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景扬辉

liú jǐng yáng huī [liu jing yang hui]
注音 ㄌ一ㄡˊ ㄐ一ㄥˇ 一ㄤˊ ㄏㄨㄟ

词语释义

万流景仰 wànliú-jǐngyǎng 天下的人都尊敬、仰慕 万流:指各方面的人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植《七启》:“佩则结绿悬黎,宝之妙微。符彩照烂,流景扬辉。”

汉字详情

liú [li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YC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YIU
四角: 3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

名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如:盲流

形容词

流畅 。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英文翻译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英字典]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lau2 [东莞腔] liu2 [海陆丰腔] liu2 lau2 [梅县腔] liu2 [陆丰腔] liu3 [沙头角腔] li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求平聲開口三等lĭəuliu/liou
jǐng,yǐng [jing,ying]
部首: 429
笔画: 12
五笔: JYI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AYRF
四角: 60906

详细解释

jǐng

名词

(1)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2) 同本义

景,日光也。——《说文》

浊明外景,清明内景。——《荀子·解蔽》

四时和谓之景风。——《尔雅》

南方景风。——《广雅》。按,犹日光风也。

日出天而耀景。——江淹《别赋》

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文选·张载·七哀诗》

流景曜之韡晔。——张衡《西京赋》

景翳翳以将入。——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至若春和景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景曜(光彩);景光(亮光);景焕(光彩照射);景辉(光辉)

(4) 太阳 。如:景夕(黄昏;天黑);景纬(日与星);景西(太阳西斜)

(5) 风景,景致

四时之景不同。——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正则无景。——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景状益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山水必自实景。

(6) 又如:西湖十景;景儿(风景画);景候(不同时候的景象);景澄(风景清明);景趣(由景色而生的情趣);景语(诗词中描写景物的文字);景概(景观);秋景;晚景;夜景

(7) 布景 。如:内景;舞台背景;换景

(8) 时光 。如:景刻(时间);景光(光阴;光景);景迈(时间太晚,过时);景旦(指冬至日)

(9) 剧本的一幕中因布景不同而划分的段落 。如:第二幕第一景

(10) 景象;情况

晚景之计如何?——《琵琶记》

(11) 古代出门御尘的罩衣

妇乘以几,姆加景,乃驱。——《仪礼》

(12) 钟乳,即钟面上隆起的部分

(13) 中国山名

(14) 指河北省邯郸县境的景山

(15) 指河南省景山

(16) 姓

动词

(1) 仰慕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李白《与韩荆州书》

(2) 又如:景伏(敬仰信服);景企(景仰企慕);景附(旧附,随从);景从(比喻紧密追随);景佩(仰慕佩服)

形容词

(1) 大的

景星者,大星也。——《白虎通·封禅》

承天景命。——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景业(大勋业。多指帝位);景福(大福);景山(大山;高山);景功(大功);景员(广大的疆域。员:幅员,疆界)

(3) 祥瑞

辛卯夜,若景光十有二期。——《汉书·武帝纪》

(4) 又如:景光(瑞祥的光气。也指恩德);景云(瑞祥的云气);景瑞(吉兆)

(5) 高 。如: 景行(崇高光明的德行);景望(崇高的声望)

yǐ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cenery, view; conditions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2 jing2
◎ 客家话:[梅县腔] gin3 [海陆丰腔] gin3 rang3 [客英字典] gin3 [沙头角腔] gin3 [东莞腔] gin3 [陆丰腔] gin3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宝安腔] gin3 | jang3 [台湾四县腔] gin3 ja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影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kĭɐŋkiengx/kyank
yáng [yang]
部首: 330
笔画: 6
五笔: RNR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NSH
四角: 57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昜( 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2) 同本义

扬,飞举也。——《说文》

扬,举也。——《小尔雅》

杜篑洗而扬觯。——《礼记·檀弓》

盥洗扬斛。——《礼记·乡饮酒义》

南扬弓。——《仪礼·乡射礼》

扬其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扬鞭语曰。——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大风扬积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扬帆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扬楫(行船);扬袂(举袖);扬眉(举目);扬旌(高举军旗);扬麋(扬眉);扬觯(举起酒器);扬鞭(挥鞭);扬臂(振臂);扬徽(挥动军旗);扬刃(挥动锋刃)

(4) 假借为“飞”。飞起,升高

只因朝廷无驾驭,遂令草泽有鹰扬。——《水浒全传》

飘风起兮扬尘埃,走鬯罔兮乍东西。——汉· 王逸《九思·逢尤》

(5) 又如:扬蕤(彩带飘舞);扬尘(激起尘土);扬饭(扬去饭的热气)

(6) 通过风或气流处理 以便扇去废物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7) 又如:用连枷打谷后,他们又扬谷

(8) 提高声音

不吴不扬。——《诗·鲁颂·泮水》

(9) 又如:扬言(大声地说);扬音(谓发出高亢的声音);扬歌(高声歌唱);扬嚷(高声叫嚷)

(10) 发扬,发挥

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礼记·乐记》

扬文欲其明。——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1) 振作,昂扬

振声激扬。——《后汉书·张衡传》

(12) 显示;夸耀

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汉书》

(13) 又如:扬美(称扬优点);扬清(谓称扬美德);扬善(宣扬好人好事);扬称(赞扬)

(14) 传播 。如:扬铃打鼓(喧嚷得大家都知道);扬条(揭发别人阴私;传扬别人短处);扬芳(传播芳香);扬馨(播散香气)

(15) 仰

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礼记·玉藻》

名词

(1) 眉毛及其上下部分

清扬婉兮。——《诗·齐风·猗嗟》

问我何所得,乐色填清扬。——《唐·卢仝》

(2) 过长过高的树枝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3) 古九州之一 。辖今苏、皖、赣、浙、闽诸省

(4) 姓

英文翻译

scatter, spread; pra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4

宋本广韵

huī [hui]
部首: 405
笔画: 12
五笔: IQP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UBKQ
四角: 9725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光。军声。本义:光;光辉)

(2) 同本义

煇,光也。——《说文》

庭燎有煇。——《诗·小雅·庭燎》

故德煇动于内。——《礼记·乐记》

观国之煇。——《汉书·韦玄成传》

(3) 又如:辉辉(光耀的样子);辉烂(光辉灿烂);辉风(光辉的风范);辉容(光辉的仪容)

(4) 晨光

朝旦为辉,日中为光。——《三国志·魏志》

动词

(1) 产生光彩;照耀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陆机《文赋》

(2) 又如:辉丽(照亮);辉张(发扬光大);辉焕(照耀,映照)

英文翻译

brightness, luster, brilli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fa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