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寇

liú kòu [ liu kou]
注音 ㄌ一ㄡˊ ㄎㄡ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流寇 liúkòu

(1) 到处流窜的盗匪

roving bandit

(2) 流动不定的叛乱者

roving rebel bands

词语解释

  1. 到处转移、没有固定据点的盗匪。旧时统治阶级常用以污蔑农民起义军。多指 明 末 李自成 、 张献忠 等领导的农民军。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葛苍公传》:“ 杨嗣昌 督师无状,公上书列其罪,直声震輦下,及流寇猖獗,又数上言疏时事。” 毛泽东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肃清流寇思想,实为红军党内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目标。”

引证解释

⒈ 到处转移、没有固定据点的盗匪。旧时统治阶级常用以污蔑农民起义军。多指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军。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葛苍公传》:“杨嗣昌督师无状,公上书列其罪,直声震輦下,及流寇猖獗,又数上言疏时事。”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肃清流寇思想,实为红军党内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目标。”

流寇的国语词典

四处转徙流窜的盗贼。

流寇的网络释义

流寇

  • 流寇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liúkòu,意思是到处流窜的盗匪,流动不定的叛乱者。
  • 流寇的翻译

    英语: roving bandit, rebel band
    德语: umherschweifende Bandidten (V)​
    法语: bandits errants, bandits de grands chemins, hors-la-loi, bandes de révoltés errants

    流寇造句

    以精锐之师击灭小股流寇,犹如以水救水,易如反掌。
    皇上,臣欲请旨湖广督师,荡平流寇,但需精锐勇武之兵,能征敢战之将。
    在武装起义胜利后,既不能一味向城市进攻,迷恋占领城市,也不能东流西窜,搞流寇主义。
    把马库叫了过来,这个曾经流寇的头头自从成为番茄城的一员后,倒也算是尽忠职守,其他方面都还表现不错,特别是吹牛拍马的功夫更是进步惊人。
    “流寇方式”的革命好,流寇方式的革命如黄巢起义,能攻城掠地、称王称霸,且能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一笔。
    乃听流寇披猖,不行扑天,涂炭生灵、大负委任。
    此等流寇轻则啸聚山林成为匪患,重则杀官造反,朝廷对此早已苦不堪言,晚生对此也心有戚戚,因此晚生想到了招募团练进行自保,还地方一个安宁。
    宋代的豪横势力主要指土豪劣绅、恶霸地主以及痞流氓和流寇盗匪。
    只听咔、咔、咔,三声清脆声响传来,三明流寇已经再也不可能醒来,而这三声声响也将最后一名流寇惊醒,但他还来不及说什么,便被鸿烈依法炮制给拧断了脖子。
    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
    各路散匪流寇都听说宁县这里的富户多油水大,也纷纷来此分羹。
    湖南多山,风景秀丽,但对于镖师来说,山岭意味着危险,那峭壁石崖间随时可能蹿出山贼流寇来。
    以前他们有山寨,卑职还能直接杀到他们老巢,现在变成了流寇,想要扑杀,反而更加为难,到时候卑职手里的兵力可能不够用。
    不管明末流寇是正义还是暴虐,郑义早已经视他们为潜在兵源。
    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而流寇来去如风,实难聚歼。
    当流寇虽叱咤风云,但也不免吃足苦头,历尽艰辛。
    得势不饶人,我顺势对流寇使用技能雪泥鸿爪,只见怪物身上一圈淡淡的白光,站在那不再攻击。
    崇祯不该死,因为他是被李自成灭掉的,所以李自成在清朝所修明史里面的分类,是流寇。
    两月来督剿流寇,九战皆捷,斩首万余,地方已敉平矣。
    看来建奴这个疥癣之疾可以放一放了,流寇才是心腹之患啊。

    汉字详情

    liú [li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YC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YIU
    四角: 3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

    名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如:盲流

    形容词

    流畅 。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英文翻译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英字典]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lau2 [东莞腔] liu2 [海陆丰腔] liu2 lau2 [梅县腔] liu2 [陆丰腔] liu3 [沙头角腔] li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求平聲開口三等lĭəuliu/liou
    kòu [kou]
    部首: 322
    笔画: 11
    五笔: PFQ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JMUE
    四角: 302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 mián),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 ),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

    (2) 同本义

    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说文》

    寇贼奸宄。——《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

    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文公七年》

    大兵不寇。——《吕氏春秋·贵公》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吐蕃发十万兵寇 西川。——《资治通鉴》

    (3) 又如:寇戎(来犯的敌军);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寇剽(抢劫);寇钞(亦作“寇抄”。劫掠);寇攘(劫掠;侵扰);寇窃(抢劫;盗窃)

    (4) 砍伐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庄子·人间世》

    名词

    (1) 入侵者

    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2) 敌人

    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者。——《资治通鉴》

    (3) 贼兵,敌军

    在宋城上而待 楚寇矣。——《墨子·公输》

    今寇众我寡。——《资治通鉴》

    (4) 又如:寇乱(外寇与内乱。兵起于外为寇,起于内为乱)

    (5) 盗匪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寇逆(贼寇,叛逆);寇劫(指行劫的群盗);寇戎(匪患与战争);寇奸(寇贼奸宄)

    (7) 姓

    英文翻译

    bandits, thieves; enemy; invade

    方言集汇

    ◎ 粤语:kau3
    ◎ 客家话:[梅县腔] keu5 [台湾四县腔] keu5 kieu2 [客语拼音字汇] keu4 [东莞腔] keu5 [客英字典] keu5 [宝安腔] kiu5 [海陆丰腔] keu5 ki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流寇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