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指由宋代毕昇发明的用活字排版的印刷方法。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采用活字排版的印刷。是我国北宋庆历(1041—1048)年间发明的。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引用解释
指由 宋 代 毕昇 发明的用活字排版的印刷方法。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版印刷。在八百年前,更发明了活字印刷。”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仁宗 时工匠 毕昇 发明了活字印刷。”参见“ 活字 ”、“ 活版 ”。
词语造句
1、这种担心可以追溯到至少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2、中国、日本、韩国将回到毛笔和活字印刷时代。
3、中国的活字印刷书加上早先发明的纸张,使人们有更多东西阅读,而且学有所值。
4、他用火烤泥字,发明了活字印刷,并发展了排版技术。
5、再想想活字印刷、火药、三明治、内燃机、灯泡、电话、晶体管和Internet。
6、由于人类在通信环境经历了从较早的转变,是由活字印刷的发明带来的。
7、中国、日本、韩国将回到毛笔和活字印刷时代。东亚字符集与ASCII的关联也不存在。
8、长期以来,世界只知道中国有指南针、火药、造纸和活字印刷四大发明。
9、它比德国的古滕堡早两个世纪发明金属活字印刷;其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依靠大国之间的相互制衡,要比单单依仗中国,所得的益处要多得多。
10、中国发明了耕犁、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它或许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超级大国,但后来,科学在这个“中央之国”里萎靡了好几个世纪。
11、纪录一次手工雕版木活字印刷。
12、无论其所印书的资料价值,还是活字印刷本身的意义,影响都是深远的。
13、揭示出促使泥活字印刷变化的原因;
14、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有些书是采用活版印刷,但是,活字印刷术从来没有象在欧洲一样代替木刻印刷术。
15、焰火,活字印刷,大运河,风筝,独轮车,拱桥,指南针。
16、但是,自13世纪起,机械钟引发了一场革命,对历史的影响相当于后来古腾堡活字印刷术引发的革命。
17、中国是许多伟大发明的发源地,包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包括木字和活字印刷)。
18、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先向东传到了朝鲜、日本,接着向西传到波斯、埃及,最后传遍了全世界。
19、这些重生的字体,都是应雕版印刷和传统的活字印刷的需求降生的。
20、旌德县尹王祯革新活字印刷技术,创造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法,对我国出版印刷业影响深远。
21、第一本印刷书才准备要在欧洲面世,但是佛寺里的图书馆早就塞满活字印刷出来的书了。
22、宋朝以其文学、哲学、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而闻名。
23、这与明中叶以来书坊的遍布、活字印刷的发展及石印的推广直接相关。
24、“活字印刷”是著名的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发明之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25、近代印刷以金属活字印刷为发展起点,谷腾堡在促进近代印刷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应予肯定。
引证解释
⒈ 指由宋代毕昇发明的用活字排版的印刷方法。参见“活字”、“活版”。
引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版印刷。在八百年前,更发明了活字印刷。”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仁宗时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的网络释义
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昏(
)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 ))(2) 生存。与“死”相对
不我活兮。——《诗·邶风·击鼓》
不可活。——《书·太甲》
民非水火不生活。——《孟子》
巫何活焉?——《楚辞·天问》
(3) 又如: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生存的趣味)
(4) 救活
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活人(使人活,救活他人);活国(救国)
(6) 养活 。如:活身(养活自身)
(7) 复生 。如:他死了好半天又活了
形容词
(1) 有生气;生动;活泼 。如:活脱(活泼,灵活);活跳(活跃;活泼);活喇喇(形容充满生气和活力);活变(活泼;机灵);活意(活力,生机);活健(充满活力,身体强健)
(2) 活动 。如:活落(活动;不确定);活泼泼(活动);描绘得活;活支沙(活支剌。活生生地)
(3) 灵活,不呆板 。如:活变(机灵,灵活;活动,走动);活达(灵便);活局(能灵活变化的安排或计谋)
(4) a ∶目前或每隔几年又喷发或火山口含有流动熔岩 。如:活火山 b ∶其中有些冰正在流动。如:活冰川
名词
(1) 生计,谋生手段 。如:做活;这个活做得真好;农活
(2) 卖力气的工作 。如:为邻居主妇们做零活
(3) 劳动 。如:苦活
(4) 生活 。如:全家在一起过活
(5) 由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生产的东西——产品 。如:出活;这批活儿做得好;废活
副词
很;非常 。如:活忒忒(方言。非常相似);活脱脱(非常相似);活脱(活像,非常相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fat8 [沙头角腔] fat8 [梅县腔] fat8 [宝安腔] fat8 [客语拼音字汇] fad6 [海陆丰腔] fat8 [客英字典] fat8 [陆丰腔] fat8 [台湾四县腔] fat8
◎ 潮州话:uah8 guat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括 | 古活 | 見 | 末 | 入聲 | 曷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kuɑt | kua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宀(
)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2) 同本义
字,乳也。——《说文》。
字,生也。——《广雅》
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论衡·气寿》
六畜遂字。——《汉书》。颜师古注:“字,生也。”
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经·中山经》
亭有畜字马,岁课息。——《汉书·食货志下》
(3) 又如:字乳(生育);字育(生育、蕃育)
(4) 怀孕,体内怀着胎儿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易·屯》
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史记·平准书》
(5) 又如:字牝(怀孕的母畜);字孕(怀胎;生殖);字马(怀孕的马)
(6) 抚养;养育;教养
其僚无子,使字敬叔。——《左传》
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左传·成公十一年》
牛羊腓字之。——《诗·大雅·生民》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7) 又如:字养(抚养;养育);字民(养育人民);字育(化生);字孤(抚养孤儿)
(8) 爱
于父,不能字厥子。——《书·廉诰》
乐王鲋字而敬。——《左传·昭公元年》。注:“字,爱也。”
(9) 又如:字孤(抚爱孤儿);字爱(抚爱)
(10) 教育;教课;传授知识
天会间,充女直字学生,学问通达,观书史,工为诗。——《金史·温敦兀带传》
(11) 治理
防民之理甚周,而不至皎察;字民之方甚裕,而不至使侵蛑。——刘禹锡《答饶州之使君书》
(12) 取名;取表字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离骚》
武字 子卿。——《汉书·李广苏建传》
张衡字 平子。——《后汉书·张衡传》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13) 女子许嫁
甚至于说,待字的大姑娘,也得拿出来抽签。——茅盾《动摇》
(14) 又如:字人(女子嫁人)
名词
(1) 文字(古时单体叫文,合体叫字,后人逐渐不再严格区别)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汉书·艺文志》
分文析字。——《汉书·刘歆传》
象形、指事,文也,会意、谐声、转注,字也。——《通志·六书略》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梦溪笔谈·活板》
(2) 又如:字指(文字的含意);字号(以文字作符号);字音(文字的读音);字格(书写文字的格式);字债(文字的债务);字学(文字学);中国字,汉字;篆字;字脚(字眼);字养(指用在某处的字眼)
(3) 表字,人的别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幼名,冠字。——《礼记·檀弓》。疏:“始生三月而加名,故去幼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顶加字。”
闻名即知其字,闻字而知其名,盖名与字相比附故。——《白虎通·姓名》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 仲尼,姓 孔氏。——《史记·孔子世家》
陈胜者, 阳城人也,字 涉。——《史记·陈涉世家》
(4) 名号
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论衡·书虚》
(5) 用文字写成的凭据、字条或短柬
杨执中又写了一个字去催 权勿用见这字,收拾搭船来 湖州。——《儒林外史》
(6) 又如:字据;立字为凭
(7) 字眼,词 。如:他用字准确;在创业者的字典里找不到“害怕”这个字
(8) 字迹 。如:字仿(仿照字样学写字);他写一手好字;她的字很难认
(9) 书法 。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又有李元中,字画之工,追踪 钟王。—— 宋· 王明清《挥麈三录》
(10) 书法作品
原来是问金冬心的字,我拿去卖了。—— 巴金《秋》
专藏字,不藏画
(11) 书信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托敝亲家写一封字来。——《儒林外史》
(12) 字体 。如:颜字;柳字
(13) 字音 。如:咬字;字正腔圆
(14)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u5 [宝安腔] su3 [客英字典] sii5 cih5 [台湾四县腔] sii5 cih5 [梅县腔] se5 ze3 [东莞腔] su5 [陆丰腔] sii6 [海陆丰腔] sii6 cih6 [客语拼音字汇] si4
◎ 潮州话:ri7, re6[潮阳]r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字 | 疾置 | 從 | 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dzʰĭə | zih/dzioh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2) 同本义
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
印,验也。——《苍颉篇》
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
每字为一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布字印。
每一字皆有数印。
其印自落。
(3) 又如:印务(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也指官印和职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印佩(官印);印牌(将印或令牌);印囊(古代装印信的口袋);印曹(掌刻印的官)
(4) 泛指图章
凡写诗文,名印当在上,字印当在下,道号又次之…试看宋元诸儒真迹中,用印皆然。—— 明· 徐官《古今印史》
(5) 又如:打印(盖图章);印匣(印章盒);印篆(印章);印合(印盒,模子)
(6) 痕迹,标记
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水浒传》
(7) 又如:手印;印痕;印识(犹印记)
(8) 用尖头工具划的线 。如:活塞在汽缸壁上划的一道印
(9) 姓
动词
(1) 盖章
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睡虎地秦墓竹简》
(2) 又如:印子债(一种高利贷,即印子钱);印结(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上盖六部印,这文书叫“结”。盖印的“结”叫“印结”);印马(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印子铺(房)(放印子钱的处所);印封(盖印的封泥);印署(盖印签押)
(3) 印刷
板印书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若止印二三本。
若印数十本。
此印者才毕。
(4) 又如:印板(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印板儿(刻着字的板。喻印象深刻);印造(印刷制作)
(5) 印证 。证明与事实相符
虽时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证印:印证)。——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印正(证明;验证)
(7) 铭刻 。如:深深印在脑子里
(8) 直接将 印在 上 。如:印有两分的邮票
(9) 使物上留下痕迹
脚上印着黄泥。——郭沫若《女神》
(10) 又如:印合(模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in5 [海陆丰腔] rin5 rang5 [客英字典] jin5 [陆丰腔] jin5 [客语拼音字汇] yin4 [宝安腔] jin5 [沙头角腔] jin5 [东莞腔] jin5 [台湾四县腔] jin5 jang5
◎ 潮州话:ing3 「揭阳」ê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印 | 於刃 | 影 | 眞A | 去聲 | 震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qjinh/inn | ʔĭĕn |
详细解释
shuā
动词
(1) (形声。本义:清扫;揩拭;冲洗)
(2) 同本义
刷,刮也。礼有刷巾。——《说文》
刷羽汎清源。——《文选·沈约和谢宣城诗》
旦刷幽燕,昼秼荆越。——颜延之《赫白马赋》
秋刷。——《周礼·凌人》
洗兵海岛,刷马江州。—— 晋· 左思《魏都赋》
(3) 又如:刷刮(擦拭);刷涤(洗刷;洗除);刷刨(刮擦;刷拭);刷剃(擦眼泪)
(4) 清除;洗雪
王虽东取地于越,不足以刷耻。——《史记·楚世家》
欲刷耻改行。——《汉书·武帝纪》
刷会稽之耻。—— 班固《汉书》
(5) 又如:刷淤(清除淤泥);刷剔(删汰)
(6) 刷抹;涂抹
淡天刷墨晓来阴。——宋· 杨万里《发银树林》
(7) 又如:刷墨(涂墨);刷字(谦词。犹涂抹成字);刷色(着色,涂上的颜色);刷腻(擦抹油脂)
(8) 选取
新刷来的头巾。——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
(9) 又如:刷选(搜寻;挑选);刷充(选取充当)
(10) 查,查核;查究
加老夫两淮提刑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元· 关汉卿《窦娥冤》
(11) 又如:刷照(清查,查阅);刷卷(元代由肃政廉访使清查所属各衙门处理狱讼案件有无拖延枉曲,称刷卷);刷问(追究;查问);刷磨(清理;查究);刷目(经过审查清理的帐册项目)
(12) 搜括 。如:刷刮(搜刮);刷洗(洗劫;尽数搜刮)
(13) ∶开除;淘汰 。如:他经常破坏劳动纪律,让厂里给刷了;今年高考他被刷了
(14) 〈方〉∶犹打扮 。如:刷饰(打扮修饰);刷扮(装备;打扮)
名词
(1) 刷子
劲刷理鬓。——嵇康《养生论》
(2) 又如:地板刷;钢丝刷;板刷;鞋刷;刷帚(扫帚。扫除的用具);刷抿(一种抿理头发的梳子)
(1) 忽,形容迅速擦过去的声音 。如:刷的(形容快速);刷刷(象声词);刷剌剌(象声词)
(2) 另见
shuà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sot7 [宝安腔] cat7 [客英字典] sot7 [海陆丰腔] sot7 so5 [梅县腔] sot7 [陆丰腔] sot7 [客语拼音字汇] sod5 [东莞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sot7 so5
◎ 潮州话:suêh4 (sue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刷 | 數刮 | 生 | 黠合 | 入聲 | 黠 | 合口二等 | 山 | 刪 | ʃwat | sruat/shoat |