:圈闭(禁闭);圈禁(禁闭于空房);圈留(挽留)
(4) 闷在;关闭
我只恨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红楼梦》
(5) 另见
juàn
名词
(1) (形声。从囗(
,表示被围),卷声。本义:家畜的小围栏)(2) 同本义
圈,养畜之闲也。——《说文》
圈属。——《管子·立政》。注:“羊豕之类也。”
登虎圈。——《汉书·张释之传》。注:“养兽之所。”
从行登虎圈。——《史记·张释之列传》
(3) 又如:圈牢(关养家畜的地方);圈槛(圈禁野兽的栅栏);羊圈;猪圈;狗圈
(4) 国,城邑
大圈闳闳,小圈交之。——汉· 扬雄《太玄·交》
(5) 另见
quān
名词
(1) 通“棬”。曲木做成的饮器
毋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礼记》
(2) 注:“屈木所为,谓厄匜之属。”
似圈似臼。——《庄子·齐物论》
(3) 圈子,环行物
天下为之圈。——《淮南子·原道》
(4) 又如: 眼圈;画个圈;银项圈;包围圈
(5) 区域;范围
是故有生于无,实出于虚,天下为之圈,则名实同居。——《淮南子》
(6) 圈套,引诱人上当或受害的计谋 。如:圈围
动词
(1) 形成一个圆环 。如:用木栏把房地圈起来;圈地(圈占的土地)
(2) 用圈作记号
圈去到字。——宋· 洪迈《容斋续笔》
复圈去而改为入。
(3) 又如:圈声(用红笔在句子停顿处加圈);圈占(划定界限并占领之)
(4) 弯曲 。如:把胳膊圈过来;拱着腰圈着腿走路;圈盘腿(向外弯曲的畸形腿)
量词
(1) 计量环形事物 。如:一圈钢丝;打了六圈麻将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en1 [客语拼音字汇] kian1 [梅县腔] kian1 kian5 kwan1 [宝安腔] ken1 [客英字典] ken1 ken5 [海陆丰腔] kien1 [沙头角腔] kien2 [东莞腔] ken1 [陆丰腔] kian1 [梅县腔] kian1
◎ 潮州话:kuang1(khuang) kou1(kho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山,宓( )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2)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密,山如堂者。——《说文》 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尸子》 (3) 隐蔽的地方 不窥密。——《礼记·少仪》。注:“隐曲处也。” (4) 姓 形容词 (1) 假借为“比”。稠密;多 密,稠 也,疏之对也。——《增韵》 密云不雨。——《易·小畜卦》 加密石焉。——《国语·晋语八》 以陈楚之密迩于 楚。——《左传·文公十七年》 密布字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又如:文理有疏密;斫直删密;密札札,密匝匝(严实稠密的样子);密茂(茂密);密茫茫(繁茂密集无边无际的样子);密茸茸(密集丛生的样子);密丛丛(茂盛丛集的样子) (3) 亲密(强调关系上的亲近) 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昵交密友,亦不半在。——陆机《叹逝赋序》 (4) 又如:密近(帝王左右亲近信用的人);密坐(靠近而坐,形容关系亲密) (5) 秘密的,隐密的,慎密的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宣和殿荔枝》 密通洞庭。——唐· 李朝威《柳毅传》 密奏请皇上。——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宦人密侍;出密诏示之;荣禄密谋;奉有密诏;密章(秘密奏章);密启(秘密的书画);密揭(秘密的奏疏式文告);密幄(密室);密诏(秘密的诏书) (7) 紧密 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8) 通“谧”。安宁;安定;安静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诗·周颂·昊天有成命》 密,静也。——《尔雅·释诂》 四海遏密八音。——《书·舜典》。传:“密,静也。” 止旅乃密。——《诗·大雅·公刘》 京室密清。——《文选·张衡·东京赋》 (9) 又如:密如(安定的样子);密清(安静洁净) (10) 深;幽深 。如:密恩(深恩);密深(深切);密款(内心的真诚) (11) 严密 古之为国者,甚虑敌深,其防患密。——辛弃疾《美芹十论》 刘桢壮而不密。—— 曹丕《典论论文》 凡道必周密。——《管子·内业》 (12) 又如:密心(精细的用心);密巧(精细,纤巧);密石(纹理细密的石料);密要(精密准确);密科(繁苛的法律条文) (13) 通“默”。不语 公密而不应。——《庄子·达生》 动词 (1) 接近 以敝邑介在东表,密迩仇雠,寡君将君是望。——《左传·襄公三年》 (2) 封闭,闭藏 。如:密固(密封严实);密迹(匿迹,不露形迹);密椟(密藏于匣子中) 英文翻译dense, thick, close; intimate
方言集汇◎ 粤语:mat6
◎ 客家话:[梅县腔] met8 [陆丰腔] met8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mi1 mid6 [东莞腔] mit8 [客英字典] met8 mit8 [台湾四县腔] mit8 mi1 met8 [沙头角腔] mit8 [宝安腔] mit8 [海陆丰腔] mit8 mi1 met8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五質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黑,占声。本义:斑点) (2) 细小的黑色斑痕 点,黑也。——《说文》。按,小黑曰点。 (3) 又如:墨点儿;斑点;污点;点缺(瑕疵,缺点);点漆(形容极黑) (4) 小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5) 又如:雨点;掉点儿(落下稀疏的雨点);点叶(叶上的斑点);点璧(白璧的斑点) (6) 汉字笔画名 。如:横、竖、撇、点、折。又指旧时读书标明句逗及品评文章所用“、”号及其动作。如:点撇(文字的点和撇) (7) 数学名词。数学上表示小数的符号叫小数点,省称为“点”。 (8) 几何系统,尤指欧几里得的几何系统中未下明确定义的成分之一 。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9) 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又分五点 五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唐· 王建《宫词一百首》 (10) 点钟,时间单位,等于时钟每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如:上午九点 (11) 糕饼类小食 。如:早点;名点;茶点 (12) 方面 。如:特点;重点;从这点上去看 (13) 节奏;节拍 。如:点拍(音乐的节拍) (14) 一种特制响器,两端作云状,名为云板,也称点。旧时官署、邸宅以打点为报事集众的信号 雨村尚未看完,忽闻传点。——《红楼梦》 (15) 运销各式各样产品、供应和设备的零售店,最初是为人口稀少地区服务的 。如:据说龚文保在白湘寺办点 (16) 一定的处所或程度的标点 。如:据点;沸点 (17) 规定的时间 如:船误点;火车准点到达 动词 (1) 引申为玷污 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汉书·司马迁传》 唐虞点灼而毁议。——《楚辞·怨世》 (2) 又如:点污(玷污,特指奸污);点染(玷污) (3) 用笔加点。多用以描绘物象,审识章句,或表示删除的意思 灭谓之点。——《尔雅·释器》。注:“以笔灭字为点。” (4) 又如:点化(用笔描绘景物;把前人诗句加以改头换面);点定(改正文字或句读);点窜(改动字句);点书(圈点书籍);点额(化妆;梳妆) (5) 指定,选派 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点行(按照名册顺序抽丁入伍);点差(点派差遣);点菜;点将 (7) 旧时对官吏的选派、委放 。如:点差(指派差遣) (8) 指点,提说 。如:点拨;点点搐搐(指指点点);点手(招手;指点);点头知尾(一点即通。形容十分聪明) (9) 暗示 。如:一点他就明白了;点眼(有意用某种行动引人注意) (10) 查对,检核 。如:清点;盘点;点视(检查,查看);点勘(检核);点验(逐一检查审验);点集(按名册征集);点阅(点名查阅) (11) 引燃,燃 。如:点爆竹;点香烛;点渔灯 (12) 评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3) 又如:点文(评点文章);点抹(评点) (14) 冲,泡 。如:点汤(用沸水冲药末,以制药汤;宋时习俗。客到设茶,客去送汤);点茶(用沸水泡茶的方法;泡茶) (15) 中,着 。如:点鼓(击鼓) (16) 短暂接触 猴首之足,亦仅点半趾,跃陟甚难。——《徐霞客游记》 (17) 选,选拔 。如:点戏(挑选、指定戏目);点简(喻挑选玩弄对象);点穴(迷信者看墓地风水,寻求龙脉结穴之处。以为葬在此处可福及子孙);点绣女(挑选宫女) (18) 向下微动 。如:蜻蜓点水;点头会意(形容善于察颜观色);点首吐舌(形容惊讶赞叹) (19) 掉下,漏出,外溢或挤出成滴状的液体 。如:点眼药;点试(滴点眼药水试试); (20) 装饰 。如:点景(装饰盆景);点缀;点衬(装点) 量词 (1) 有些但不确定的量、数、范围或程度 。如:给我点纸;读点鲁迅的书 (2) 表示少量。点儿化 孤光一点萤。——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 又如:多做一点儿工作;上点儿水 (4) 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多用于否定式 。如:这本书我一点儿还没看呢! 英文翻译dot, speck, spot; point, degree
方言集汇◎ 粤语:dim2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