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色

qiǎn sè [ qian se]
注音 ㄑ一ㄢˇ ㄙㄜ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浅色 qiǎnsè

(1) 浅颜色的

浅色的女衬衣
light-colour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light-colour] 浅颜色的浅色的女衬衣

反义词

浅色造句

山坡的草已经从冬天的枯黄一片变成了现在浅色的绿,而深色的绿一个转身席卷上树梢。而更加深色的绿在树干上铺展着章节。
橘红色的挺好看的,很打眼,也很活跃。棕色的对你来说可能太成熟了。浅色那个夏天背还可以。看图片三个包里面感觉橘红色的质地好些。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服装和性格来搭配。
穿短袜好看,要浅色的。
窗前丝丝缕缕的日光,细碎地洒落在点缀着印花的窗帘布上,铺着浅色碎花图案的桌布上,将我手中瓷白的咖啡杯,镀上一层温暖的色泽。
瓷砖的淡雅潮流依旧风行,白色、米色、浅色系列成为主宰,一些五彩豪华的砖面图案为少量高端消费者青睐。
大麦选用产自澳大利亚南部的二棱大麦,浅色麦芽,颗粒饱满,表皮细腻,是酿造优质啤酒的经典原料。
羊毛,开司米还有浅色丝绸。
如墙面是麦色的壁纸,家具是红木的,地板也是红木的,床品就可以采用浅色系物品,这样不仅看起来舒服,也很显亮。
“瓜亚贝拉”衬衫为小翻领,四个贴兜,胸前衣襟上绣有花纹,多为浅色,且通常使用亚麻或全棉面料,因而非常轻薄、舒适。
当然不要选摩托车手那样彪悍风格的皮衣,选浅色、柔软、古典风格的那种,像灰色、棕色或黑色的。
由于是“生面孔”,段小姐下意识多瞧了两眼,男子脸庞尖瘦,戴眼镜,穿着黄色短袖、浅色短裤和运动鞋,学生模样。
本区富钾火山岩中浅色矿物有碱性长石、白榴石和霞石。
双孢菇作为一种浅色蔬菜,在加工前极易发生变色现象,从而降低产品品质。
而客厅浅色调的背景墙与镜子相得益彰,发挥得淋漓尽致,延伸了人的视觉,并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多功能性。
我喜欢这现代的舒适触感和浅色系。
与北灰鹟的区别在体型较大且无浅色眼先。
我喜欢在暖暖的午后,享受宁静的温馨,浅色的窗台被阳光分割,缕缕带着清香。
其实,颜色较深的那层应该向外,白色或者浅色的那层才是里子,戴反了也不好。
昴宿星人也是蓝血的,这导致他们的浅色皮肤拥有绿松石色的…
“根据保留下来的干尸发现,大多数干尸像典型的欧洲人的特征,浅色的头发,深邃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研究员这样写道。

汉字详情

qiǎn,jiān [qian,jian]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GT
五行:
仓颉: EIJ
四角: 33150

详细解释

jiān

(2) 另见 qiǎn

qiǎn

动词

通“践”。实行,实现

臣之梦浅矣。——《韩非子·难四》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戔( jiān)声。本义:水不深)

(2) 同本义。与“深”相对

浅,不深也。——《说文》

石濑兮浅浅。——《楚辞·湘君》

审知卑城浅城而错守焉。——《墨子·备城门》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宋· 苏轼《石钟山记》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

(3)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距离小(跟“深”相反)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麦田浅鬣寸许。——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浅小(距离近);浅攻(近距离出击,不深入敌方腹地)

(5) 浅显,明白易懂

何以为辨?喻深以浅。——《论衡》

(6) 又如:粗浅(浅显不深奥);浅切(浅易切当);浅直(浅显直率);浅注(简明的注释);浅俚(浅显粗俗);浅率(浅近率直;浅显粗率);浅稚(浅显幼稚)

(7) 肤浅,浅薄

浅人不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浮浅(浅薄;肤浅);浅丈夫(浅夫。见识短浅的人);浅人(见识浅薄的人);浅妄(浅薄妄为);短浅(狭窄而肤浅);浅术(肤浅的技艺);浅拙(浅薄笨拙)

(9) 狭,窄小 。如:浅局(谓见识、才能等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浅促(狭隘,心胸不开阔)

(10) 时间短

施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西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相处的时间还浅

(12) 颜色淡的 。如:浅蓝

(13) 衣带宽松

逢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庄子》

(14) 另见 jiān

英文翻译

shallow, not deep; super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cin2

宋本广韵

sè,shǎi [se,shai]
部首: 613
笔画: 6
五笔: Q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AU
四角: 2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3)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4)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5) 颜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7)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9) 色欲,好色 。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10)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11)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12) 外表 。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13) 种类 。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14)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吏部预选者甚多,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5)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6)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7) 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18)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9) 质量 。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20) 天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21) 又如:月色

动词

(1) 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3) 惊惧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4) 另见 shǎi

shǎi

名词

(1) 颜色 ——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et7 [陆丰腔] set7 [台湾四县腔] set7 [客英字典]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梅县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东莞腔] sek7 [宝安腔] s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所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rik/shokʃĭ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