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

liú sàn [ liu san]
注音 ㄌ一ㄡˊ ㄙㄢ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流散 liúsàn

(1) 流转失散

wander about and scatter

词语解释

  1. 流离失所;分散四方。

    《汉书·元帝纪》:“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盗贼并兴。”《旧唐书·窦建德传》:“时 山 东大水,人多流散。” 鲁迅 《坟·杂忆》:“待到屋无尺材寸椽,这才大家流散,还给我们一片瓦砾场。”

  2. 指流离失所的人。

    《管子·侈靡》:“覩诛流散,则人不眺。”《后汉书·虞诩传》:“及绥聚荒餘,招还流散,二三年閒,遂增至四万餘户。”

  3. 流转散落。

    宋 司马光 《投壶新格》:“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自经变故以来,凡天府奇珍异宝,流散人间,冺冺无闻者,何可胜数。” 徐迟 《火中的凤凰·凤翔》:“不久前,国家收回了一批流散到国外的名画。”

  4. 流动消散。

    汉 董仲舒 《雨雹对》:“自十月以后,阳气始生於地下,渐冉流散,故言息也。”《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真人变化一轮红日,升於九霄,光辉照曜,云雾即时流散。”

引证解释

⒈ 流离失所;分散四方。

《汉书·元帝纪》:“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盗贼并兴。”
《旧唐书·窦建德传》:“时山东大水,人多流散。”
鲁迅《坟·杂忆》:“待到屋无尺材寸椽,这才大家流散,还给我们一片瓦砾场。”

⒉ 指流离失所的人。

《管子·侈靡》:“覩诛流散,则人不眺。”
《后汉书·虞诩传》:“及绥聚荒餘,招还流散,二三年閒,遂增至四万餘户。”

⒊ 流转散落。

宋司马光《投壶新格》:“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
清周亮工《书影》卷二:“自经变故以来,凡天府奇珍异宝,流散人间,冺冺无闻者,何可胜数。”
徐迟《火中的凤凰·凤翔》:“不久前,国家收回了一批流散到国外的名画。”

⒋ 流动消散。

汉董仲舒《雨雹对》:“自十月以后,阳气始生於地下,渐冉流散,故言息也。”
《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真人变化一轮红日,升於九霄,光辉照曜,云雾即时流散。”

流散的国语词典

流离分散。

流散的网络释义

流散

  • 流散,汉语词汇。
  • 拼音:liú sàn
  • 释义:1、流离失所;分散四方。2. 指流离失所的人。3. 流转散落。4. 流动消散。
  • 如:有的文物~国外ㄧ当年~在外的灾民陆续返回了家乡。
  • 流散的翻译

    德语: verstreut, zerstreut (V)​, sich verteilen, sich zerstreuen
    法语: diaspora

    流散造句

    转眼间,苍狗白云,故人风云流散。
    吐蕃文物曾通过不同途径流散于海外,主要包括金银器与织锦。
    时值兵炙之后,田园荒芜,民穷财尽,人多徙外地,他招来流散百姓,免除田赋摇役,让其休养生息。
    民间流散着多少宝物啊!我一定要广采博收。
    扑在少年那消瘦的身躯之上,一夜光景,就那般,静静流散。
    视线相撞,仿佛千万年的冰河与正在汹涌喷发的火山泥浆的碰撞,激起一道剧烈轰响,而后,冰山如故,泥流散尽。一切恢复原样。
    能否真有一段时光永不流散,故人皆少年,融融绕膝畔?一度君华。
    盘漆坐在一个土炕上面,李石平静了一下心情,掏出了一枚燃烧着紫炎,构造极为漂亮的灵极丹,放入口中,毫不犹豫的吞了下去,顿时股股暖流散化在丹田中。
    回目可能是月落乌啼含霜满天,食尽鸟泣奔腾流散。
    我想象你的睡眠是一堆破裂的精细瓷片,瓷片薄极了,半透明的,勉强被拼兑成一个惊喜容器,它盛装着你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一次次针灸治疗都在抱残守缺地维系这个容器,以免它彻底散碎开来,而你的健康也就跟着流散。
    上世纪八十年代东北林区允许打猎的时候,这种枪在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部分林区流散很广。
    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内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化现象:流散现象以及伴随而来的流散写作。
    心气华诞者,其声流散;心气顺信者,其声顺节;心气鄙戾者,其声斯丑;心气宽柔者,其声温好。信气中易,义气时舒,智气简备,勇气壮直。
    如果将牛奶倒入杯中晃动,奶液易挂壁;滴一滴牛奶在玻璃上,乳滴呈圆形,不易流散;煮制后,无凝结和絮状物。
    大部分的现代诗其实就是把一篇三流散文拆成一句一行写,而所谓比较大师的或者先锋的就是把一篇三流散文每句句子的顺序捣乱了再拆成一句一行写。
    雨水淅沥,房顶上屋檐上消融在雨水中的残碎的冰块随着水流散落在街巷中忐忐忑忑忐忐的强音,雨水,夹带着自暮冬而游走在初春里的雪片冰凌,毕毕剥剥。
    这套爪法名曰‘破碎苍穹’是一名魂圣所创,分为撕天、开天、裂天、破天、碎天五式,用此功法锤炼身体,可以帮助你吸收流散在身体中的魂力,强韧体魄。
    抚集流散,通商惠工,山阳遂为重镇。
    快乐的周末是你我的心愿,幸福的周末需要我的祝愿,吉祥如意是我的期盼,财源滚滚听从我的呼唤,邪祟妖魔全部流散,愿你周末惊喜不断。
    据盐城市环境监测部门有关专家介绍,大洋湾近千亩的原生态水域,作为风廊可以促进空气的对流散热,降低夏季气温。

    汉字详情

    liú [li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YC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YIU
    四角: 3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

    名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如:盲流

    形容词

    流畅 。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英文翻译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英字典]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lau2 [东莞腔] liu2 [海陆丰腔] liu2 lau2 [梅县腔] liu2 [陆丰腔] liu3 [沙头角腔] li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求平聲開口三等lĭəuliu/liou
    sàn,sǎn [san]
    部首: 425
    笔画: 12
    五笔: AE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BOK
    四角: 48240

    详细解释

    sǎn

    形容词

    (1) 逍遥,懒散

    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2) 又如:懒散;散人(闲散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后多指隐士);散袒(假日;消闲);散旦(散弹,散诞。舒散;不受拘束);散适(闲适);散闲(消遥自在,无拘无束);散宕(放逸);散懒(精神松散,行动散漫)

    (3) 潇洒;洒脱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4) 又如:散朗(飘逸爽朗)

    (5) 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6) 又如:散位(闲散的职位);散外(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散地(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散男(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散役(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

    (7) 杂乱;错杂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又如:散迹(行踪不定);散散的(无定向,杂乱);散紊(散乱);散殊(各不相同);散生日(散寿。通常的小生日,区别于逢五、逢十的整生日);散东家(百戏杂耍艺人);散名(散杂的名称)

    (9) 特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 。如:散句(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散行(散体文);散隶(以散笔作的隶书);散体(即散文体。不要求词句齐整对偶的文体)

    (10) 零碎;不集中的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 又如:散盐(粉末盐);散钱(零散的钱币);散滞(遗留下来的零碎物品);散碎(零碎);散处(分散居住);散犯(单独或零散监禁的囚犯);散茶(未压制成块、成片的茶);散户(零星小户)

    (12) 粗疏 。如:散衣(平常穿的衣服);散民(普通百姓);散木(无材用之木。后比喻无用之人)

    名词

    (1) 药粉

    与散两钱服之。——《后汉书·华佗传》

    (2) 又如:平胃散;麻沸散;散子(药面儿)

    (3) 姓

    (4) 另见 sàn

    sàn

    动词

    (1) (本义:分散)

    (2) 同本义

    散,杂肉也。——《说文》

    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后汉书·华陀传》

    散木也。——《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乌云散了;四散(向四面分散);散盘(散伙);散走(四散奔逃);散佚(散失);散没(分散隐没);散众(不专门跟随某一主人或专门负责某事的杂役);散亡(分散逃亡);散叛(离散背叛);散流(流体四散而流);散涣(形容水四散而流)

    (4) 散发,使分散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散福(分食祭祀后的食品,布福);散子(撒种);散灰扃户(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散花(使花朵飘散);散金(散发钱财);散传(分支传播);散振(为救济人而分发财物);散配(分发);散财(分发财物);散赡(散发财务以接济别人);散积(散发所积存的财务);散赐(分赐)

    (6) 敞开

    欲写,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蔡邕《笔论》

    (7) 又如:散衣襟

    (8) 排遣

    虫篆散忧乐。——鲍照《蜀四贤》

    (9) 又如:散散儿(散散心);散愁;散荡(散心,解闷);散适(走动散心);散想(舒散心怀);散虑(排遣忧愁)

    (10) 逃,逃走

    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

    (11) 放,放牧

    马散之华山之阳。——《礼记·乐记》

    (12) 抒发 。如:散怀(抒发情怀);散意(表白心意)

    (13) 结束 。如:会还没散,我有事先走了;散班(下班);散更(夜间的最后一次打更);散坐(宴会结束,宾客离席)

    (14) 丧失,失去 。如:散灭(散失净尽);散阙(散失不全);散朴(失去质朴)

    形容词

    (1) 杂乱,纷乱

    不与物散,粹之至也。——《淮南子·原道》

    (2) 另见 sǎn;san

    英文翻译

    scatter, disperse, break up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2 saan3
    ◎ 客家话:[梅县腔] san3 san5 sang1 [海陆丰腔] san5 san3 [陆丰腔] san3 sa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3 san4 [宝安腔] san5 | san3 [客英字典] san3 san5 [沙头角腔] san5 san3 [东莞腔] san5 [台湾四县腔] san5 san3 [梅县腔] s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旱上聲開口一等sɑnsanx/s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