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

nóng lì [ nong li]
繁体 農曆
注音 ㄋㄨㄥˊ ㄌ一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农历 nónglì

(1) 中国旧时通用的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就叫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Chinese traditional calendar

词语解释

  1. 我国古代历法之一。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中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十三个月(383天或384天,闰月在几月份也没有一定)。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俗称阴历。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 夏 代,所以又称夏历、旧历。

  2. 农业上使用的历书。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历法之一。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中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十三个月(383天或384天,闰月在几月份也没有一定)。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俗称阴历。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夏历、旧历。

⒉ 农业上使用的历书。

农历的国语词典

我国一种传统历法。以太阳运行的观测为主要依据,月相的观察为附属,观测太阳的定点即为二十四节气。因适用于农事生产的时序,所以称为「农历」,与民国以后所采用的阳历不同。参见「夏历」条。

农历的网络释义

农历 (中国传统历法)

  •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由计算决定。
  • 农历是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阴历月相总天数与阳历回归年总天数相适应。
  • 农历造句

    农历二月是春种的时节。
    中国的节气是按照农历排下来的。
    又是一个农历新年,连绵的春雨为这中国人的节日凭添了些许别样的气质。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祝端午节快乐!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当天,正巧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
    “二十三,糖瓜粘”,昨天是农历小年,拉开过年序幕,老北京讲究的糖瓜、关东糖成了抢手货。
    立秋公历八月八,一切好运带回家;立秋农历七月九,开心常握不松手;立秋恰逢星期一,凉风习习乐无敌;立秋赶在中秋前,无烦无忧笑开颜。祝:立秋快乐!
    农历腊月二十三,中华传统过小年;家家户户忙碌碌,老老少少笑开颜;财神爷爷堂上坐,灶王奶奶送上天;今天我把祝福送,给挚爱亲朋鞠一躬,祝小年快乐,福乐无穷。
    若要避免此错误,请将约会选项设置为公历而非农历。
    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日,吃猪头,抬龙头,你要多多地吃猪头肉,让你的智慧大大的增加,才能大大的增加,财富才会多多的增加哟!
    农历新年是中国人的大节日,让我们一起享用团年饭,贺岁歌曲,游戏和分享。
    中国农历新年刚至,我愿祝各位代表新春愉快。
    元旦过了,喜庆少了,短信少了,祝福也少了。还好我没有把你忘掉,祝福依然送到,农历新年马上就要来到,提前祝你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这个故事中的日期均沿用农历。
    应该说,行善过年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农历新年期间,施贫济老、扶危济困相习成俗。
    农历三月三,是传统的“风筝节”,在我的故乡,这个时候是孩子们的天堂。春风微微地吹过田野和山坡,天空中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大的小的,圆的方的,长的短的风筝。有蜈蚣,有蜻蜓,有瓦片,还有燕子……
    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在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农历新年第一天,大年初一头一天,暖暖祝福在心间,短信问候也依然,愿财神永远留在你身边,金钱永远花不完,烦恼跑完忧愁看不见,幸福生活永绵绵!
    今天是农历八月初一,明、后天就进入农历八月初三的大潮汛。想看潮水,这两天是好机会。

    汉字详情

    nóng [nong]
    部首: 218
    笔画: 6
    五笔: PE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BV
    四角: 40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 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农,耕也。——《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

    辟土植谷曰农。——《汉书·食货志》

    农,天下之大本也。——《汉书·文帝纪》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

    殴民而归之农。——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农家子(村野耕作之人);农舆(耕作用的车);农战(从事农耕,以为攻战之本);农月(立夏以后农事的忙月)

    (3) 通“努”。努力,勉力

    小人农力以事其尚。——《左传·襄公十三年》

    名词

    (1) 农业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晁错《论贵粟疏》

    (2) 又如:务农(从事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农林牧;农末(农业和商业);农政(有关农业的政令、制度);农书(有关农业的书)

    (3) 农民

    士农工商,四民有业。——《汉书·食货志上》

    待农而食。——《史记·货殖列传》

    (4) 又

    农不出则乏。

    (5) 又如:自耕农;小农(个体农民);老农;花农;菜农;果农;奶农

    (6) 古代的田官

    飨农。——《礼记·郊特牲》

    (7) 又如:农正(古官名。掌农事及农祈);农父(古官名。司徒的尊称);农师(古官名。掌农事)

    (8) 先秦学术思想流派之一,九流中“农家”的简称

    (9) 姓

    形容词

    (1) 勤勉

    耕者用力不农,有罪无赦。——《管子·大匡》

    (2) 通“醲”。浓厚

    农用八政。——《书·洪范》。郑玄:“农读为醲”。

    英文翻译

    agriculture, farming; farmer

    方言集汇

    ◎ 粤语:nung4

    宋本广韵

    [li]
    部首: 206
    笔画: 4
    五笔: DL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S
    四角: 71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謪,厤( )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2) 同本义

    历,过也。——《说文》

    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历齐河。——清· 姚鼐《登泰山记》

    已历三世。——《三国志·诸葛亮传》

    身不历农亩之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历两京左右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历时(所经过的时间);历劫(佛教用语。指世界经历多次成、住、坏、空的生灭过程。劫,为宇宙在时间上的一成一毁);历岁(经过一年);历载(经历多年);历远(经历长久);历纪(经历的世代)

    (4) 行;游历

    伏轼撙衔,横历天下。——《战国策》

    遍历名山,博采方术。——前蜀· 杜光庭《李筌》

    (5) 又如:历聘(游历天下以求聘用);历国(游历各国);历行(遍行,走遍);历块(穿过一国如过一小块土地。比喻迅速);历说(游说)

    (6) 超越;超过

    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孟子》

    (7) 又如:历位(逾越位次);历阶(越阶而上);历涉(度越)

    (8) 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

    历十二官,处事无纤毫过差。——唐· 韩愈文

    (9) 又如:历仕(做官);历官

    先后连任官职);历职(先后连续任职);历正(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

    (10) 选择,选定 。如:历吉日(选择吉祥的日子)

    (11) 发出;流露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楚辞》

    (12) 审视;察看;推算

    历象日月星辰。——《汉书》

    (13) 又如:历物(分别研究事物之理);历家(专门观测推算历象的人)

    (14) 扰乱,触犯 。如:历法(违犯法纪);历乱(胡乱,杂乱无序)

    副词

    (1) 尽;遍

    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吉尔百姓于朕志。——《书·盘庚下》

    历验各种僵石。——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历心(尽心,重视);历行(遍行,走遍);历问(遍问);历阅(遍读)

    (3) 逐一;逐个地

    历观文囿,泛览辞林。——萧统《文选序》

    (4) 又历历可听;历历在目

    形容词

    (1) 分明,清晰

    口齿自清历。——左思《娇女》。又如:历然在目

    (2) 稀疏。

    赤垆历彊肥。——《管子·地员》

    (3) 又如:历齿(牙齿稀疏)

    名词

    (1) 历法,历术

    君子以治历明时。——《易·革》

    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2) 历书,按当年的日、周和月顺序载有天文学等资料的出版物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孔雀东南飞》

    (3) 又如:航海历

    (4) 次第,依次而定

    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礼记·月令》。注:“历,犹次也。”

    (5) 所有以前的、先前的

    持历朝圣训授君。——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历世(历代,过去的各个朝代);历叶(历代;以往各代);历稔(历年,连年)

    (7) 通“鬲”。釜鬲

    铜历为棺。——《史记·滑稽列传》

    (8) 通“枥”

    伏历千驷。——《汉书·梅福传》

    英文翻译

    history; calendar

    方言集汇

    ◎ 粤语:lik6
    ◎ 潮州话:lêh8 (lêh)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